名人勵志故事
故事1:時間的光線
音樂家魯賓斯坦經常到好友畫家畢加索的畫室看他畫畫。一次,魯賓斯坦在好幾個月內看到畢加索不斷地在畫同樣的東西。背景是陽臺的鐵欄桿,近景是一張桌子、一瓶葡萄酒、一把吉他。
當畢加索畫了將近五十幅同樣的作品后,魯賓斯坦不耐煩地問:“每天都描繪同樣的靜物,難道你不厭倦嗎?”
畢加索反問道:“你不覺得自己在說廢話?難道你不知道,每一分鐘都是不同的我,每一個鐘頭都有新的光線,每天雖然看同一瓶酒,但我可以從中看到不同的個性,看到不同的酒瓶,不一樣的桌子,不同的世界里的不同的生命!在我的眼睛里,這一切都是不同的。”從此以后,魯賓斯坦在重復彈一首歌時,皆可彈出不同的韻味。
哲理:如果你已經準備好,請拿出虛懷若谷的胸襟,學會換位思考,你會發(fā)現,世界原本可以如此美麗,生活原本可以如此豐富,精神原本可以如此充實。
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2:華盛頓砍樹
盛頓是美國第一位總統(tǒng)。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
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愿失去一百棵樹,也不愿聽你說謊。”
哲理故事:誠實是力量的一種象征,它顯示著一個人的高度自重和內心的安全感與尊嚴感。
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3: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盡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么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說:“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愛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卻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后,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么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說:“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我非常快樂。”
老師繼續(xù)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就說明你已經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p>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后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后來,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并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名人勵志正能量故事4:達爾文
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進化論先驅達爾文在他的日記中記載,他曾經做過一件“蠢事”。
19世紀中葉,達爾文周游世界。一次,他來到非洲的一個原始部落,那里的人住山洞,吃草根野果,過著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達爾文在那里住了幾天,有了驚人的發(fā)現:當氣候惡劣人們找不到食物時,就將老弱病殘的人分而食之。
理由是,被吃掉的都是被認為沒有用的(喪失勞動能力)的人。達爾文很痛心:世界已經進入文明時代,而這里的人還這么野蠻殘忍,一定要想辦法改造他們。
他用高價買下一個當地的男嬰,把他帶回英國,他要用現代文明的教育方式,使這個非洲血統(tǒng)的小孩變成一個“文明人”。然后,再用這個“文明人”去改造他家鄉(xiāng)人吃人的原始現狀。16年之后,這個小男孩長成了“文明青年”,達爾文經熟人幫助,把他送回了非洲。
一年后,達爾文又來到非洲,想看看17年后的原始部落有多大進步??墒牵麉s找不到那個“文明青年”。當地人告訴他,他們把那個青年吃掉了。達爾文大驚:“那么好的人,為什么吃了?”“他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會做,留下有什么用?”
對于一個社會來說,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無論他如何“高明”,都不可能改變整個社會的現狀,在人們還沒覺醒的時候,想用自己認為是先進的文明的思想去“統(tǒng)帥”他人,結果只會徒勞無益。達爾文雖然是一位偉大的進化論者。
但他違背了最起碼的進化規(guī)律:一個人吃人的原始部落,你想在短時期內讓他們進入高度文明的社會,那是不現實的,從野蠻進化到文明,這其中必然要經歷一個漫長而又痛苦的過程,這不是單靠一個或幾個“文明人”就可以改造的。人類的進化是這樣,推而廣之,其他事情又何嘗不是如此?
經典名人勵志小故事
經典名人勵志小故事
經典名人勵志小故事,勵志的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一些正能量,在文字里遇見更好的自己,優(yōu)秀的故事還能夠在世界范圍內流傳,通過說說我們也可以去了解一個人的性格。以下是經典名人勵志小故事。
經典名人勵志小故事1
名人勵志故事及感悟
1、莫扎特
莫扎特被公認為音樂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顯露出了在音樂方面的非凡天賦和卓絕才能。從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個孩子對待音樂的積極心態(tài),對藝術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雖然不能人人皆為天才,但對廣大孩子來說,“神童莫扎特”絕對是具有傳奇色彩、又值得學習的好榜樣。
小時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鋼琴前面,按著琴鍵細聽,并努力彈出他曾經聽到過的音樂。一次,莫扎特的父親和朋友一起回家,看到4歲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寫東西。父親問他在干什么,莫扎特說他正在寫鋼琴協奏曲。父親把五線譜紙拿過來一看,激動得流出了眼淚,他對朋友說:“你看,他寫的這些又正確又富有意義啊!”天資加上勤奮和用心,這就是神童莫扎特!
