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江蘇省名人 > 蘇州市名人 > 王守融簡介

    王守融

    更新時間:2019-08-28 17:55

    王守融(1917.4.20—1966.8.28)男,江蘇蘇州人,精密機械及儀器學家和儀器儀表工程教育家。中國儀器儀表工程教育和計量測試技術的開拓者,中國精密機械與儀器儀表學科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長期從事精密機械及儀器科學理論與技術的研究與教學工作,取得了既有理論意義又有實用價值的研究成果,培養(yǎng)了一批儀器儀表工程和計量測試技術方面的高級專門人才,為發(fā)展中國儀器儀表學科與技術作出了重大貢獻。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王守融

    國籍:中國

    出生地:江蘇蘇州

    出生日期:1917年4月20日

    逝世日期:1966年8月28日

    職業(yè):教育 儀器儀表工程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

    主要成就:中國儀器儀表工程教育

    代表作品:《儀器制造工藝學》

    家人:王守武、王守覺、王淑貞、王明貞

    個人履歷

    2

    1917年4月20日出生于江蘇省蘇州市。

    1930—1933年就讀于上海大同大學附中

    1933—1937年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工程科學學士學位。

    1937—1940年清華航空研究所庚款補助研究員。

    1940—1945年任中央機器廠工程師兼第七分廠廠長。

    1945—1947年赴美國考察

    1947—1948年赴加拿大麥哲爾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并在加拿大帝國機器廠任設計工程師。

    1948—1949年上海資源委員會上海機器廠廠長兼總工程師。

    1949—1952年任南開大學教授。

    1952—1958年任天津大學教授,兼機械工程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

    1958—1959年任天津大學第二機械系副主任兼精密儀器教研室主任。

    1959—1966年任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工程系主任。

    1966年8月逝世于天津。

    人物生平

    3

    王守融江蘇省吳縣(今蘇州市)東山人,1917年4月20日出生于書香世家。其祖父為清朝進士,其父王季同自幼好數(shù)理,不應科舉,曾就讀上海同文館,畢業(yè)后作過幾年教習,研究理化,后去英國留學攻讀機電工程,于1911年回國,其叔父王季緒是中國最早的機械工程專家之一,1912年畢業(yè)于英國劍橋大學,曾任國立北洋大學教授、教務長和天津大學教授等職。其兄弟姊妹中不乏為工程宿將、學部委員、婦科專家和大學教授等。

    王守融天資聰穎,自幼受家庭熏陶,特別是父輩的影響,酷愛數(shù)理化各科學習,且動手能力很強。1927年在上海私立昌進中學附小畢業(yè),1933年在上海大同大學附中理科畢業(yè),同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中國著名高等學府清華大學,在機械工程系攻讀航空工程,年僅16歲。他勤奮好學、才華出眾,學冠諸生,1937年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37年7月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王守融隨校南遷昆明,1938年任清華航空研究所庚款補助研究員,從事飛機性能與

    展開閱讀全文 ∨

    職業(yè)生涯

    4

    中國儀器儀表工程教育和計量測試技術的開拓者

    儀器儀表廣泛用于機械制造、冶金、化工、能源、環(huán)保以及國防工業(yè)等部門,成為觀察、測量、計算、記錄和控制自然現(xiàn)象與生產過程的工具。為了發(fā)展國民經濟,必須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而發(fā)展科學技術,除了需要進行理論上的研討之外,還必須進行一系列的科學實驗,而儀器儀表是科學實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中國沒有獨立完整的儀器儀表工業(y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3年開始執(zhí)行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國家將陸續(xù)建成一批大型骨干工業(yè)企業(yè)和國防工業(yè),而這些企業(yè)中必須配備大量的儀器儀表,為此,國家要在高等學校設立新的專業(yè)——儀器儀表類專業(yè),以培養(yǎng)國家急需的儀器制造和計量測試技術方面的專門人才。

    1952年,中央教育部委托天津大學籌建“精密機械儀器專業(yè)”,此時,王守融擔任了該專業(yè)籌備組組長職務。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中國高等學校中最先設置的精密機械儀器專業(yè),從而為

    展開閱讀全文 ∨

    技術研究

    5

    中國精密機械與儀器儀表學科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

    40年代初,王守融在昆明中央機器廠任工程師兼任第七分廠廠長時,結合生產需要,從事過精密加工機床和工具顯微鏡等儀器設備的設計和研制工作。50年代初,在南開大學機械系任教時,在講授金相與熱處理課程時,為了使學生能觀看到金屬的金相組織,曾將生物顯微鏡改裝為金相顯微鏡,以滿足教學要求,受到學生好評。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由于工業(yè)生產和高等教育事業(yè)的迅猛發(fā)展,計算尺的需用量急劇地增加。當時一些工廠和高等工業(yè)學校都在設法制作各種計算尺,諸如從最簡單的照相紙計算尺到正規(guī)的刻線計算尺。但是計算尺制造過程中的最關鍵的一道工序——刻線工序卻依然采用手工方式進行。當時雖然也有一些專用的刻線設備,但一般都是用人工手搖絲杠對準刻度盤或對準樣尺上的刻線,一條一條地進行刻劃。這樣不但工人的勞動強度高、生產率低,且刻線精度難于保證。

    為了解決計算尺的刻線問題,王守融從1953年開始研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論著

    6

    1王守融.吳繼宗,孫家鼒譯.精密儀器制造工藝學.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1956。

    2王守融.多環(huán)尺寸鏈的分選裝配法.天津大學學報,1956(2):25-32。

    3王守融、孫家鼒.津儀01型計算尺半自動刻線機、天津大學學報,1956(3):14-24。

    4王守融主編.儀器制造工藝學.北京:中國工業(yè)出版社,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