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善良的名人事例
1、心地善良的甘地
印度圣雄甘地有一次乘火車,上車時由于過于擁擠,他的一只鞋子掉到了鐵軌旁,此時火車已經(jīng)開動,鞋子無法再撿回來。
于是甘地急忙把穿在腳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脫下來扔到第一只的旁邊。一位乘客不解地問甘地為什么這樣做,甘地笑著說:"這樣一來,看到鐵軌旁的鞋子的窮人就能得到一雙鞋子。"
2、荀巨伯看友
荀巨伯從遠方來探望朋友的病情,恰逢外族敵寇攻城。荀巨伯的朋友對荀巨伯說:“我如今就要死去了,你可以離開了!”
荀巨伯說:“我從遠方來探望你,你卻讓我離開,毀棄道義而茍且偷生,這難道是我荀巨伯的所作所為嗎?”敵寇已經(jīng)到了,對荀巨伯說:“大軍到了,整個城的人都空了,你是什么樣的男子,竟敢獨自留在城中?”
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身患重病,我不忍心舍棄他,我寧愿用我的性命來換取朋友的性命?!睌晨苈犃苏f:“我們這些不懂道義的人,卻侵入了這個有道義的地方。”于是就撤軍而回了,整個郡城也因此得以保全。
3、雷鋒捐錢從不吝嗇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fā)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zhàn)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xù)奮戰(zhàn)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qū)召開了大生產(chǎn)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區(qū)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shè)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
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zāi)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shè),為災(zāi)區(qū)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4、郎朗讓音樂與慈善結(jié)合
鋼琴家郎朗有著許多耀眼的頭銜,不過他特別珍惜這兩個: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紐約被委任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成為第一位擔任此職的鋼琴家。2005年10月9日,華盛頓舉辦“中國文化年”期間,郎朗應(yīng)布什總統(tǒng)邀請,在白宮舉辦專場獨奏會。布什總統(tǒng)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稱號。
兒童基金會執(zhí)行主任貝拉米在宣布這項任命時說:“郎朗是兒童基金會最年輕的親善大使。邀請郎朗擔任親善大使,是因為他具有與聽眾做心靈交流的獨特能力,并把很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樂的青少年聽眾。”
郎朗對于慈善的頭銜深深感激:“音樂就像一種語言,世界的語言,它將人們彼此相連,也連接著彼此心靈的感應(yīng)。我認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為他們演奏音樂,用音樂打開他們的耳朵和心靈。”
5、六尺巷
清朝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比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fā)生了爭執(zhí)。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yù)。
沒想到,這位宰相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dǎo)老夫人:“千里捎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p>
張老夫人見書明理,立即主動把墻往后退了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簡短的名人善良事例50字
善良的名人小故事:宋江看瓜的故事
北宋農(nóng)民起義領(lǐng)袖宋江,小時候就深深同情勞動人民的疾苦。
這年夏天的一個中午,他正在自家的西瓜地里看瓜,從瓜地西頭道上過來了兩個逃荒要飯的。一個是白胡子老人,一個是五六歲的小孩,都穿得破破爛爛,身上帶著破碗破瓢。小孩口渴,見到西瓜,哭鬧著非要吃不可。老人怎么勸說怎么嚇唬都不行。
宋江看著怪可憐的,正打算摘個西瓜送給小孩,忽然發(fā)現(xiàn)父親正朝瓜地走來呢!他怕父親責(zé)備,伸到瓜蒂上的手又縮了回來。
這一來,小孩哭得更兇了,聲音嘶啞,真叫人受不了。宋江坐立不安,怎么辦呢?最好有個辦法,既讓小孩吃了瓜,又叫父親不生氣。想呀想,怎么也想不出這樣兩全其美的辦法,急得他直跺腳。嘿,這一跺,系在腰帶上那串父親給的賞錢"當啷"直響。宋江心頭一亮,有了好主意。
宋江來到一老一少跟前,大聲說:"這小孩要吃瓜?白給不行,你們身邊有錢的話,我賣你一個。 喔......有十文錢,剛才要來的......夠買一個。行,我去摘......"
這些話全是說給父親聽的。其實,老人哪有什么錢呀。他瞪著兩眼望著宋江,越聽越糊涂。
宋江不管這些,摘了個又大又熟的西瓜,送到老人手里。
小孩馬上不哭了。老人感激地跪了下來,千謝萬謝。
宋江怕露餡,趕緊把老人扶起來,推他走了。
"你在演什么戲,???"父親走來,臉沉著問。
宋江心慌,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我...我賣...賣了個西瓜。"說完,指了指身上那串錢。
父親冷笑一下:"這不是我賞你的錢么?"
宋江見自己的機關(guān)被父親點破了,臉漲得血紅,一聲不吭。
父親輕輕拍拍宋江的肩,笑道:"傻孩子,這事你沒錯。把瓜送給這樣的窮人,是應(yīng)該的......"