【感悟】勤奮是走向成功的必需品。
2、牛頓
牛頓研究學問非常專心。有一次,朋友請客,席間,他想起家中有瓶好酒,于是叮囑朋友稍等,自己回家取酒。這位朋友左等右等,就是不見牛頓回來,只好去看個究竟。原來牛頓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項實驗的做法,到家后,就一頭栽進實驗室,做起實驗,把取酒招待朋友的事忘的一乾二凈。
【感悟】人的思想是了不起的,只要專注于某一項事業(yè),就一定會做出使自己感到吃驚的成績。
3、 貝多芬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后,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
大約一個小時之后,侍者終于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 ”“不! 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后,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沖出了飯館。
【感悟】從這件小事上,我們看到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時有多專注。最弱小的人,只要集中力量于一點,也能得到好的結果,相反,最強大的人,如果把力量分散在許多方面,那么也會一事無成。
經典名人勵志小故事2
能救你的只是你自己的奮斗
要是你的牛陷在溝里,哪怕是天凍得連眼珠都會裂開,或者下雨,再或不論你喜不喜歡,甚至你不舒服,總是要把牛拉上來。
——格言
唐納德認為媽媽是個了不起的女人。他爸爸因心臟病去世時,他才21個月大,哥哥5歲。她雖無一技之長,又沒有受過教育,卻依然負起撫育兩個孩子的責任。
唐納德9歲時找到了一份在街上賣《杰克遜維爾日報》的工作。他需要那份工作是因為他們需要錢,雖然是那么一點點錢。但是唐納德害怕,因為他要到鬧市區(qū)取報賣報,然后在天黑時坐公共汽車回家。他在第一天下午賣完報后回家時,便對媽媽說:“我再不去賣報了?!?/p>
“為什么?”她問道。
“你不會要我去的,媽媽。那兒的人粗手粗口非常不好。你不會要我在那種鬼地方賣報的?!?/p>
“我不要你粗手粗口,”她說道,“人家粗手粗口,是人家的事。你賣報,不必跟他們學?!?/p>
她并沒吩咐唐納德該回去賣報,可是第二天下午,他照樣去了。那天稍晚時候,唐納德在圣約翰河上吹來的寒風中凍得要死,一位衣著考究的女士遞給他一張5美元的鈔票,說道:“這足夠付你剩下的那些報紙錢了;回家吧,你在這外面會凍死的?!苯Y果,唐納德做了他確信媽媽也會做的事——謝謝她的好心,然后繼續(xù)待下去,把報紙全賣掉后才回家。他知道:冬天挨凍是意料中的事,不是罷手的理由。
等到唐納德長大了以后,每次要出門時,她都會告誡他:“要學好,要做得對?!比松赡苡龅降氖?,幾乎全用得上這句話。
最重要的是,她教他一定要苦干。她會說:“要是牛陷在溝里,你非得拉它出來不可?!?/p>
沒有人會像奇跡一般出現前來救你。能救你的只有你的苦干決心和奮斗出頭的決心。
關于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精選
越來越多的家長都會找一些關于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來教育孩子,那么關于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篇1:命運的第二次機會
1962年,他出生在法國南部的一個小鎮(zhèn)。從7歲那年開始,軟骨病改變了他的一生。一直到成年,他身高還不足1。1米,手足無力,生活無法自理,基本上形同廢人。
在他7歲那年,一次偶然的機會,父親發(fā)現他對鋼琴有濃厚的興趣,于是開始讓他學鋼琴。13歲那年便試著讓他參與劇團的演出。劇團里有名的小號演奏家布魯內,在跟他合作了幾次之后,發(fā)現他在鋼琴方面有著特殊的悟性,就將他推薦給打擊樂演奏家洛馬諾重點培養(yǎng)。在兩位音樂家的幫助下,15歲那年,他推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閃光》。優(yōu)美的曲子加上他殘疾人的身份,一舉轟動了法國音樂界。
