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于得水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山東省文登市鋪集鎮(zhèn)洛格莊村人
出生日期:1906年5月22日
逝世日期:1967年2月16日
職業(yè):軍人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一一·四”暴動 天福山起義
職位:膠東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司令員
簡介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1937年參加天福山起義,任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大隊長。1939年任八路軍山東縱隊五支隊十五團團長;1940年任東海指揮部副指揮;1942年任膠東軍區(qū)第一軍區(qū)副司令兼文西行署主任;1945年8月,被任命為東海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兼煙臺警備區(qū)司令員,與其余戰(zhàn)友一起粉碎了美軍戰(zhàn)艦士兵妄圖在煙臺登陸的企圖;1946年1月,于得水升任膠東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司令員,率部堅持內線作戰(zhàn),牽制了大量國民黨軍,為膠東的解放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解放戰(zhàn)爭期間,1949年4月,他奉命率部渡江南下剿匪,出任浙江軍區(qū)第六軍分區(qū)司令員、浙江省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在長期的戰(zhàn)斗生活中,他7次負重傷,13次受嘉獎?!?950年起,于得水歷任浙江省軍區(qū)后勤部副部長兼軍區(qū)建筑委員會主任、安徽省軍區(qū)副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大校軍銜;1961年,他從部隊轉業(yè)任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安徽省第三屆政協(xié)常務委員。
“文化大革
苦難的童年
1906年5月22日,于得水出生在文登縣洛格莊一個貧苦農民家中。祖父于老三是挑腳小販,活活餓死在煙臺。父親于連登是泥瓦匠,二叔種地,三叔是苫匠,全家13口人,生活艱難。他15歲那年,春上久旱無雨,秋天又雨澇成災,地里幾乎顆粒未收,租息交不上,可是狠心的地主“二畝狼”卻告于得水的父親抗交租息,文登縣衙遂將于連登抓去監(jiān)押。為了贖保父親,搞得家業(yè)破敗,債臺高筑。由于過分勞累和饑餓,大哥早逝,弟弟得急病夭折,三叔上吊自縊,奶奶也病餓而死。
習武
于得水從18歲開始拜師學武藝,19歲加入武術會,早起晚睡練武功。幾年之后,學成了一身好武藝。1931年5月,經人介紹,于得水參加了農民協(xié)會。
走向革命
由于于得水出身貧苦,思想進步,又經常接觸共產黨員鄒青言、于紹先等人,階級覺悟不斷提高。
1933年7月12日晚,按照事先的約定,鄒恒祿、于紹先、呂以明等人在于得水家開黨員會議,不料,被本村壞人偵知密報。葛家聯(lián)莊會會長叢鏡月帶領百余人包圍了于家的茅屋。幸好,這天于得水的妻子起得早,忽聽門外響起雜亂的腳步聲,急忙將熟睡的于得水推醒。這時,幾個敵人已端槍沖進了院子,用力踢門叫罵。于得水一個急翻身,順手摸起掛在墻壁燈窩里的一把菜刀,猛地向炕上一拍,大吼一聲:“哪個想死就過來!”并大聲吆喊妻子:“快拿槍來!”敵人早就聞知于得水武藝高強,又聽說有槍,更加害怕,已經沖進屋里的敵兵急忙退回到院子里。于得水乘機一個箭步從炕上跳到桌上,再躍到箱櫥上,用肩膀將屋笆一扛,房子被頂破一個大窟窿,飛身躥上屋頂,躲進了鄰居孫樹堂家的炕洞里。
敵人沒有抓到于得水怎肯罷休,便翻箱倒柜,并將于家人全部趕到院子挨個盤問,一無所獲的敵
隱姓埋名
從此,于得水離開了家,改名林得勝,隱蔽在昆崳山區(qū)進行武裝游擊活動。他先后幾次孤身御敵,憑著過人的膽略和高超的武藝,以少勝多,化險為夷。1934年11月,黨組織決定讓于得水暫離膠東,到大連躲避追捕。他先在大連碼頭做裝卸工人。由于碼頭人雜易暴露,他又到高閣花園做工,不料被日本翻譯——同村人宋文峰認出,幸虧及時轉到宮本木廠做雜工,才免遭毒手。后又到偏僻的錦州小孤山教武術。1935年6月,于得水接到中共膠東特委的指示,立即返回膠東。
暴動前后
1935年11月29日(農歷十一月四日),中共膠東特委發(fā)動了震驚膠東的農民武裝暴動。于得水參加了暴動前的準備工作,被任命為東路一大隊(特務大隊)大隊長。
11月28日晚,他和政委劉振民帶領特務大隊奔襲石島。不料,敵人有所覺察,警戒很嚴。于得水隨機應變,分兵兩路,連夜西上,兩天一夜未休息,奇襲人和集、鵲島、黃山、宋村等鎮(zhèn)公所、鹽務局,然后,再按原計劃與一、二大隊會合。
第二天早上,于得水一行9人,趕到人和集。他讓兩個隊員裝作吵架打官司的,自己假裝勸架,吵吵嚷嚷,靠近了鎮(zhèn)公所?!案墒裁吹?!”兩個鎮(zhèn)丁扔掉煙蒂,喝斥道“窮鬼,沒事找事,滾開滾開!”
