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梁誠
別名:原名丕旭,字義衷,號鎮(zhèn)東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廣東省番禺縣(現(xiàn)廣州市珠海區(qū))
出生日期:1864年
逝世日期:1917年
職業(yè):外交官
主要成就:曾為國爭回部分“庚子賠款”
個人資料
梁誠(1864-1917),原名丕旭,字義哀,號震東,廣州市海珠區(qū)黃埔村人。1875年,未滿12歲的梁誠便在家庭的資助下考取第四批留美學生。1881年,梁誠與其他留學生一起尚未畢業(yè)就被召回國。起初在總理衙門做事,不久隨張蔭桓公使赴美,后任使館參贊,從此開始了他的外交官生涯。任滿回國后,曾兩次跟隨我國特使,先后赴英國和美國,表現(xiàn)了愛國精神和出色的外交才能,博得贊譽。
主要經(jīng)歷
1903年至1908年間,梁誠曾以三品卿銜資格,擔任晚清駐美利堅合眾國公使,并代表清政府出訪美洲多個國家。他曾為中國爭回部分“庚子賠款”多出部分用于教育;并把多余款項用于教育,根據(jù)清華大學校史館的記載,梁誠還在清華大學的建立中起了很大作用。他還協(xié)助張之洞從美國手中爭回了粵漢鐵路的筑路權(quán)。1912年2月5日,響應陸征祥的呼吁,聯(lián)合駐英公使劉玉麟奏請速頒詔旨決定共和。
1875年,未滿12歲的梁誠便在家庭的資助下考取第四批留美幼童團,曾在安多佛菲利普斯學院就讀。1881年在安多佛畢業(yè)后,梁誠與其他留學生一起被召回國。曾兩次跟隨中國特使,先后赴英國和美國。1903年至1908年初,以三品卿銜資格,出使美國、秘魯、古巴等國。1906年舊金山大地震,無數(shù)華人遇難,他即電馳海內(nèi)外募款助賑,并率屬捐俸,親臨該埠處理后事。
1904至1905年間,他曾敦促美國總統(tǒng)西奧多·羅斯福減免部分未付足的庚子賠款。照條約清
外交生涯
始建于1911年的清華大學是中國的名校之一,也是中國系統(tǒng)化留美教育的發(fā)源地。但很少有人會將它與一個名叫梁誠的廣東人聯(lián)系在一起,更鮮有人知道,如果沒有他的努力,清華大學就不可能存在。他就是廣東籍晚清外交官——梁誠。 梁誠,原名丕旭,廣東番禺縣(今廣州海珠區(qū))人。梁誠1864年出生于一個殷實之家,他自小好學上進。1875年9月,未滿12歲的梁誠作為第四批留美幼童赴美。但好景不長,1881年,清政府突然下詔撤回留美學生,梁誠不得已回國。此后,他進入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自此踏上了晚清外交舞臺。1886年,梁誠隨張蔭桓公使赴美,后升任使館參贊,1903年起擔任駐美公使,這似乎冥冥中注定了他與中國近代留美教育事業(yè)的因緣?! ?900年,清政府與列強國家開戰(zhàn),結(jié)果北京失陷,紫禁城被占。1901年9月,清政府與參戰(zhàn)的11個列強國家簽訂了《辛丑條約》。條約規(guī)定,清政府支付戰(zhàn)爭賠款白銀4.5億兩,這就是庚子賠款
對體育的貢獻
1875年,梁誠在家庭的資助下考取第四批留美幼童團,就讀于麻省安度華學校,是留美學童中最著名的棒球手。
求學期間的梁誠曾多次代表學校參加棒球比賽,如1881年間,曾參與對額士達(EXETER)爭奪錦標一級,他憑其個人技術(shù)優(yōu)勢,得獲大捷,數(shù)十年后仍為當?shù)厝耸克蚪驑返?。梁誠奉召回國后,歷任翻譯、參贊等職。
1902年任出使美國、西班牙、古巴、秘魯大使,1903年抵美接任伍廷芳任駐美公使。當梁誠上任駐美公使不久,恰逢他的母校舉行建校125周年紀念活動,他被邀請為貴賓,“其肖像至今仍掛在該校之圖書館壁上”。當時的美國總統(tǒng)有一次曾問梁誠說,在中國留美學生中,有一位“獲得好評、蜚聲校際的棒球好手究為何人”?梁誠回答“就是我”。從此以后,梁誠在美國“對于交涉事項,一帆風順,而白宮政員無不刮目相看”。所以1903年至1908年初,梁誠以三品卿銜資格,出使美國、秘魯、古巴等國。他不負國家重托,經(jīng)過反復交涉,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