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英雄的故事20字越簡潔越好
1、楊靖宇——愛國英雄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饑。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lián)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zhàn)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2、王二小——抗日小英雄
少年抗日英雄。1929年生于河北省淶源縣上莊村。抗日戰(zhàn)爭時期,王二小的家鄉(xiāng)是八路軍抗日根據(jù)地,經(jīng)常受到日本鬼子的“掃蕩”,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常 常一邊在山坡上放牛,一邊給八路軍放哨。
1942年10月25日(農(nóng)歷9月16日),日本鬼子又來“掃蕩”,走到山口時迷了路。敵人看見王二小在山坡上放 牛,就叫他帶路。
王二小裝著聽話的樣子走在前面,為了保衛(wèi)轉(zhuǎn)移躲藏的鄉(xiāng)親,把敵人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突然,四面八方響起了槍聲,敵人知道上了當,就氣 急敗壞地用刺刀挑死了王二小,正在這時候,八路軍從山上沖下來,消滅了全部敵人。
3、張自忠——抗日戰(zhàn)爭犧牲的軍銜最高的將領
1940年5月,日軍為控制長江水上交通線,調(diào)集15萬精銳部隊發(fā)起了攻占棗陽、襄陽、宜昌等地的棗宜會戰(zhàn)。張自忠將軍本來率部防守襄河以西,當日軍攻破第五戰(zhàn)區(qū)第一道防線,直撲襄陽、棗陽時,身為集團軍總司令的張自忠將軍,毅然率領預備七十四師和軍部特務營東渡襄河,抗擊來犯之敵。
他寫信給河東的第五十九軍,“只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薄盀閲颐褡逅乐疀Q心,海不枯,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渡河后,張自忠將軍率部在南瓜店附近頑強抗擊日軍,重創(chuàng)日軍,并截斷了日軍后方補給線。
在日軍以重兵對張自忠將軍進行合圍后,為牽制日軍主力造成外線我軍對日軍實施反包圍,張將軍力戰(zhàn)不退,與敵搏殺,最后身中7彈。彌留之際,張自忠將軍留下最后一句話:“我力戰(zhàn)而死,自問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可告無愧,良心平安!”
旋即被日軍殺害,一代名將張自忠壯烈殉國。張自忠將軍壯烈殉國后,重慶成千上萬的人們哭拜英靈,為其送葬。他的部下悲憤地唱著復仇之歌:“??煽?,石可爛,死也忘不了南瓜店!”表示要堅決為張自忠將軍報仇。翌年5月,其部在當陽地區(qū)將圍攻張自忠將軍的日軍酋首橫山武彥擊斃。
4、狼牙山五壯士
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在河北省保定市易縣狼牙山戰(zhàn)斗中英勇抗擊日軍和偽滿洲國軍的八路軍5位英雄,他們是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他們用生命和鮮血譜寫出一首氣吞山河的壯麗詩篇。
在戰(zhàn)斗中他們臨危不懼,英勇阻擊,子彈打光后,用石塊還擊,面對步步逼近的敵人,他們寧死不屈,毀掉槍支,義無反顧地縱身跳下數(shù)十丈深的懸崖。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壯烈殉國;葛振林、宋學義被山腰的樹枝掛住,幸免于難;
5位戰(zhàn)士的壯舉,表現(xiàn)了崇高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被人民群眾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5、炸碉堡——董存瑞
1948年5月25日,我軍攻打隆化城的戰(zhàn)斗打響。董存瑞所在連隊擔負攻擊國民黨守軍防御重點隆化中學的任務。他任爆破組組長,帶領戰(zhàn)友接連炸毀4座炮樓、5座碉堡,勝利完成了規(guī)定的任務。連隊隨即發(fā)起沖鋒,突然遭敵一隱蔽的橋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鎖。
部隊受阻于開闊地帶,二班、四班接連兩次對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連長請戰(zhàn):“我是共產(chǎn)黨員,請準許我去!”毅然抱起炸藥包,沖向暗堡,前進中左腿負傷,頑強堅持沖至橋下。由于橋型暗堡距地面超過身高,兩頭橋臺又無法放置炸藥包。
危急關頭,他毫不猶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藥包,右手拉燃導火索,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碉堡被炸毀,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的道路,年僅19歲。