“哎……人家要上鎮(zhèn)上打官司,你們憑什么不讓進!”于得水說著走到兩個鎮(zhèn)丁跟前,兩個大手像老虎鉗一樣,分別抓住兩個鎮(zhèn)丁的槍,一拉一推,就把槍奪了過來,遞給自己的隊員,兩個鎮(zhèn)丁還沒反應過來發(fā)生了什么事,幾個隊員已經把他倆死死摁住了。
接著,于得水率隊乘勝北上,直奔鵲島
智取界石
“一一四”暴動被殘酷地鎮(zhèn)壓下去,中共膠東特委領導人張連珠、程倫、曹云章被捕犧牲。面對白色恐怖,于得水毫不畏懼,帶領游擊隊與敵人巧妙周旋,始終堅持戰(zhàn)斗在昆崳山上。
昆崳山東的界石村,是山前與山后的交通要地,這里駐守著文登縣國民黨反動派地方武裝“聯(lián)莊會”的50多個匪丁。平日他們橫行鄉(xiāng)里,禍害百姓,殘殺革命同志。經請示膠東特委書記理琪同意,1936年6月2日夜,于得水率領部分游擊隊員,用計引出門崗哨兵,沖進大門,此時,沖在前面的于得水被一顆子彈擊中腹部,會些武功的敵小隊長張牙舞爪地撲了上來。在這千鈞一發(fā)之際,于得水大吼一聲:“誰動,老子就砸死誰!”揚起拳頭朝敵小隊長猛砸過去,接著又朝他胯襠猛踹一腳,敵小隊長“?。 钡匾宦?,便栽倒在地。不巧,又一顆子彈再次擊中了于得水的腹部,他仍堅持指揮戰(zhàn)斗,直到后繼部隊趕到把敵人擊潰。
革命征程
1936年秋,于得水傷未痊愈,就趕到煙臺向特委匯報情況,會見了理琪同志。他們分析了當時的形勢,于得水提出攻打壘子鹽務局,得到了理琪等特委領導的贊同。1937年春,于得水帶領20多名游擊隊員化裝成農民,混在買鹽的群眾當中,趁鹽警吃午飯的時機,打倒門崗,沖進屋內,全俘敵人。
1937年l2月上旬,理琪在濟南獲釋出獄,受山東省委派遣回膠東再任特委書記。15日,根據(jù)山東省委在膠東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指示,特委研究決定,以昆崳山游擊隊為基礎,先編成第一大隊,由于得水任大隊長,宋澄任政委。1937年12月24日清晨,于得水率領20余名隊員,帶著30多支長短槍,從昆崳山區(qū)經過一夜的急行軍,到達文、榮、威交界的天福山,參加了威震膠東的天福山起義。
1938年3月l9日,于得水奉命率隊攻打福山縣城,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一舉成功,原縣保安隊300余人被改編,成立了福山縣抗日民主政府。
戰(zhàn)績卓著
剛剛誕生的“三軍”,連破牟平、福山二城,敵人惶恐不安。派人偵察后,于得水提出了襲擾駐煙敵軍的計劃。經上級批準,于得水率領部隊,于夜里突然攻占了敵西沙旺警察所,并放起了大火。這一仗攪得敵人喪魂落魄,堅定了軍民抗戰(zhàn)必勝的信心。
7月中旬,于得水率部和兄弟部隊一起攻打蓬萊,粉碎了“三軍二路”指揮周擁鶴的叛變陰謀。
1938年9月18日,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改編為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第五支隊。于得水被任命為63團團長。部隊開到黃縣、招遠邊界,主要任務是保護兵工廠和玲瓏金礦,保障五支隊的軍需物資和經費來源。在這期間,國民黨山東第九區(qū)行政專員兼保安司令蔡晉康,組織頑固派兩次向玲瓏金礦進攻。于得水率63團迎頭痛擊,斃傷敵人百余名,俘虜50多名,給敵重創(chuàng),保衛(wèi)了玲瓏金礦的安全生產。
保衛(wèi)煙臺
1945年8月,于得水被任命為東海軍分區(qū)副司令員兼煙臺警備區(qū)司令員。為了粉碎美蔣反動派企圖在煙臺登陸的陰謀,中央軍委指示膠東部隊迅速占領煙臺市。于得水與其它軍分區(qū)領導率部解放了煙臺。自9月29日開始,美軍第七艦隊黃海艦隊公然要挾我軍撤離煙臺,還要強行登陸。
為此,10月6日,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向駐華美軍總部提出嚴正抗議。同時,派于谷鶯、仲曦東等為代表,與美方巴比中將、賽特爾少將進行談判,嚴詞拒絕了美方的無理要求。
在這劍撥弩張的時刻,于得水常常徹夜不眠,部署部隊沿煙、威一線構筑工事,嚴加防范。最后經過我方的堅決斗爭,美軍終于放棄登陸的企圖。
10月19日,原駐煙臺偽軍張立業(yè)部又打起了國民黨“山東保安三十七旅”的旗號,由天津駕駛十余只武裝船只,占領了煙臺港外的崆峒島,企圖侵占煙臺市。29日,于得水奉命派東海特務二團主攻,在兄弟部隊的配合下,向崆峒島敵軍發(fā)起兩次猛烈攻擊,斃傷俘敵軍二百多人,其余
革命烈士
新中國成立以后,于得水繼續(xù)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嘔心瀝血,忘我奮斗。1961年,于得水從部隊轉業(yè)任安徽省民政廳副廳長;1967年2月,這位屢建奇功的英雄,在“文革”當中被迫害致死,1979年2月19日平反。
為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安徽省為于得水鑄起半身銅像,2005年5月22日,在合肥大蜀山文化陵園豐碑園舉行了揭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