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朱慶瀾
別名:子橋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濟南
出生日期:1874年
逝世日期:1941年
職業(yè):政治家、將軍、慈善家
畢業(yè)院校:陸軍將校研究所
主要成就:陜西省開墾事業(yè) 獲韓國建國勛章
祖籍:浙江紹興
人物生平
朱慶瀾原籍浙江紹興錢清鎮(zhèn)秦望村。父朱錦堂,游幕山東,為歷城刑名師爺,朱慶瀾生于任所。6歲喪父,14歲喪母,自幼孤貧力學(xué)。17歲,為治理黃河河工。后隨友赴東北,投東三省總督趙爾巽部下,深受賞識,歷任三營統(tǒng)領(lǐng),鳳凰、安東知縣,東三省營務(wù)處會辦,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任陸軍步隊第二標標統(tǒng)。
清宣統(tǒng)元年(1909年),趙爾巽調(diào)四川總督,朱慶瀾隨之入川,任四川巡警道,第三十三混成協(xié)協(xié)統(tǒng),旋升陸軍第十七鎮(zhèn)統(tǒng)制,特給陸軍副都統(tǒng)銜與同盟會員程潛等編練新軍,成為西南主要軍事力量。辛亥武昌起義,他響應(yīng)革命,宣布四川獨立,被推為四川大漢軍政府副都督。后因巡防隊索餉嘩變及川籍軍人反對,不得已離川。民國元年(1912年),任黑龍江督署參謀長,1912年,被袁世凱聘任為臨時總統(tǒng)軍事顧問。1913年10月后改任護軍使兼署民政長、巡按使、黑龍江省將軍。
民國5年7月,受段祺瑞任命為廣東省長。
民國翌年7月,任廣東新軍司令。張
法門寺
1937年,朱慶瀾來到法門寺,眼前一片凄涼情景。自清初順治年間法門寺修葺后,到上世紀初三百年間,法門寺已經(jīng)破舊不堪?!敝鞈c瀾為重修法門寺開展廣泛的義賑活動,朱慶瀾在救助災(zāi)民、收養(yǎng)災(zāi)童的繁重行程中募捐經(jīng)費,1937年重修法門寺真身寶塔工程正式動工,這是1609年法門寺塔建成后330年第一次大規(guī)模整修。除真身寶塔之外,修繕工程還兼及法門寺大殿、山門、道路等項,為了妥善安全保管文物,朱慶瀾專門成立了文物保管委員會,制定了極其嚴格的制度,以便相互監(jiān)督和制約。朱慶瀾組織力量,先后從塔上清理出68尊明代銅佛造像和一些石刻佛像,在對這些佛像進行了稱重、量高、背文、標志等等之后,均進行了造冊登記。修塔人員還相繼發(fā)現(xiàn)了紅白珊瑚寶石、琥珀、紅瑪瑙、水晶珠、珍珠、骨圓珠和銅蓮座、銅寶塔等極為名貴的寶物。面對諸多寶物,朱慶瀾的處理策略是“原塔封存”,避免了散失和被盜的可能。同時,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將“塔體傾斜,下
生平軼事
朱慶瀾1903年在盛京任三營統(tǒng)領(lǐng),堅持民族大義,曾為擊斃美國間諜的哨官潘炳榮抗拒清廷,被革職留任,后又立斬魚肉百姓的清廷宗室洪其文,朝野震動,被清廷摘掉花翎。武昌首義告捷,成都立憲派妥協(xié),朱代表軍方參加軍政府,任副都督,因兵變被逐。后朱慶瀾任黑龍江督軍兼巡按使,整頓軍隊,鞏固邊防,收回沙俄所占的我黑龍江航權(quán),民眾以首航輪命名為“慶瀾號”以資贊頌。
