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趙延年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湖州
出生日期:1924年
逝世日期:2014年10月23日
職業(yè):版畫家
畢業(yè)院校:上海美專
主要成就:中國新興版畫杰出貢獻獎
代表作品:《阿Q正傳》、《夢幻》
人物生平
趙延年,1924年生于浙江湖州。1938年進上海美專學習木刻。1941年參加“中華全國木刻界抗敵協(xié)會”。1991年獲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聯(lián)合頒發(fā)的“中國新興版畫杰出貢獻獎”。
趙延年作為老一輩版畫家經(jīng)歷了抗戰(zhàn)、解放及改革開放。由于版畫的特殊性,使得創(chuàng)作與生活及時代性緊密相連。他談到在延安文藝座談會召開前,他自身對文藝有一定的理解,座談會上提出了系統(tǒng)的理論,正與他的文藝觀相契合,從而堅定了他的信念。趙延年回憶他最初學習木刻,是因為在《耕耘》雜志上看到表現(xiàn)抗日軍民生活的木刻,他認為每天畫靜物、風景不能將國家、人民、戰(zhàn)爭聯(lián)系起來。于是,1939年他開始學習木刻,并于當年底與幾位同學創(chuàng)建了“鐵流漫畫木刻研究會”,進行抗戰(zhàn)美術宣傳。
1942年在長沙日本戰(zhàn)俘營里畫了一群日本兵的素描,那是趙先生赴抗戰(zhàn)前線畫的寫生作品,每個日本俘虜都在素描畫像旁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1943年,他在江西西華山鎢礦區(qū)子弟
人物作品
《負木者》、《魯迅先生》、《起來饑寒交迫的奴隸》等。
出版有《趙延年版畫選》、《趙延年木刻魯迅作品圖鑒》。
連環(huán)畫代表作:《阿Q正傳》(木刻)、《夢幻》。
其他作品代表作:《逐日》、《砥》、《路漫漫》之一,之二、《地火》、《新葉》、《和為貴》、《夕陽紅》、《甜水》、《山村系列》等。
藝術特點
趙延年以畢生的精力投入黑白木刻創(chuàng)作。魯迅先生把木刻藝術比做一種“捏刀向木”、“放刀直干”的充滿“力之美”的藝術。它的創(chuàng)作全過程融入了藝術家的感情與感受,而且更能表現(xiàn)“現(xiàn)代社會的魂魄”。從趙延年早期創(chuàng)作的《負木者》、《搶米》等作品中不難看出他對百姓以及祖國命運的同情與關注。
趙延年的版畫作品以激揚著稱。我們從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搶米》中可以窺見他處理大場面、大氣勢、大氣派的藝術才華。在26厘米×28厘米這么小的一幅作品里,容納了30多個人物,而且又有大的動作造型。對角線的構圖,眾多的人物與手勢直逼米行,在畫作的左上角形成一個聚集點,無數(shù)雙饑渴與掙扎的手向著這個焦點伸張。呼叫聲、撞擊聲、嘶罵聲組合成“搶”的激揚交響樂。趙延年是最善于刻畫手的畫家,十幾只手中,各具形態(tài),形成強烈張揚的氣氛,畫面中手成了造勢的主要部分。傾斜的店門擋板,配以弧形與“之”字刀法,更增添了畫面的動感與氣勢。
《魯迅像》是趙延年上
個人畫展
1979年,浙江美術學院和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為其主辦了“趙延年木刻創(chuàng)作四十年回顧展”。
1981年,“趙延年美術作品展”在南昌展出。
1989年,中國版畫家協(xié)會、浙江美術學院、浙江省美術家協(xié)會聯(lián)合在上海、杭州等地為其主辦“趙延年回顧展1939至1989”。
1990年,湖州市文聯(lián)、市美協(xié)為其在家鄉(xiāng)主辦了“趙延年木刻創(chuàng)作五十年回顧展”。
1997年,杭州大學舉辦了“趙延年教授魯迅先生作品插圖展”。
1999年,“趙延年藝術創(chuàng)作六十年展”在深圳展出。
2000年,“趙延年畫展”在香港展出。
2001年,“趙延年木刻版畫精品展”在上海海萊畫廊展出;同年,“趙延年版畫展”在臺北、倫敦展出。
2003年,“八十回望——趙延年1938至2003年回顧展”在上海、杭州展出。
2004年,深圳畫院舉辦了“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的一個側影——趙延年木刻展”,同年,“趙延年——魯迅先生文學作品版畫展”在紹興展出。
2005年,《趙延年193
人物事跡
2010年7月,浙江美術館館整體接收了趙延年捐贈的作品及相關文獻共1037件。作品部分含版畫、漫畫、速寫、創(chuàng)作手稿、木刻原版等原件855件;相關文獻部分則收有早年作品資料、藝術評論、出版物、照片、影音資料等182件。這因此也成為浙江美術館目前為止所接收到的數(shù)量最大的一宗捐贈。
家庭關系
趙延年先生是著名詩人北島的叔父。北島(趙振開)父親趙濟年是趙延年的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