簡短的愛國名人的故事
1、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quán)者腐敗無能,節(jié)節(jié)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xiāng)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xiàn)在國難當頭,你有什么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么,如果連針都怕,怎么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后用繡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一點,象征國內(nèi)無首。刺完之后,岳母又涂上醋墨。
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后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后,很快因作戰(zhàn)勇敢升秉義郎。
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后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2、鄭成功收復臺灣
鄭成功是17世紀著名的抗清名將因蒙隆武帝賜明朝國姓朱,賜名成功,世稱“國姓爺”,又因蒙永歷帝封延平王,稱“鄭延平”。1624年(明天啟四年),荷蘭殖民主義者侵占中國臺灣。鄭成功下決心趕走侵略軍。
1661年(清朝順治十八年,南明永歷十五年)三月,鄭成功親率2.5萬名兵將,分乘百艘戰(zhàn)船,從金門出發(fā)。他們冒著風浪,越過臺灣海峽,在澎湖休整幾天準備直取臺灣。
荷蘭侵略軍聽說鄭成功要進攻臺灣,十分驚恐。他們把軍隊集中在臺灣(今臺灣東平地區(qū))、赤嵌(今臺南)兩座城堡,還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鄭成功船隊登岸。
鄭軍乘海水漲潮將船隊駛進鹿耳門內(nèi)海,主力從禾寮港登陸,從側(cè)背進攻赤嵌城,并切斷了與臺灣城的聯(lián)系。
戰(zhàn)斗中,侵略軍以“赫克托”號戰(zhàn)艦攻擊,鄭成功一聲令下,把敵軍緊緊圍住,60多只戰(zhàn)船一齊發(fā)炮,把“赫克托”號擊沉。與此同時,又擊潰了臺灣城的援軍。
赤嵌的荷蘭軍在水源被切斷,外援無望的情況下,向鄭軍投降。盤踞臺灣城的侵略軍企圖負隅頑抗,鄭成功在該城周圍修筑土臺,圍困敵軍8個月之后,下令向臺灣城發(fā)起強攻。
至此,鄭成功從荷蘭侵略者手里收復了淪陷38年的中國領土臺灣。這場戰(zhàn)爭結(jié)束了荷蘭東印度公司在中國臺灣的經(jīng)營,開啟了明鄭政權(quán)對臺灣的統(tǒng)治。
3、林則徐虎門銷煙
虎門銷煙(1839年6月)指中國清朝政府委任欽差大臣林則徐在廣東虎門集中銷毀鴉片的歷史事件。
此事后來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的導火線,《南京條約》也是此次戰(zhàn)爭時簽訂的?;㈤T銷煙間接導致了不平等條約給華夏人民帶來的傷害(割地賠款)。
1839年6月3日(清宣宗道光十九年歲次己亥四月廿二),林則徐下令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鴉片,至6月25日結(jié)束,共歷時23天,銷毀鴉片19187箱和2119袋,總重量2376254斤。
虎門銷煙成為打擊毒品的歷史事件。虎門銷煙開始的6月3日,民國時被定為不放假的禁煙節(jié),而銷煙結(jié)束翌日即6月26日也是國際禁毒日。
4、詹天佑為國修鐵路
詹天佑天賦過人,十幾歲就憑借清政府官費出國深造。當時他是第一批被清朝政府派遭出洋學習的,在國外,他接觸了當時最先進科學技術,深深地感到祖國的落后。
他中學畢業(yè)后,報考了美國陸海軍學校,但是被拒絕了。因為當時的中國真的是太落后,遭到外人的鄙視。
之后,他進入耶魯大學學習,通過奮發(fā)努力,刻苦鉆研,各項成績優(yōu)異。他的畢業(yè)論文《碼頭起重機的研究》獲得教授們的好評。
二十一歲時畢業(yè),取得學士學位,當時一百二十多個中國留學生中,只有兩名取得學位,詹天佑是其中之一。
詹天佑回國之后,作為我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參加修筑蘆臺到天津的鐵路。他在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和本領,很快就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工程師。不久,詹天佑出任京張鐵路總工程師,消息一傳出,馬上轟動了全國。
當時的京張鐵路全長二百公里,途徑燕山山脈,地勢陡峻,山巒重疊,而且還要跨過“天險”居庸關和八達嶺。
這件事,在當時的帝國主義國家看來,是不可能的。他們認為中國要完成這項工程,至少也要再過五十年。
詹天佑說干就干,不管是刮風下雨,他每天都親臨現(xiàn)場,背著花桿、經(jīng)緯儀、水準儀,精心測量、計算和設計。經(jīng)過多次測量,比較,最終選擇了一條最經(jīng)濟合理的路線。