1917年,朱慶瀾任廣東省省長,擁護中山先生護法,將省長親軍30營兵力交給孫中山先生,成立粵軍,成為廣州軍政府基本軍事力量。不久,朱慶瀾離廣東省長任,只身離粵。
1923年,朱慶瀾任中東鐵路護路軍總司令兼東省特別區(qū)行政長官?!熬乓话恕笔伦兒螅鞈c瀾組織“遼吉黑民眾后援會”,以會長名義募集十余萬銀元援助馮玉祥察哈爾抗日同盟軍與日寇血戰(zhàn)七晝夜,收復(fù)多倫四縣。在長城喜峰口抗戰(zhàn)中,朱慶瀾親自組織第一批物資運往前線,使宋哲元部隊痛殲日軍,敵寇喪膽,日軍自認“遭受
出任省長
1914年初,孫中山總結(jié)了二次革命失敗教訓(xùn),把進攻重點放在東三省,革命據(jù)點設(shè)在大連。派寧武前往黑龍江等地進行策反。
為策反黑龍江省督軍朱慶瀾、駐軍旅長巴英額,寧武先趕赴齊齊哈爾游說朱慶瀾。寧武曉以大義之后,朱慶瀾表示:“護國討袁義不容辭,請寧兄向?qū)O中山做負責介紹?!痹诓叻粗鞈c瀾成功后,寧武又迅速趕往哈爾濱,策反巴英額,巴英額亦表示了起義決心。寧武返回大連,立即將策反朱慶瀾、巴英額的情況,向在日本的孫中山做了詳細匯報。孫中山接到匯報,精神振奮,即派蔣介石、丁仁杰赴哈,協(xié)助寧武做好策反工作。
1914年9月中旬,蔣介石(化名石田雄介)、丁仁杰(化名長野周作)化裝日本人,攜帶孫中山親筆信,來到齊齊哈爾。寧武特陪同丁仁杰會晤朱慶瀾,面交了孫中山親筆信。朱慶瀾表示堅決起義倒袁(世凱)。遺憾的是朱慶瀾手下師長許蘭洲被袁世凱收買,率兵嘩變,迫使朱慶瀾遠走天津。后來朱慶瀾出任廣東省長,曾迎接孫中山離滬返粵,進行
人物評價
馮玉祥:朱子橋,老將軍,我民國,大偉人,一生最清廉,行兼智仁勇。只知有國,不知有身,公而忘私,識遠器深,寬厚為懷。勤勞誠懇。四川、廣東、東三省,所到之處留美名。……大仁大義,一片慈心,全國人民記在心中。
程潛:千萬一時盡,家無升米私。勤惠本天性,私謚復(fù)何疑?此老真倔強,致身惟利物。
書信往來
朱慶瀾將軍復(fù)郭介梅先生之書信:
中央振務(wù)會朱委員長與著者書一
五日大函,并附件均悉。海屬義振,刻已竣事。先生善行,將如山積。佩甚!羨甚!屬題《法戒錄》簽條,請將此書寄稿一閱,現(xiàn)有大德法師在滬講經(jīng),正好請教,如以為可,自當遵題,事關(guān)弘化,不敢疎忽。復(fù)頌善綏!
朱慶瀾謹啟六月十一日
摘自郭介梅先生《法戒錄》(國光印書局,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初版)
中央振務(wù)會朱委員長與著者書二
函及尊著《法戒錄》稿,上下二冊,拜讀一過。崇正辟邪,破迷入覺,慈悲濟世,欽佩莫名!然恃在知己,妄易數(shù)字,簽條書成,連同稿本掛號寄還,收到后,請將誤處改好交排,排出,須請多人校對,敝處任校,其一也。
朱慶瀾再拜七月二十二日
摘自郭介梅先生《法戒錄》(國光印書局,中華民國二十六年八月初版)
贈朱子橋?qū)④?/p>
郭介梅
朱公印慶瀾,前長東省,善政頻頒。但有利益,無不興崇。民二十年任國府救濟水災(zāi)委員會長,援溺各縣同胞。近組東北難民救濟會,拯危極其熱心。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