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蔡炳炎
外文名:Cai Bingyan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安徽合肥
出生日期:1902年
逝世日期:1937年
職業(yè):國民黨陸軍第十八軍六十七師二○一旅少將旅長
畢業(yè)院校:黃埔陸軍軍官學校
信仰: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淞滬會戰(zhàn) 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北伐戰(zhàn)爭
生平經(jīng)歷
蔡炳炎(1902―1937),漢族,安徽合肥人。
1924年6月,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步科。
1925年2月,廣東革命政權發(fā)兵東征,討伐陳炯明。時任軍校教導二團二營六連連長,率部隨右翼軍出征,攻占淡水城10月,參加第二次東征,轉戰(zhàn)五華、興寧、松口等地,參加了掃蕩陳炯明殘部的戰(zhàn)斗。
1926年春,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八團八連連長。同年7月,北伐戰(zhàn)爭開始。隸屬于何應欽率領的第一軍,編入東路軍序列,從廣東潮州、汕頭一帶出發(fā),向盤踞福建的孫傳芳軍閥集團的周蔭人部進攻。福建克復后,隨部進入浙江,旋即轉向江蘇,參加會攻南京。
1928年初,改任第一軍三師八團團長。同年秋,奉命調(diào)任第二師五旅十團團長。
1929年,又調(diào)往第四十五師二六八團任少將團長兼徐州警備司令。
1937年8月24日,蔡炳炎奉命率部抵達羅店設防。入夜,部署初定,陣前即發(fā)現(xiàn)敵軍。傳令士兵不得妄動。待敵接近陣地約50米,乃一聲令下,猛烈
主要事跡
1902年,蔡炳炎出生于合肥東郊胡淺村農(nóng)民家庭。
1924年6月,蔡炳炎考入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第一期第四隊學習步科。同年11月畢業(yè),被分配到以黃埔軍校學生為骨干組建的軍校教導團
1925年2月,蔡炳炎任黃埔軍校教導二團二營六連連長,率部隨右翼軍東征,
1926年春,任國民革命軍第三師八團八連連長。
1927年7月9日,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蔡炳炎在攻克永定、永泰等戰(zhàn)斗中,因勇敢善戰(zhàn),晉升為第三師第八團副營長、營長,授中校軍銜。同年,升任第九軍教導大隊上校主任。不久,調(diào)任國民黨軍總司令部補充第五團團長。
1928年,蔡炳炎改任第一軍三師八團團長。同年秋,調(diào)任第二師五旅十團團長。
1929年,蔡炳炎任第四十五師二六八團少將團長兼徐州警備司令。
1932年,蔡炳炎調(diào)第一師參謀長兼開封警備司令,繼調(diào)第十八軍軍部任參謀兼干部訓練處副主任。同年,再調(diào)安徽省保安處任少將參謀長。
1933年,蔡炳炎升任安徽省保安處中將處長。1
人物評價
犧牲后,國民政府追贈其為陸軍中將。1985年,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認其為革命烈士,合肥市人民政府重修烈士墓,以志紀念。
蔡炳炎烈士墓志銘,蔡君炳炎(1902一1937),宇系宜,祖居合肥東郊,父母業(yè)農(nóng)。君少聰穎,勤奮;好學,卓犖有成,畢業(yè)于黃埔軍校一期及陸軍大學特別班一期。參加東征北伐,卓建功勛,歷任排連營團長、師參謀長、徐州警備司令、中將保安處長、旅長等職。一九三七年八·一三凇滬抗戰(zhàn),君仨陸君第十八軍二O一旅旅長。目睹日寇入侵,國勢垂危,義憤填庸,請纓抗敵,率銳旅千常州星夜馳滬,參加羅店保衛(wèi)戰(zhàn),初戰(zhàn)告捷。該敵援驟增,眾寡殊巨,君臨危不懼,率余部沖向敵陣,飲彈殉國,時年三十六歲??谷諔?zhàn)爭勝利后國民政府明令褒揚。安徽省人民政府一九八五年追認君為革命烈士。翌年合肥市人民政府為君奠墓于蜀山烈士陵園。勒石為碑,銘曰:
少懷壯志才識超群東征北伐屢建功勛
抗倭救國喋血淞滬江淮俊杰黃埔精英
蜀陵長眠青史垂名·(海平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