有關(guān)善良的名人事例
1、雷鋒捐錢從不吝嗇
一九六零年八月,駐地撫順發(fā)洪水,運輸連接到了抗洪搶險命令。雷鋒忍著剛剛參加救火被燒傷的手的疼痛又和戰(zhàn)友們在上寺水庫大壩連續(xù)奮戰(zhàn)了七天七夜,被記了一次二等功。
望花區(qū)召開了大生產(chǎn)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區(qū)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shè)祖國做點貢獻,接侍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
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zāi)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shè),為災(zāi)區(qū)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2、郎朗:讓音樂與慈善結(jié)合
鋼琴家郎朗有著許多耀眼的頭銜,不過他特別珍惜這兩個: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紐約被委任為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國際親善大使,成為第一位擔任此職的鋼琴家。
2005年10月9日,華盛頓舉辦“中國文化年”期間,郎朗應(yīng)布什總統(tǒng)邀請,在白宮舉辦專場獨奏會。布什總統(tǒng)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稱號。
兒童基金會執(zhí)行主任貝拉米在宣布這項任命時說:“郎朗是兒童基金會最年輕的親善大使。邀請郎朗擔任親善大使,是因為他具有與聽眾做心靈交流的獨特能力,并把很多時間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樂的青少年聽眾?!?/p>
郎朗對于慈善的頭銜深深感激:“音樂就像一種語言,世界的語言,它將人們彼此相連,也連接著彼此心靈的感應(yīng)。我認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為他們演奏音樂,用音樂打開他們的耳朵和心靈。”
3、清朝宰相張廷玉與一位姓葉的侍郎都是安徽桐城人。兩家比鄰而居,都要起房造屋,為爭地皮,發(fā)生了爭執(zhí)。張老夫人便修書北京,要張宰相出面干預(yù)。沒想到,這位宰相看罷來信,立即作詩勸導(dǎo)老夫人:“千里捎書只為墻,再讓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p>
張老夫人見書明理,立即主動把墻往后退了三尺。葉家見此情景,深感慚愧,也馬上把墻讓后三尺。這樣,張葉兩家的院墻之間,就形成了六尺寬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
4、買七份報紙的善良姑娘
蔡特金是德國工人運動和國際工人運動杰出的女活動家,德國共產(chǎn)黨的創(chuàng)建人之一。她為國際婦女運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她還是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jié)的創(chuàng)始人。
很小的時候,蔡特金就表現(xiàn)出了她對弱者的同情心和愛心。
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親一塊兒逛街,見到了一個小報童,這位小報童穿得又臟又爛,十分可憐。這個時候,小蔡特金頓時產(chǎn)生了同情之心,便把平時積攢下來和零花錢拿了出來,一下子向小報童買了七份報紙。
蔡特金的父親十分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女兒為什么要買這么多的報紙,于是就問:“你為什么要買這么多的報紙?一份不就夠了嗎?”
小蔡特金以為爸爸批評她亂花錢,難過得低下了頭。
爸爸看出了女兒的心思,便對女兒說:“孩子,別誤會,我當然知道你為什么買這樣多,但是你給他七份的錢,拿一份不就可以了嗎?其他的可以讓他去賣嘛!”
小蔡特金頓時恍然大悟,連忙取出了一份報紙,把剩下的都還給了報童。
5、心地善良的甘地
印度圣雄甘地有一次乘火車,上車時由于過于擁擠,他的一只鞋子掉到了鐵軌旁,此時火車已經(jīng)開動,鞋子無法再撿回來。
于是甘地急忙把穿在腳上的另一只鞋子也脫下來扔到第一只的旁邊。一位乘客不解地問甘地為什么這樣做,甘地笑著說:"這樣一來,看到鐵軌旁的鞋子的窮人就能得到一雙鞋子。"
簡短的名人善良事例100字
關(guān)于名人事例有很多,在作文中也經(jīng)常用到,那么簡短的名人善良事例有哪些?
簡短的名人善良事例
1、司馬光
我國古代文學(xué)家司馬光,以一個圓木頭做枕頭,用來驚醒自己,起來繼續(xù)寫作,還給它取名為警枕。俄國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塊大劈柴作枕頭。發(fā)明家愛迪生工作起來常常幾天幾夜不睡覺,實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書籍壘起來當枕頭。
2、匡衡
西漢學(xué)者匡衡貧而好學(xué)。夜晚無燈,為了能借鄰家的燭光讀書,他在墻壁上鑿了個洞。南齊時的江泌家境貧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學(xué)習(xí)。點不起燈,他就拿書登上屋頂,借著月光讀書。
3、夏威夷
美國夏威夷島上學(xué)生們上課時,總要先背誦一段祈禱詞: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jīng)過去永不復(fù)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會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也會消逝。抓緊時間,一生只有三天。
關(guān)于名人的經(jīng)典事例
孫敬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xué),經(jīng)常關(guān)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xué)習(xí),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
古時候,男子的頭發(fā)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fā),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xù)讀書學(xué)習(xí)。
約翰遜
約翰遜博士,他的父親經(jīng)營一個大舊書攤。有一次,距離不遠處有個節(jié)目,大家都去趕集,這天正下著雨,他的父親想要約翰博士分一部份書籍,運到趕集的地方去販賣。他的父親接連呼喚他三次,要他去,可是約翰遜博士這時正專心閱讀一本又厚又大的書,竟假裝聽不見,也不理睬,父親嘆了一口氣,只得自己親自去了。
這時候,約翰遜博士年十八歲。五十年后,有一天中午十一時,當?shù)厝丝匆娺@個體態(tài)臃腫的老年人,跪在街心,他把帽子夾在腋下,拐杖放在一邊,低頭跪在太陽下,熱淚直流。這時約翰遜博士業(yè)已成名,大家都來看他,他對大家說:五十年前的同一天,同一時刻,我不聽父親的話,現(xiàn)在我跪在這里懺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