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大道理的名人小故事
導語: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些帶給你煩惱和不幸的人或事情在促使著你不斷地前進。下面是含有大道理的名人小故事,歡迎閱讀:
含有大道理的名人小故事1.華盛頓找馬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任總統(tǒng),他年輕的時候有件找馬的軼事。
一天,他父親的一匹馬被人偷走了。華盛頓同一位警察一起到偷馬人的農場里去討要,但那人拒不歸還,一口咬定說:“這是我的馬?!?/p>
華盛頓用雙手遮住了馬的雙眼,對那個偷馬人說:“要是這馬真是你的,你一定知道馬的哪只眼睛是瞎的?” “右眼?!蓖雕R人猶豫地說。
華盛頓放下蒙右眼的手,馬的右眼并沒有瞎。 “我記錯了,馬的左眼才是瞎的。”偷馬人急忙辯解道。 華盛頓又放下蒙左眼的'手,馬的左眼也沒有瞎。
“我又說錯了……”偷馬人還想狡辯。
“不錯,你是錯了。這些充分說明馬不是你的。你必須把馬還給華盛頓先生?!本僬f。
大道理:開動腦筋,將對手引入誤途,他的錯誤便是你的勝利。
含有大道理的名人小故事2.競選演說
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在競選時曾遇到過這樣一件事。
一次,他正在發(fā)表競選演說,突然,一個破壞分子高聲叫道:“垃圾!狗屎!” 很顯然,這個人的意思是說:“胡說八道!”或是:“少說空話!”
但是,克林頓卻報以容忍的笑,并不理會他的本意,只是安撫地說:“這位先生,我馬上就要談到你提出的臟亂問題了!”
大道理:聰明的人善于將不利化為有利。
含有大道理的名人小故事3.馬腹上的虻
林肯當政時,聘請了幾位反對派的人當顧問。每當提出一個政策,反對派就提意見反對。政府官員提出要辭去這些顧問。林肯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一個人走在鄉(xiāng)間小道上,看見一個農夫正趕著一匹馬犁地。當他走上前去準備問候這個農夫的時候,突然看到在那匹馬的側腹上有一只很大的牛蠅。很明顯,那只虻正在叮咬那匹馬,而且把那匹馬叮得很不自在,因此他就想把那只牛蠅趕走。
正當他舉起手來的時候,農夫制止了他。農夫說:“請不要趕走它,朋友。您知道嗎,正因為有了這只虻,這匹老馬才一直不停地動著?!?/p>
大道理:很多時候,恰恰是這些帶給你煩惱和不幸的人或事情在促使著你不斷地前進。
含有大道理的名人小故事4.杰弗遜大廈
美國華盛頓廣場有一座宏偉的建筑,這就是杰弗遜紀念館大廈。這座大廈歷經風雨滄桑,年久失修,表面斑駁陳舊。政府非常擔心,派專家調查原因。
調查的最初結果以為侵蝕建筑物的是酸雨,但后來的研究表明,酸雨不至于造成那么大的危害。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沖洗墻壁所含的清潔劑對建筑物有強烈的腐蝕作用,而該大廈墻壁每日被沖洗的次數(shù)大大多于其他建筑,因此腐蝕就比較嚴重。
問題是為什么每天清洗呢?因為大廈被大量的鳥糞弄得很臟。為什么大廈有那么多鳥糞?因為大廈周圍聚集了很多燕子。為什么燕子專愛聚集在這里?因為建筑物上有燕子愛吃的蜘蛛。為什么這里的蜘蛛特別多?因為墻上有蜘蛛最喜歡吃的飛蟲。為什么這里的飛蟲這么多?因為飛蟲在這里繁殖特別快。為什么飛蟲在這里繁殖特別快?因為這里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為什么這里的塵埃最適宜飛蟲繁殖?其原因并不在塵埃,而是塵埃在從窗子照射進來的強光作用下,形成了獨特的刺激致使飛蟲繁殖加快,因而有大量的飛蟲聚集在此,以超常的激情繁殖,于是給蜘蛛提供了豐盛的大餐。蜘蛛超常的聚集又吸引了成群結隊的燕子流連忘返。燕子吃飽了,自然就地方便,給大廈留下了大量糞便……
因此解決問題的最終方法是:拉上窗簾。杰弗遜大廈至今完好。
大道理:有些問題并不像我們看起來的那樣復雜,只是我們還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簡單辦法。
名人小故事,可以反應出一個道理的。400字左右
韓信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母,主要靠釣魚換錢維持生活,經常受一位靠漂洗絲棉老婦人的周濟,屢屢遭到周圍人的歧視和冷遇。一次,一群惡少當眾羞辱韓信。有一個屠夫對韓信說:你雖然長得又高又大,喜歡帶刀配劍,其實你膽子小得很。有本事的話,你敢用劍你的配劍來刺我嗎?如果不敢,就從我的褲襠下鉆過去。韓信自知形只影單,硬拼肯定吃虧。于是,當著許多圍觀人的面,從那個屠夫的褲襠下鉆了過去。史書上稱“胯下之辱”。
那一年,已過“不惑之年”(四十一歲)的陶淵明在朋友的勸說下,再次出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來檢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劉云,以兇狠貪婪聞名遠近,每年兩次以巡視為名向轄縣索要賄賂,每次都是滿載而歸,否則栽贓陷害??h吏說:“當束帶迎之?!本褪菓敶┐髡R、備好禮品、恭恭敬敬地去迎接督郵。陶淵明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兒折腰?!币馑际俏以跄転榱丝h令的五斗薪俸,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說完,掛冠而去,辭職歸鄉(xiāng)。此后,他一面讀書為文,一面躬耕隴畝。
唐太宗與魏征既是君臣,又是朋友。沒有唐太宗的賢明大度,就不會有魏征的忠直;而沒有魏征的忠直,唐太宗就少了一面文治武功的鏡鑒。二人相互襯托,相輔相成。
當初,魏征是唐太宗對手的部下,是唐太宗的愛材之心,才使魏征有了發(fā)揮才干的平臺。他不僅幫唐太宗制定了“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的治國方針,也時時刻刻修正著唐太宗的謬誤。他為唐太宗講解了“民可載舟,又可覆舟”、“兼聽則明,偏信則暗”的治國道理,也常常犯顏直諫。從貞觀初到貞觀十七年魏征病故為止,17年間魏征諫奏的事,有史藉可考的達200多項,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對外關系和皇帝私生活等等,都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有時竟讓唐太宗下不了臺。
當然,皇帝也是人,有時唐太宗回宮后發(fā)火,聲言恨不得殺了這個鄉(xiāng)下佬,但他又不愧一代賢明君主,火氣過后又為有這樣忠諫之臣感到欣慰,就一次次原諒魏征的犯顏直諫。
以致在魏征死后,唐太宗極為傷感地對眾臣說:“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鑒亡矣?!?/p>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实壅僖娏怂⒁c—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
結果晏殊發(fā)現(xiàn)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并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里和兄弟們讀寫文章。
有—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游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
名人的故事400字
高爾基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里,高爾基一邊干活,一邊想方法讀書,裁縫店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后,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云層后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xù)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苦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厚厚的書,不由怒氣沖沖地說:“看什么看,你把我農的燈油都快用溝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打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在背著行李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里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并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也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愿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探討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yǎng),使他最終成為蘇聯(lián)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