陶醉在樂聲里,他忘記了身體上的不便與痛苦,他的鋼琴越彈越好,名氣越來越大。從1987年開始,不到10年時間。他的足跡遍及紐約、倫敦、米蘭、東京、巴黎,成為名噪一時的鋼琴家,他的名字叫米歇爾·貝楚齊亞尼。
有人問起貝楚齊亞尼成功的秘訣,他說了這樣一句話:“我是一個不幸的人,但幸運的是,我把握住了命運的第二次機會”
對這個“第二次機會”,貝楚齊亞尼是這樣解釋的:“觀眾們第一次來看我演出,只是出于對我外表的好奇,如果不能用音樂征服他們,他們就不會再來看我的演出了。只有音樂,與眾不同的音樂,才能讓他們記住我,才能給我改變命運的第二次機會。”
為了把握好這個第二次機會,貝楚齊亞尼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每天,他拖著殘疾的軀體,在鋼琴旁一坐就是8個多小時。他的左手嚴重變形,手掌、手腕往內傾斜,視力、聽力不健全,行動極為不便。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他仍是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練習。成名之后,他每年的演出超過180場,但每天8小時的練習卻從不間斷,直到他在鋼琴上折斷指骨,再也無法彈琴。
貝楚齊亞尼一生只度過了短暫的36年,然而,他的毅力、他的精神,卻足以讓人們長久地記住他。
關于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篇2:畫家倪瓚
人愛干凈不是問題,就怕愛干凈到了要命的程度。要誰的命?元代大畫家倪瓚就愛干凈得差,最要了自己的命!
有人這么數落那些愛干凈的人:“這干凈還能怎么干凈,總不能天天給桌子洗澡吧?”元代就有一位畫家先生,雖沒天天給桌子椅子洗澡,卻天天給院里的一棵樹洗澡。不知這樹是受寵若驚了還是咋的,后來竟“自殺”了,很青春的身體迅速干枯,最后成了一株不長葉子的標本。
還有書房里的物件,畫家要求兩個僮仆不停地打掃塵土,就差沒讓人將畫筆拿來一根根清洗筆毫了。
有一個朋友來串門,可能酒喝得有點高了,晚上就在倪瓚家住下了。這下,畫家寢食難安,半夜光著腳丫子下床。到客人住的房子窗下偷聽,聽到朋友咳了幾聲,畫家只覺得心里翻江倒海,差點沒吐了。早上朋友去茅房,畫家趕緊讓僮仆去屋里找痰漬,竟然沒有找到。憧仆怕換打,隨手撿了一片枯葉,說上面有痰漬。再看畫家先生,捂著鼻子閉著眼,讓僮仆把那片無辜的葉子一直扔到了三里以外。
這還好,還有更另類的。有一次他去別人家,晚了就住下了,那家的一個女婿聽說名人來了,就歡天喜地地來拜見,沒想到只說了幾句話,畫家就惱了,右手舉起來,就給人一個大耳刮子。那聲音顯然沒有音樂好聽,但還是把朋友引了過來,奇怪他為什么打自己女婿。畫家去仔細洗了遍手,才慢條斯理地說:“臉不干凈,說出的話也不干凈,打他臟了我的手!”
接下來畫家有一次被抓進了大牢,見獄卒給他送飯,就要求獄卒把裝飯的案子高舉過眉眼。獄卒就笑了,說你想干嗎,還讓我舉案齊眉?其實畫家是怕獄卒的唾沫掉到飯碗里。獄卒不知怎么知道了,當然火大,要把畫家用鐵鏈子拴到廁所旁邊去吃飯。幸得眾人說情,畫家才躲過此劫。不然,就他那干凈勁,非被惡心死不可。
又過了N天,畫家的母親病了,他就請葛仙翁來診治。當時正下著雨,葛仙翁心說機會來了。別人服了你,我可不服。我就不信改不了你這愛干凈的窮毛病!當時畫家養(yǎng)著一匹白馬,也是天天洗澡,就差沒打摩絲了。葛仙翁非要讓畫家用白馬接他去。你想啊,那么白的馬,在泥水里走一趟,明天還不得用十大缸水洗啊?洗就洗吧,反正僮仆是花錢雇來的。但到了倪家,老頭子又要求先登清秘閣再給老太太看病。這清秘閣可是從不讓人隨便上去的,但今天情況不同,還是母親的病要緊,沒辦法,畫家只得同意。老頭背著手,昂首挺胸登上了清秘閣,把古玩書籍扔得遍地都是,邊翻邊往地板上吐痰。老頭想。這個屋子你總不能不上采了吧?我讓你再窮干凈!
