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李金鏞
國籍:中國
出生地: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1835
逝世日期:1890
人物生平
李金鏞,字秋亭,號翼御,江蘇無錫人。漠河金礦的開拓者。
早年隨父經(jīng)商,后在李鴻章的淮軍中任職,因盡心盡力務實,得到李鴻章的保舉。1876年—1879年,他因多次倡導義捐賑災,安撫各地災民,被提升為知府。1882年,吉林將軍銘安很賞識他的才華,向上奏請,留他在吉林府任事,并讓他擔任了第一任知府,派他前往圖們江口勘定界址。他迫令俄方退還占地,重立了界碑。1883年,李金鏞代理長春廳通判,在他上任的三年中,長春廳得以大安,因他廣施德政,很合民意。
1877年,本地發(fā)現(xiàn)金礦,日本,俄羅斯等外國淘金者紛紛來到這里挖掘金礦。
1887年,經(jīng)李鴻章推薦,李金鏞從吉林被調(diào)往黑龍江籌建漠河金礦。他積極奔走于天津、上海、煙臺等地,募集資金,招聘礦師,購買機器,籌運糧食、軍火、招募礦丁。
1887年4月,李金鏞率人沿著鄂倫春人狩獵的羊腸小道,親訪實察達5個月之久。他給上司所打的報告,勾勒出了漠河的自然狀況:“地鄰北極,嚴
人物成就
李金鏞雖然身處邊塞開礦,但目光還是很廣闊的,他能以開放的心態(tài)對待開辦金礦這一新鮮事務。李金鏞明確提出:“礦師宜妥延也。既用機器,即不能無礦師?!薄氨竟臼率潞藢?,兼之僻在荒漠,須耐艱苦,宜擇用西國礦師之肯耐勞耐煩者,自總辦以下只能與廠中司事同其隆殺,有功則賞,有過則罰”。這種對洋人不卑不亢,獎賞分明的態(tài)度至今對我們創(chuàng)辦外向型企業(yè)仍有非?,F(xiàn)實的借鑒意義。事實上早在制定章程前李金鏞就從引進外國技術、機器等實踐中得出了不能盲目迷信,堅持以我為主的認識。1888年10月,當上司讓李金鏞等美國礦師共同勘察金礦時,李金鏞當即答道;“西洋礦師大半有名無實,冒味延訂,徒滋糜費”。在聘請外國技術人員時,他強調(diào)必須請有真才實學的,否則立即辭退。如從熱河聘哲爾礦師,從平度聘阿魯士威礦師,“延訂合同內(nèi)聲明到廠后如無明效,不拘年限,即行辭換”。假若洋人確有可學之處,李金鏞則虛心學習,引進先進技術,如1890年夏天出金
社會評價
李金鏞成為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中國脊梁一類的人物。筆者在吉林大學圖書館查閱館藏資料--民國7年10月《漠河金礦沿革紀略》時,發(fā)現(xiàn)此金礦從開辦的設想、計劃、籌款,到組織實施,一直是在李鴻章親自關注下進行的,這反映了李鴻章對創(chuàng)辦漠河金礦的重視,體現(xiàn)了當時朝野人士興辦實業(yè),“求富以達強”的構想。而李金鏞則是在這大歷史背景下身體力行最杰出者。李金鏞同時代人為他所送的挽聯(lián)上所說的:“啟國家開礦之任,安邊興利,默運精心,功業(yè)邁古今”,他是當之無愧的。
1890年9月14日李金鏞終因操勞過度而積勞成疾,在漠河金礦與世長辭。臨終之際他的家人和僚友們守在身邊,李金鏞掙扎著坐起,說:“大丈夫視死如歸,有什么遺憾的。我所抱憾的是金礦剛見成效,蒼天不給我年華,使我不能見到三年后的盛況。望諸君好自為之!”說完,吐血數(shù)升氣絕。臨咽最后一口氣,也沒論及半句自己的私事。僚友們無不傷感流淚。把頭、礦工等聞訊也都趕來哭祭,皆泣不成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