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趙理君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蒲江
出生日期:1905年
逝世日期:1942年
職業(yè):軍統(tǒng)特務
畢業(yè)院校:黃埔軍校
信仰:三民主義
綽號:追命太歲
早期經歷
趙理君早年曾是共產黨員,而且是共產黨早期投身武裝斗爭的一員。1924年,趙理君中學畢業(yè),在家鄉(xiāng)當了一個小學教師。1927年,趙理君參加了廣州起義,起義失敗后逃回家鄉(xiāng),繼續(xù)教書。1928年任縣民團局教練,兼任大足中學軍事教練;同年,張希銘也到足中住教,創(chuàng)建中共大足地方組織──縣第一個黨支部,趙理君與他取得組織聯(lián)系,協(xié)同張希銘開辟黨的工作,介紹鄭凌燦等人入黨。在此期間趙理君入黨。1930年10月,趙理君參加了銅梁地區(qū)的土橋暴動,失敗后潛赴成都。1931年叛離共產黨,后奔走南京投靠軍統(tǒng)。趙理君此人,一手拿粉筆,一手拿手槍,也可稱允文允武。
1932年洪公祠特訓班畢業(yè)以后,趙理君一直盤踞在上海,并在上海成為一名“行動”專家,1933年在復興社特務處任情報官、調查組長、偵緝隊長、復興社特務處組織科中校科員,專門從事一些罪惡勾當。
累累罪行
1933年初,在經歷了九一八事變和一二八事變的動蕩之后,民權大同盟領導人楊杏佛赴華北呼吁全國統(tǒng)一抗日,蔣介石對此非常氣惱。楊杏佛從民權保障同盟籌備工作之日起,就一再遭到國民黨當局的威脅恐嚇。1933年5月間,軍統(tǒng)特務又給楊杏佛寄去一封裝有子彈的恐嚇信,要他立即退出同盟,否則將采取強硬手段。楊杏佛早已將生死置度外,對此不予理睬,蔣介石決意除掉楊杏佛。
軍統(tǒng)頭子戴笠6月初親自前往上海指揮殺害楊杏佛的行動,具體負責暗殺行動的正是趙理君。參加這次行動的特務共有六人,趙理君在事前宣誓:要做到不成功便成仁,如不幸被捕,應即自殺,否則將遭到嚴厲懲罰。6月18日早上6點多,趙理君親自帶著李阿大、過得誠、施蕓之等特務前往暗殺,汽車停在亞爾培路、馬斯南路轉角處。趙理君自己坐在汽車上,李阿大、過得誠等四人分散等候在中研院附近。約8時左右,當楊杏佛帶著長子楊小佛走到院中準備登車時,特務們便走近門前準備動手。當楊杏佛的
濫殺無辜
1942年,山西土皇帝閻錫山與蔣介石不和,蔣介石為了控制閻錫山,下令戴笠封鎖晉南到河南洛陽的通道,監(jiān)視控制人員往來。戴笠以防止進步人士和青年學生渡黃河到晉南轉進延安為借口,保舉趙理君為第一戰(zhàn)區(qū)少將編練專員兼洛陽專區(qū)行政督察專員,嚴密控制從洛陽到山西的黃河渡口。
在黃河渡口,趙理君以檢查為名,敲詐勒索,胡作非為。稍不遂意,輕則打罵,搶劫財物;重則將人打死投入黃河毀尸滅跡。中統(tǒng)特工人員多次夾雜在渡河群眾中搞情報活動,竟也被趙理君打死后投入黃河。
在洛陽,趙理君又兼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華北戰(zhàn)地督導團督導專員,這個督導團是戴笠于1938年10月伙同天主教神父、比利時人雷鳴遠建立的,其成員除天主教徒、軍統(tǒng)分子外,吸收了許多土豪、紅槍會徒,以及地痞流氓,在豫東淪陷區(qū)及晉東南一帶活動。
死于非命
1941年底,趙理君的督導團公然用槍支與土匪換鴉片,并且數(shù)量有幾船之多,被河南第十二行政督察專員韋孝儒的軍隊查獲扣押,處死了首惡分子。于是,趙理君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1942年3月15日,韋孝儒來洛陽出席河南省政府召集的省政會議,他與洛陽復旦中學校長郭兆曙是朋友,就住在復旦中學校內。但第二天卻離奇失蹤,同時失蹤的還有兩名韋氏隨從。
國民黨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蔣鼎文得到河南省府的呈報,急忙召集軍統(tǒng)河南站負責人兼河南省政府調查統(tǒng)計室主任岳燭遠,限令十天內弄個水落石出,活著要找到人,死了要見尸首。岳燭遠經過兩天調查,此案告破,兇手竟是趙理君,而趙理君也毫不在乎地承認。
河南省黨部和教育界人士上街游行,要求嚴懲兇手。這時在重慶的陳果夫,一再上書蔣介石,要求緝拿兇手,以平民憤。蔣介石接到蔣鼎文呈報,要求立即將趙理君拘捕審訊。國民黨第一戰(zhàn)區(qū)長官部將趙理君移交給了軍法執(zhí)行分監(jiān)部監(jiān)押審訊,趙理君在人證物證俱在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