老頭這次還真看走眼了。倪瓚當時啥也沒說,待他駕鶴西游,外人才知道。那座他一直珍愛的清秘閣,從葛仙翁登上去那一刻起,就在畫家心里永遠地死去了。一直到死,畫家都把清秘閣當成了海市蜃樓,偶爾遠遠地看上一眼,但從此再沒有踏進過半步。
關于勵志的經典名人故事篇3:人生低谷時的成功法則
他出生的時候,恰逢抗戰(zhàn)勝利,父親欣喜之下,就給他取名凌解放,諧音“臨解放”,期盼祖國早日解放。幾年后,終于盼來了全國解放,但是凌解放卻讓父親和老師們傷透了腦筋。他的學習成績實在太糟糕。從小學到中學都留過級,一路跌跌撞撞,直到21歲才勉強高中畢業(yè)。
高中畢業(yè)后,凌解放參軍入伍,在山西大同當了一名工程兵。那時,他每天都要沉到數百米的井下去挖煤,腳上穿著長筒水靴,頭上戴著礦工帽、礦燈,腰里再系一根繩子,在齊膝的黑水中摸爬滾打。聽到腳下的黑水嘩嘩作響,抬頭不見天日,他忽然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悲涼,覺得自己已走到了人生的谷底。
就這樣過一輩子,他心有不甘。每天從礦井出來后,他就一頭扎進了團部圖書館,什么書都讀,甚至連《辭?!范紡念^到尾啃了一遍。其實,他心里既沒有明確的方向,也沒有遠大的目標,只知道,如果自己再不努力,這輩子就完了。以當時的條件,除了讀書,他實在找不出更好的力、法來改變自己。
他越看越多,漸漸地對古文產生了濃厚興趣。在部隊駐地附近。有一些破廟殘碑,他就利用業(yè)余時間,用鉛筆把碑文拓下來,然后帶回來潛心鉆研。這些碑文晦澀難懂,書本上找不到,既無標點也沒有注釋。全靠自己用心琢磨。吃透了無數碑文之后。不知不覺中,他的古文水平已經突飛猛進,再回過頭去讀《古文觀止》等古籍時,就覺得非常容易。當他從部隊退伍時,差不多也把團部圖書館的書讀完了。就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正是這種漫無目的的自學,為自己日后的事業(yè)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后。他又開始研究《紅樓夢》,由于基本功扎實,見解獨到,很快被吸收為全國紅學會會員。1982年。他受邀參加了一次“紅學”研討會,專家學者們從《紅樓夢》談到曹雪芹,又談到他的祖父曹寅,再聯想起康熙皇帝。隨即有人感嘆,關于康熙皇帝的文學作品,國內至今仍是空白。言談中,眾人無不遺憾。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他心里忽然冒出一個念頭,決心寫一部歷史小說。
這時候。他在部隊打下的扎實的古文功底,終于派上了大用場。在研究第一手史料時,他幾乎沒費吹灰之力。盛夏酷暑,他把毛巾纏在手臂上,雙腳泡在水桶里,既防蚊子又能降溫,左手拿蒲扇,右手執(zhí)筆,拼了命地寫作。水到渠成,1986年,他以筆名“二月河”出版了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康熙大帝》。從此,他滿腔的創(chuàng)作熱情,就像迎春的二月河, *** 澎湃,奔流不息。他的人生開始解凍。
毫無疑問,如果沒有在部隊的自學經歷,就沒有后來名滿天下的二月河。他在21歲時跌入了人生最低谷,又在不惑之年步入巔峰,從超齡留級生到著名作家,其間的機緣轉折,似乎有些誤打誤撞。但二月河不這么理解,他說:“人生好比一口大鍋,當你走到了鍋底時,只要你肯努力,無論朝哪個方向,都是向上的?!?/p>
名人的勵志故事有哪些?