施工期不到四年,我國自主設計的京張鐵路全線竣工,比預期計劃提前兩年。這一工程,使當時的國人無比驕傲,深深地打了帝國主義國家的臉。
5、關天培以身殉國
關天培,鴉片戰(zhàn)爭中的大清名將。183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即致力于加強廣東沿海的防務。
道光二十年(1840年)九月,林則徐被撤職查辦。廣東地方官吏大多改持與侵華英軍“和談”的態(tài)度,而關天培卻不為所動。
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門要塞的沙角、大角炮臺均被英軍攻陷。關天培坐鎮(zhèn)虎門,僅剩數(shù)百名將士隨其堅守要塞。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fā)動總攻,年逾六旬的關天培親自指揮,負傷十余處尚親自開炮還擊敵軍。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敵手,關天培急令隨從將大印帶走。
隨從哭著拽住他的衣襟,請求一同撤走,關天培厲聲拒絕。忽然,敵人又一發(fā)炮彈襲來,這位年逾六旬的老將不幸中彈犧牲。關天培以身殉職時雙目不閉、挺立不倒。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名人愛國故事
關于愛國名人的故事(50字左右)
愛國名人的故事一:
錢學森
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當時任加利福尼亞工學院超音速實驗室主任。和古根罕噴氣推進研究中心負責人的錢學森深為祖國的新生而高興。他打算回國,用自己的專長為新中國服務。但那時候在美國的中國科學家歸國不易,而錢學森的專長又直接與國防有關,美國干方百計要將他留下不讓他回國,他歷盡艱辛才終于回到祖國懷抱。
愛國名人的故事二:
華羅庚
大數(shù)學家華羅度,在七?七"事變后,從生活待遇優(yōu)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后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jīng)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shù)學家,并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愛國名人的故事三:
文天祥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敗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嚴辭拒絕了敵人的勸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親自來到土牢里勸降,許以丞相之職,他亳不動搖,反而斬釘截鐵地說:“唯有以死報國,我一無所求!臨刑前,監(jiān)斬官湊近說:“文將軍,你現(xiàn)在改變主意,不但可免一死,還依然可當丞相?!蔽奶煜榕鹊溃骸八谰退溃€說什么鬼話?。⒂谑?,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義了。文天祥生前,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氣歌》。
愛國的簡短名人事跡有哪些?
魯迅棄文學醫(yī),詹天佑修鐵路,華羅庚愛國。
1、1950年,數(shù)學家華羅庚放棄在美國的終身教授職務,奔向祖國。回國后,華羅庚進行應用數(shù)學的研究,足跡遍布全國23個省、市、自治區(qū),用數(shù)學解決了大量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被稱為“人民的數(shù)學家”。
2、魯迅學醫(yī)是因為想要從身體上改造中國人,棄醫(yī)從文是因為目睹了中國人圍觀日本人殺中國人,感到中國人的精神比肉體更加萎靡,認識到需要從文化上醫(yī)治本民族的病。
3、詹天佑出身于平民之家,沒有高貴的血統(tǒng),沒有富實的家蔭,即使考上清朝的首批出洋官學生,他也只是120個人中的一分子。
一介平民之子,天生本分,誠實堅毅,沒有染上投機鉆營的惡習,沒有領悟趨炎附勢的奸巧,不奔走于權(quán)貴之門,不混跡于風月之地,求學規(guī)矩勤勉,做事嚴謹認真,做人不卑不亢,創(chuàng)業(yè)兢兢業(yè)業(yè)。
相關信息
愛國主義是指個人或集體對祖國的一種積極和支持的態(tài)度,揭示了個人對祖國的依存關系,是人們對自己家園以及民族和文化的歸屬感、認同感、尊嚴感與榮譽感的統(tǒng)一。
集中表現(xiàn)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為保衛(wèi)祖國和爭取祖國的獨立富強而獻身的奮斗精神。不僅體現(xiàn)在政治、法律、道德、藝術、宗教等各種意識形態(tài)和整個上層建筑之中,而且滲透到社會生活各個方面,成為影響民族和國家命運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