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于佑福
別名:于老姑
出生地:天津
出生日期:1927年3月
逝世日期:2013年1月16日
職業(yè):相聲演員
主要成就:女相聲演員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相聲《打燈謎》、《白吃猴》、《什么都要》、《警民一家》等
師承:高德明
演藝經歷
1931年起,于佑福同家人合作表演相聲,并曾和相聲泰斗馬三立先生合作。1937年起在天津河西謙德莊元合茶社同劉寶瑞先生等合作演出。1939年起,同郭瑞林先生(郭榮起先生的父親)合作演出。1944年起,在天津南市東興市場、連興茶社和閻笑儒、回婉華等同臺,亦捧亦逗。
1940年,于佑福與劉寶瑞、劉連升、劉玉鳳、楊文華、馬桂元等一起在天津市河西區(qū)謙德莊元合茶社演出。
1949年,于佑福與閆笑儒、回婉華、王家琪、班德貴等一起在天津東興市場連記茶社演出,既捧也逗。
1952年,進入天津新成立的“相聲改進小組”。1953年在天津和平曲藝雜技團任隊長兼演員,為王家琪老師捧哏,在勸業(yè)場、天外天、燕樂等戲院演出。1954年拜高德明先生為師。尤擅捧哏,代表作:《警民一家》、《打燈謎》、《什么都要》等。
1953年,于佑福拜高德明為師,同年,進入天津市新成立的和平區(qū)曲藝雜技團。
1977年,于佑福在天津市實驗曲藝團工作,直
人物生平
四歲學藝十二歲養(yǎng)家
于佑福出生在相聲家庭,從小接觸相聲,就愛上了相聲。她4歲登臺,12歲養(yǎng)家。到后來不能演出,退休了,還每天在家聽相聲。談起生活,老人說:“在家基本沒什么事,1993年腿摔壞后,就哪兒也不愿意去,就喜歡每天聽聽相聲,我有這個癮啊?!?/p>
“我們家都是藝人,我的父親、哥哥、姐姐都是說相聲的。小時候睡覺前,我都會看他們練活兒。聽來聽去,就跟著父親學。到4歲時,我就會了那么兩段,跟著他們一塊兒演出。”過去,天津演出場所集中地是“河北鳥市”,也就是的“大胡同”那塊兒。“那時候去鳥市演出,一般的演出是我姐姐,或者哥哥幫我捧哏。因為才4歲,他們就把我抱到凳子上。一來二去,我就愛上了這行。我12歲那年,父親和哥哥都因病過世了,我大姐也結婚了,家里幾口人沒有飯吃,指著我掙錢養(yǎng)家。我就開始說相聲養(yǎng)家。過去演出,演員拿錢論‘份兒’。比如說一塊錢,咱十個人一人一毛,可我是小孩兒,分不了整份,只能是零錢,就
人物事跡
示范表演瀕危曲種
2009年2月26日,天津相聲名家陳鳴志舉辦個人專場演出,于佑福表演的竹板書《十不足》受到歡迎。
竹板書是由蓮花落發(fā)展而來,已經鮮少見于曲壇。李潤杰有一段竹板書新作品,名為《苦學創(chuàng)奇跡》,天津電臺保留有錄音,經常播放。
于佑福表示:“那段竹板書《十不足》是我小時候常聽我父親唱的,也就記得比較實在?!痹诶先擞洃浿?,她父親那時候,演唱竹板書的藝人就不多?!斑@竹板書基本上沒有了,不僅僅是竹板書,連太平歌詞都很少。只是在相聲里有那么幾段太平歌詞,但是真要單獨唱的,很少,幾乎沒有!唱的太平歌詞里,也就《單刀赴會》、《酒色財氣》這兩三段。其他的,人都不會,都接近失傳了。過去在河北鳥市演出的楊少奎,他說相聲是焦少海的徒弟,他唱太平歌詞,還有劉奎珍。不過,都失傳了,沒有人真正唱了。”
參加原生態(tài)相聲專場
2011年9月18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原生態(tài)相聲專場”在坐落于天津估衣街的謙祥益文苑舉行,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