名人的勵志故事以及啟發(fā):
1、成龍
奮斗目標:保持健康的體魄。
奮斗過程:
成龍在8歲時就進入了香港的電影圈,經過40多年的打拼,如今已是揚名國際的巨星。已經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成龍,身材依然健碩,身姿依然颯爽。他的養(yǎng)生秘訣就是“堅持運動,每天出汗”。
成龍每天早晨都會穿上塑膠運動衣,用橡皮筋扎緊頸部、手腕和腳踝,和助手一起在居住處或者下榻處周圍跑步30分鐘以上,如果地方太擠,就會駕車到較遠的山下或者海邊進行。
啟發(fā):做事要有恒心,貴在堅持。
2、陶侃
奮斗目標:為國家效力。
奮斗過程:
陶侃是東晉人,在廣州做官當時的廣州地區(qū),生產落后,人口不多。陶侃在那里沒有多少公事可辦,生活很清閑。但陶侃是一個有雄心壯志的人,他為了鍛煉身體和磨練意志,就叫人將一百多塊磚放在院子里。每天一早,陶侃就把磚搬運到外面去,到了晚上,又把磚搬進屋子里。天天如此,從不間斷。
家里人覺得奇怪,就問陶侃為什么要這樣做。陶侃回答:“我將來是要報效國家做大事的,如果生活過于舒適,將來怎么能擔當重任,為國家效力呢?”過了幾年,陶侃終于被調回中原,被皇帝重用。陶侃回到中原以后,盡管公務繁忙,可是在廣州養(yǎng)成的搬磚習慣一直沒有放棄,以此來磨練自己的意志。
啟示:陶侃的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要胸成大志,珍惜時間,嚴格要求自己,才能有所作為。年輕人不應該放棄理想,其實每個人心中都有好多愿望,這些就是生活的動力。但是,愿望的實現不是想想就能實現的,需要為之付出、為之奮斗才能實現。
3、徐霞客
奮斗目標:遍歷天下。
奮斗過程:
徐霞客6歲去私塾讀書,他天資聰明,最喜愛讀游記,經常能在父親的書柜里找到許多好看的書,便廢寢忘食地讀。
有一天,徐霞客從書中看到別人游歷五湖四海的事跡之后,不以為然地說:“哈哈,男子漢大丈夫就應該早晨面對大海,晚上面對蒼松。游八州,登五岳,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哼,我以后不但要涉足九州,親登五岳,還要去游歷海外呢!”
徐霞客從22歲開始出游,經過三十多年的艱苦跋涉,憑借一雙腳走遍了16個省的山川。一路上他不怕險阻,登險峰、涉危洞,對地質、植物、氣候進行了實地考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他所著的《徐霞客游記》把他游歷的所見所聞真實地記錄了下來,為后人的研究工作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啟示:徐霞客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為他的人生航船指明了方向。同樣,年輕人在人生經歷中,要克服自卑心理和自暴自棄情緒,建立切合自身實際的奮斗目標。
4、司馬遷
奮斗目標:完成史記。
奮斗過程:
司馬遷早年受學于孔安國、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風俗,采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yè),著述歷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chuàng)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范。
啟示:為了達成目標,堅韌不拔,永不言棄。
5、雷軍
奮斗目標:將小米發(fā)展壯大。
奮斗過程:
2010年4月,創(chuàng)辦小米公司,經過10年的發(fā)展,小米手機暢銷國內外,成為家喻戶曉的手機品牌。
啟示:確立目標之后就要不斷前進。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
想必有不少的年輕朋友都會時不時地找一些名人勵志故事來看,激勵一下自己。下面是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歡迎閱讀與借鑒。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1
喬納森是一名在白宮做勤雜工的黑人,他的妻子戴維斯也是一名白宮里的保潔工。一天,喬納森說他在鋤草時發(fā)現白宮的草坪上有幾只鵪鶉。戴維斯從未見過鵪鶉,想了解一下鵪鶉的外貌特征,喬納森卻以在白宮里鋤了一天草感覺很累為由給推辭了。當時,戴維斯很氣憤,負氣地說了一句:“你不給解釋,我去求助總統(tǒng)富蘭克林·羅斯福!”
沒想到戴維斯真的這樣做了!當時,羅斯福回答得很詳細,并放下手頭上的書,然后和戴維斯一起來到草坪,指認不遠處那只栗黃色頭頂的小鳥就是鵪鶉。
總統(tǒng)正為應對糟糕的經濟而忙得不可開交,戴維斯不該拿這種小事打擾總統(tǒng)。為這個,喬納森十分責備戴維斯,認為她懵懂胡來,并警告說:“如果還這樣堅持下去的話,說不定明天就會被白宮炒魷魚!”
