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梁章鉅
別名:字閎中,又字茝林,號茝鄰,晚號退庵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1775年
逝世日期:1849年
職業(yè):官員、儒學者
信仰:儒學
主要成就:堅定的抗英禁煙派人物 經(jīng)學大家,楹聯(lián)學開山之祖
代表作品:《楹聯(lián)叢話》、《制義叢話》、《浪跡叢談》、《稱謂錄》、《歸田瑣記》等
祖籍:福建福州府長樂縣
人物生平
梁章鉅生長在明清以來“書香世業(yè)”之家,“幼而穎悟”,四歲從母開蒙讀書,九歲能詩,并博覽群書,立志著作。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十五歲中秀才。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二十歲中舉人。
嘉慶七年(1802年),二十八歲成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嘉慶十年(1805年)開始任禮部主事。
嘉慶十二年(1807年),掌浦城南浦書院講席。
嘉慶十三年(1808年),入福建巡撫張師誠幕府,與林則徐共事。
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考選軍機章京,以第一卷引見記名。
嘉慶二十三年(1818年),經(jīng)考選任軍機章京,入直軍機處。
道光元年(1821年),升為禮部員外郎,任大清通禮館、內(nèi)廷方略館編修。
道光二年(1822年),授湖北荊州知府兼荊宜施道,升淮海河務(wù)兵備道,調(diào)署江蘇按察使。
道光五年(1825年),管理盤運漕糧總局,任山東按察使。次年,調(diào)任江蘇布政使。在江蘇任職8年,曾四次代理巡撫,政績斐然。
道光十一年(1831年
人物評價
梁章鉅是清代頗有建樹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學者和文學家,他一生勤于著述,卷帙浩瀚,內(nèi)容題材極其豐富,涉及政治經(jīng)濟、文化歷史、考證實錄、筆記叢談、科學技術(shù)、文學藝術(shù)諸類,其著述之豐,在清代罕有其匹。他的許多著述填補了不同領(lǐng)域的空白。他的詩文創(chuàng)作記錄了自己的人生歷程,也折射出鴉片戰(zhàn)爭前后近代歷史的風云變幻。梁章鉅七十壽辰時,好友王淑蘭所撰賀聯(lián)非常貼切地概述了他一生的經(jīng)歷和成就:“二十舉鄉(xiāng),三十登第,四十還朝,五十出守,六十開府,七十歸田,須知此后逍遙,一代福人多暇日;簡如格言,詳如隨筆,博如旁證,精如選學,巧如聯(lián)話,高如詩集,略數(shù)平生著述,千秋大業(yè)擅名山。”
子女后代
梁章鉅的夫人鄭齊卿為進士鄭光策長女,兩人于嘉慶元年(1796年)年底結(jié)婚。
梁章鉅共有五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分別為:長子梁逢辰、次子梁丁辰、三子梁恭辰、四子梁映辰、五子梁敬辰;長女梁蘭省、次女梁蘭臺、三女梁蘭芳、四女梁蘭衡。
民國時期政治人物梁鴻志是梁章鉅的曾孫。
人物軼事
一約四十年
距今大約200年前的清代嘉慶年間,后來成為封疆大吏的福州人梁章鉅進士及第并當了3年庶吉士之后,不知何故忽然告假回鄉(xiāng),家居10年之久。這期間卻又跑到閩西僻縣浦城,去主持南浦書院講席。一次,他就近游武夷,回浦城后去拜訪他的老師祖舫齋尚書,恰好祖老師不久前也剛游過武夷。閑聊中祖老師說起自己在武夷山的時候,夜宿天游觀,曾夢見由天游峰頂飛游雁蕩,“夢境甚奇”。祖老師問梁章鉅:“子能為我紀之乎?”祖老師的意思,是他自己未曾去過雁蕩,希望自己的學生能把雁蕩的實景描述下來,印證自己的夢境。其時梁章鉅也不曾游過雁蕩,但他答應(yīng)一定去雁蕩一游。恰好祖老師桌上有兩本《雁蕩山志》,就借回去讀,一讀就滿心歡喜。
那時梁章鉅不過30歲出頭吧,誰知等他真的來踐雁蕩之約時,已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一晃40余年,他已成皤然一叟,退休有年。道光二十七年,他在溫州任知府的第三子梁恭辰將他迎養(yǎng)到溫州,并效宋代趙清獻父子
文學成就
梁章鉅工詩,精鑒賞,富收藏,喜歡研究金石文字,考訂史料。勤于讀書,學識淵博,“自弱冠至老,手不釋卷,蓋勤勤于鉛槧者五十余年矣”。博藏群書,聞見日廣。喜作筆記小說,題材廣泛,文筆暢達。精于書法,其小楷、行書,筆意勁秀。因居于福州黃巷,建一藏書樓名“黃樓”,藏書數(shù)萬卷。藏書印曰“芷林珍藏”。所藏書主要用于著述、創(chuàng)作。
梁章鉅著述繁富,刊者達70余種。主要有《制義叢話》、《浪跡叢談》、《稱謂錄》、《歸田瑣記》、《文選旁證》、《清書錄》、《經(jīng)麈》、《夏小正通釋》、《論語旁證》、《孟子旁證》、《三國志旁證》、《退庵所藏金石書畫題跋》、《藤花吟館詩鈔》、《三思堂叢書》、《南省公余錄》、《退庵詩存》、《退庵隨筆》、《樞垣記略》、《楹聯(lián)叢話》等。林則徐認為他在當時“仕宦中,著撰之富,無出其右”。
共十二卷,分別為故事,應(yīng)制、廟祀、廨宇、勝跡、格言、佳話、挽詞、集句集字、雜綴、諧語等,收入聯(lián)話600余則。在廣西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