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肖南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30.3.17
逝世日期:2010年3月18日
人物簡介
肖南聲音寬厚洪亮、莊重威嚴,所配角色大多數(shù)是革命領(lǐng)袖、將軍、長者、教授、科學家等,如《世紀之初》中的列寧、《攻克柏林》和《斯維爾德洛夫》中的斯大林、《魔鬼集團》和《歷史的教訓》中的季米特洛夫、《教育的詩篇》中的馬卡·連柯等。
有觀眾曾這樣評價肖南,“每當聽到他那深情聲音,總能讓我們熱淚盈眶。”
1977年以后,他開始從事譯制片配音導演工作,為著名電影《羅馬假日》、《兩個人的車站》、《戰(zhàn)地浪漫曲》、《媽媽的生日》、《弗蘭西絲》等擔任配音導演。
肖南同志因病于2010年3月18日不幸病逝,享年80歲。
長春電影制片廠是中國譯制片的搖籃,肖南見證了長影最輝煌的譯制時代;他為中國的譯制片事業(yè)做出巨大貢獻,為中國電影留下了一段令人難忘的回憶。
早年經(jīng)歷
肖南,吉林省蛟河縣人。1930年3月17日生于一個普通市民家庭。童年時代,家境貧寒,父親為了尋找職業(yè),經(jīng)常帶著一家人四處奔波。他從小就過著動蕩不定的生活。
小時,他性格文靜靦腆,不愛說話,對文藝不感興趣。他在中學讀書時,學校組織學生下鄉(xiāng)參加土改工作,并排演了幾個秧歌劇。由于他個子高,嗓音響亮,老師便讓他在《兩個胡子》(東北稱土匪為胡子)中扮演大胡子。他雖然很不愿意,但還是硬著頭皮參加了演出。從那以后,學校一有演出,就讓他參加,他慢慢也就愛上了文藝工作。
配音工作
1949年初,他考入東北電影制片廠(長影前身)第四期訓練班。結(jié)業(yè)時,公布分配方案,他的名字被列在翻版組里。他愣了,不懂得翻版是干什么的,有人說,可能是翻拍照片。到了翻版組,他才知道原來是搞外國影片的配音工作,因為當時人們把譯制片叫做“翻版片”。對于從事這項工作,他一點精神準備也沒有,但他是個上進心強、有毅力的人,既然分配搞這項工作,他就一定要干好。
接觸工作之后,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知識太不夠用了。于是,他一頭鉆進書堆里,廢寢忘食地讀起托爾斯泰、萊蒙托夫、果戈里、契訶夫、普希金、屠格涅夫、高爾基、法捷耶夫的著作來,又開始對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戲劇理論進行學習和探索,寫了大量讀書筆記。他終日捧卷苦讀,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知識都“吃”進肚子里。他參加配音的第一部影片是《俄羅斯問題》,為記者墨非配音。
從1949年到1966年,他參加了二百多部影片的配音工作;他聲音寬厚洪亮、莊重威嚴,為之配音的角色,大多數(shù)是
導演生涯
1971年以后,肖南做了一段科教片編導工作。1977年以后,開始從事譯制片配音導演工作。幾年來,導演了《摩羯星一號》、《咖啡館》、《雨夜奇案》、《媽媽的生日》、《橫沖直撞》、《生活之路》、《婆媳之間》、《愛情的故事》、《獨立與死亡》等影片的配音工作,其中《媽媽的生日》,獲得文化部頒發(fā)的1981年優(yōu)秀譯制片獎。
由于他長期從事過配音演員工作,因此在導演譯制片的配音工作時,能夠很好地理解演員,熟悉演員的心理和他們進入角色的過程,能對演員的配音提出中肯的意見,幫助、啟發(fā)他們很快接近角色。他平時積累的知識多,接到一部譯制片的配音任務后,能夠很快地理解原片和其中的人物,從而比較準確地表現(xiàn)出原作的意圖。他在工作之余,開始著手對多年來從事配音工作的體會進行總結(jié),并寫出了一部有關(guān)配音演員工作的專論。
藝術(shù)風格
肖南說:“我缺乏好的配音演員所具有的天才,是個笨鳥,笨鳥就要先飛,多飛?!彼麨榧久滋芈宸蚺湟臬@得成功,很大程度是靠自己的勤學苦練。當時,他幾乎每天都是清晨三、四點鐘就來到現(xiàn)場,一個人默默念詞,穩(wěn)定情緒,排除一切雜念,穩(wěn)步進入角色。配音時,他不論銀幕上角色口型發(fā)生什么變化或中斷,自己保持的角色感情都能貫穿始終。長期的配音實踐,使他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駕馭、運用語言的技巧和控制自己聲音的能力,都達到了很高水平。
他在《陰謀》中,同時為兩個人物配音,而這兩個人物卻大相徑庭,一個是光明磊落的正面人物共產(chǎn)黨總書記,一個是陰險狡詐的反面人物社會黨總頭目皮諾。肖南在配音時,突破自己習慣性的本色音調(diào),按角色的要求對聲音實行化裝,使兩個角色的配音,毫無共同之處。
他在《被開墾的處女地》中,也曾同時為村蘇維埃主席和中農(nóng)麥丹尼柯夫同時配音,有時兩個人在同一個畫面里說話。肖南運用純熟的配音技巧,用聲音在同一部影片里刻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