后來,這事被羅斯福知道了,他對喬納森說:“我不覺得戴維斯哪里做得不對,也看不出她的懵懂和胡來!喬納森,只是你把問題想得太復雜了。我告訴你,如果一個人連身邊的小事也解決不了,就別指望他去解決大事情了!”
喬納森還是“頂”了一句:“可我這是為總統(tǒng)您著想??!如果每個人都在這個時候來打擾您,不就影響您的工作了嗎?”
“沒有!身為總統(tǒng),大事情需要自己去解決,但也不能因此而忽視身邊的小事情?!蹦艿玫絾碳{森的了解,羅斯福很感動:“你說得也很有道理,但要分什么場合。如果實在太忙的時候,不能及時回答他人提出的小問題,但也要說一聲抱歉,并給他人解釋清楚有緊要事情在身,不能立馬回答。如果下次有機會見面的話,我會記起這件事的……”
“白宮的草坪上,隨時看到鵪鶉,如果你不把這件事看作是一件小事,答應明天帶戴維斯前去指認,你們夫妻之間就不會鬧出這么大的矛盾!”說完這些,羅斯福的話回到了正題,“別以為這些舉手之勞就能解決的事情是小事,就可以推諉,或不去理喻!如果這樣下去,積怨勢必越來越多,民憤就會越來越大。身為總統(tǒng),不光能做大事,也要會做好小事。在大事與小事面前,我們不能因小而失大!”
“毋以小益而不修,毋以小損而不防”。羅斯福能成為美國任期最長的總統(tǒng),這與他一生中所秉持的“小事不小”的態(tài)度是密不可分的!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2
新東方創(chuàng)始人俞敏洪剛從農村考入大學時是班里最差的學生。那時的他操著一口誰也聽不懂的普通話,英語發(fā)音如同日文,學習成績也極差,在一群北大才子當中顯得尤為突兀。因此幾乎沒有優(yōu)等生愿意跟俞敏洪講話,他只能待在差生的圈子里自怨自艾。
有一天,俞敏洪因為課業(yè)成績不理想而萌發(fā)了退學回老家的想法,便躺在宿舍的床上唉聲嘆氣。這時同宿舍一位叫周華的同學剛好回來,看見俞敏洪頹廢的樣子便給了他一個蘋果。那個蘋果觸發(fā)了俞敏洪的談興,他鼓起勇氣問周華:“你的理想是什么?我的理想就是擁有一輛永久牌自行車。”
“我的理想是將來有一輛保時捷汽車。”周華回答說。這個答案讓俞敏洪大吃一驚,他突然意識到;如果繼續(xù)待在自己的圈子里,被所謂的自卑情緒所糾纏,不去接觸那些優(yōu)等生,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最終再也無法跨越。于是,俞敏洪決定放下自尊心去融入優(yōu)秀者的圈子,從根本上改變自己。
此后的俞敏洪就像變了一個人,他主動承擔起了打水與掃地的責任,開始學著和優(yōu)等生們交朋友。他常常留意大家在讀什么書,做什么事,討論什么話題。看見有同學在背英語教材,他也開始背《新概念英語》,并嘗試著寫起了詩。在這個過程中,俞敏洪發(fā)現自己的思維也變得越來越開闊。
讀大學時,俞敏洪染上了肺結核。患病期間,他想起自己最崇拜的班長王強曾說過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集》非常經典,便想借來背誦。于是他熬夜給王強寫了一封信,請他幫忙借書。沒想到王強收到信后并沒有幫忙,而是回了一封長達十幾頁的信來教育俞敏洪,說他還沒達到讀《十四行詩集》的境界,要他先去讀一些簡單的書。
收到信后,俞敏洪不但沒生氣,反而很感激。因為他從王強的信里學到了許多聞所未聞的新知識,所以他不覺得自己受到了輕視,反而滿心都是喜悅。
除了王強,俞敏洪讀書時還很仰慕團委的徐小平老師,于是經常去找他談話。徐小平口才極好,講起話來總是旁征博引,口若懸河,經常把俞敏洪說得目瞪口呆。在徐小平面前,俞敏洪只能做個旁聽者,帶著自卑仰視對方,但他還是堅持隔三差五去團委聽教,并在交流中學到了很多東西。
雖然不斷進步,但畢業(yè)時俞敏洪還是班里最差的學生,全班50個同學,其中49人都出了國,只有他不管怎樣都拿不到簽證。后來他只好獨辟蹊徑創(chuàng)辦了新東方英語培訓機構,并且憑借自己的努力將事業(yè)做大,很快就擁有了千萬身家。
初步取得創(chuàng)業(yè)成就之后,俞敏洪決定找?guī)讉€伙伴和自己一起干,這時他想到了大學里兩位秀的朋友:王強和徐小平。于是他又帶著甘當鳳尾的想法飛往國外,成功說服兩位朋友回國創(chuàng)業(yè)。后來三人齊心協力將企業(yè)做大做強,成為了名震新東方的三駕馬車,而俞敏洪也由鳳尾變成了鳳頭,成為了大家心目中氣質的人物。而由他們的故事改編成的電影《中國合伙人》也于不久前在國內上映。引起了極大的反響。
俞敏洪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績,與他甘當鳳尾的精神密不可分。因為,如果志在做雞頭,那就永遠走不出狹隘的小圈子,就難以突破自我;相反,如果勇于做鳳尾,就能在與精英們打交道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最終實現生命中的華美蛻變,找機會實現做鳳頭的夢想。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3
上世紀二十年代,京劇《霸王別姬》紅遍中國,梅蘭芳飾演的虞姬惟妙惟肖,贏得了眾人的喜愛。
一次,梅蘭芳演出時,有位老者在臺下喝起倒彩:“什么名角,舞劍都走了樣,還敢登臺!”隨后,便起身離開了。演出結束后,梅蘭芳問起此事,有人勸解道:“一個老頭胡言亂語,您何必在意!”梅蘭芳沒有多言,而是托人打聽到了老者的住處。
這天,梅蘭芳來到老者住處,一見面便鞠躬說:“我戲演得不好,特來向您求教?!崩险邊s一口回絕:“您可是名角,我哪敢指教?!泵诽m芳又鞠了一躬,說:“晚輩一心想弘揚國粹,希望能得到您的指點?!崩险哌€是搖搖頭,梅蘭芳繼續(xù)鞠躬懇求,老者這才說:“看你如此有誠意,我就指點一二吧。其實你演得很好,美中不足的是你舞了男人的劍法,這與虞美人的身份不符啊!”梅蘭芳聽完,當即跪拜,向老人求教。
那之后,梅蘭芳跟老者學習了男女不同的舞劍方法,并應用到表演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人們都夸梅蘭芳謙遜好學,他說:“我知道自己劍術不佳,有人批評指正,當然要虛心學習?!?/p>
一個人在風光無,也要保持謙虛的品格和冷靜的頭腦,這樣才能不斷進步!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4
海倫·凱勒(1880-1962),美國女學者,生于亞拉巴馬州的小鎮(zhèn)塔斯康比亞,1歲半時突患急病,致其既盲又聾且啞。在如此難以想象的生命逆境中,她踏上了漫漫的人生旅途……
人們說海倫是帶著好學和自信的氣質來到人間的,盡管命運對幼小的海倫是如此的不公,但在她的啟蒙教師安妮?莎利文的幫忙下,頑強的海倫學會了寫,學會了說。
小海倫曾自信地聲明:“有朝一日,我要上大學讀書!我要去哈佛大學!”這一天最之后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女子學院以特殊方式安排她入學考試。只見她用手在凸起的盲文上熟練地摸來摸去,然后用打字機回答問題。
前后9個小時,各科全部經過,英文和德文得了優(yōu)等成績。4年后,海倫手捧羊皮紙證書,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拉德克利夫學院畢業(yè)。海倫熱愛生活,她一生致力于盲聾人的福利事業(yè)和教育事業(yè),贏得了世界輿論的贊揚。
她先后完成了《我生活的故事》等14部著作,產生了世界范圍的影響,她那自尊自信的品德,她那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被譽為人類永恒的驕傲。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5
霍金小時候的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作業(yè)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在霍金12歲時,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fā)現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6
富蘭克林小時候,有天在家門口遇到一個扛著一把斧頭的男人,男人停下來后和氣地說:“小家伙,你好,請問家里有磨刀石嗎?”富蘭克林回答說有后,男人接著說道:“你真是個善良的孩子,那我可以借你家的磨刀石來磨磨這把斧頭嗎?”
聽了這番贊語,富蘭克林說:“當然沒問題了?!闭f完立刻扭轉身從家里拿來了磨刀石。
“一看就知道你是個聰明仁義的好孩子,我走一路累得夠嗆,你能幫我把斧頭磨上幾分鐘嗎?”
男人的贊語再次讓富蘭克林聽得心里甜絲絲的,于是就答應下來,使勁兒地幫他磨起斧頭來。眼看著上學的時間快到了,但富蘭克林依然未能把斧頭磨好,可他說不出停下來的話,就決定放棄上學而幫男人把斧頭磨好。
等斧頭終于磨好后,富蘭克林想著男人一定會好好感謝他一番,不料他卻沖富蘭克林吼道:“你真是個笨手笨腳的孩子,這么長時間還沒有磨好,把我的事情都給耽誤了!”
富蘭克林氣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如此辛苦幫男人做事情,得到的回報竟是一頓斥責。
不過這件事給了富蘭克林受用一生的警示,日后他向別人講述這件事的時候,最后會這樣說:“面對別人的奉承和贊譽,首先要明白自己應該做什么,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p>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7
張海迪在山東聊城地區(qū)莘縣城關醫(yī)院時,很多人知道她會扎針,所以找她看病的人絡繹不絕。她熱情、認真,不厭其煩地回答病人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上班,她提前到醫(yī)院,下班的時間卻是:把病人全部看完。這就要很晚才回家,一到家,就累得象一灘泥,躺在床上說; "媽媽,我今天不想吃飯了。"這時媽媽便拿過一條毛,墊在女兒脖子上,把飯菜送到床前。母親哪里知道,海迪連吃飯也忍受著巨大的痛苦。她全靠兩只胳膊支撐在輪椅扶手上,才能坐住和撐直自己的—亡身。當她用雙手給人扎針的候,腹部便軟癱下來,時間一長,肋間神經發(fā)生劇烈疼痛。又由于她只能測著身子,用右肋壓在輪椅的扶手上力病人扎針,久而久之,她的右肋骨就塌陷了,足足陷進一拳之深,脊椎骨也彎曲成"S"狀。
有時她不在班上,也常常有人求她扎針。每當有人來求她日寸,她總是高興地為別人效力,好象什么疾病也沒:有了。世界上,帶病工作的醫(yī)生屢見不鮮,但是有誰見過這樣的醫(yī)生:每時每刻以自己的疼痛為代價去減輕病人的痛苦,不惜損害自己本已病殘的身體去維護別人的健康,不惜縮短自己的生命去延續(xù)他人的生命呢。
名人經典簡短勵志故事8
導演卡梅隆對電影公司老板說:“我要在一條船上拍‘羅密歐與朱麗葉’,給觀眾看片長三個小時的愛情故事?!笨仿≈傅木褪顷P于電影《泰坦尼克號》當初的構想??呻娪肮纠习逡宦牼蛽u頭,因為卡梅隆以前擅長拍的是功夫片,而且片長最多也只有兩個小時??墒强仿猿肿约旱脑O想,他問老板:“我過去拍的片子有哪一部不賺錢?你告訴我?!崩习鍙埧诮Y舌答不上來,事實上,卡梅隆拍的片子,每一部票房都非常好。
基于卡梅隆以往成功的經驗,老板最后松了口:“好吧,但是我們要控制預算。”卡梅隆笑了:“預算不會很大,反正場景就那條船而已?!笨烧l知電影一開拍,每天的成本竟然高達25萬美金,有時甚至超過50萬美金,電影沒拍到一年,預算的錢就用完了。
老板覺得應該立刻停止投資,卡梅隆卻態(tài)度非常堅決:“電影必須拍下去,我可以不要我個人所有的報酬?!笨仿〉倪@番話,意味著他將要放棄的是幾千萬美金的薪酬。老板想了想,最后終于接受了卡梅隆的要求:電影繼續(xù)拍,但用卡梅隆的導演工資投入。
后來,電影火了!1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老板分給卡梅隆1億。
做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要有長遠的眼光,才有可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