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何占春
別名:筆名:方明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22.2.4
逝世日期:2014.8.18
畢業(yè)院校:(上海)圣約翰大學
代表作品:《牧歌》(解放前的早期作品)
籍貫:浙江紹興
居住地:上海
學歷:(上海)圣約翰大學經濟系
陳云給的信
占春同志:
十月三十一日信收到,一盒膠帶也收到。
曲藝應該研究,你的意見也很對。如何在這一方面組織力量,陸續(xù)寫出有分量的文章,是曲協(xié)需要努力的事情。宗錫同志等擬創(chuàng)辦評彈刊物(1),現(xiàn)在還沒有消息。這是今年上半年在杭州商定的事,那次座談周良、施振眉同志也在座,有便時你可以問問宗錫同志。專復。
敬禮!
陳云
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七日
注釋:(1)指《評彈藝術》。該刊于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創(chuàng)辦,是不定期叢刊。來源:《陳云同志關于評彈的談話和通信》(增訂本)
1988年1月5日寫信給何占春,隨信寄去四個條幅,分別贈送給吳宗錫、何占春、楊振雄。送給楊振雄兩個條幅,一幅為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币环鶠槔畎椎摹抖朊忌皆赂琛罚骸岸朊忌皆掳胼喦铮叭肫角冀?。夜發(fā)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陳云同志說:楊振雄在1962年為我畫過一個扇面,以此為報。聽了《西廂記》5
相關新聞報道
何占春孫子何健于2015年2月,代表他已故的祖父將一幅陳云同志的書法作品捐贈給了甘肅省圖書館。他告訴記者,這幅陳云同志的書法作品是陳云同志在1986年贈送其祖父何占春的。上書清代著名書畫家鄭板橋對聯(lián):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何健講,其祖父何占春,出生于1922年2月4日,逝世于2014年8月18日。祖父祖籍浙江紹興,出生在北京,后畢業(yè)于上海圣約翰大學經濟系,1949年擔任上海人民廣播電臺記者.編輯,并兼任華東人民廣播電臺編輯。之后,又先后擔任了上海廣播劇團副團長,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戲曲組組長。1978年后分管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文藝節(jié)目,曾獲“新中國曲藝50年特別貢獻獎“,其祖父何占春還曾經為陳云同志工作多年。
老人家一直蝸居在上海,后來再想出游已經走不動了。為此,其祖父何占春生前特意交代,讓他將這幅陳云同志的書法作品一定要轉贈給甘肅省圖書館。何健將陳云同志的這幅書法作品捐給省圖,就是要了卻
與陳云交往
1979年4月22日陳云同志寫信給何占春。說現(xiàn)在新書遇到了問題,因為開了傳統(tǒng)書,大家不愿聽新書,這件事要好好想一下。戲劇、電影、其他曲藝都比“四人幫”時大不相同,過去禁止上演的現(xiàn)在都已上演。這也使評彈以說新書為主遇到了困難。戲劇、電影又與評彈不同。戲劇、電影每次一場,可演好多天,評彈每天要連續(xù)演出。這種情況使新書上座率很低,藝人說新書的情緒也低下來。我也沒有想定辦法。
1983年5月17日陳云同志在上海同何占春、馮忠文談話,了解評彈節(jié)目錄音保存及評彈界現(xiàn)狀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情況。陳云同志說:現(xiàn)在時代的節(jié)奏快了,文化生活也豐富了,說表的節(jié)奏和內容要適合現(xiàn)代生活的節(jié)奏及經濟生活的發(fā)展。
評彈人家
俞明著曾平題圖
(連載)
三十二、你就像這只舊靠背
結局是不是大團圓?也可以算得。這個年代,走過來可不容易,那沿街淺屋中的童年,那沒完沒了的雪里蕻,那滿臉滿手的凍瘡,軋戶口米被日寇冷水澆身,一天刻三十副棋子;那孤山孤月,失魂傷寒,那破缽頭,烏龜糖上的糖屑,那晴天霹靂,踩泥巴,燈泡廠七年……不容易,但不是都走過來了嗎?有些人,有好多人,卻沒有走過來,他們倒下了。那不是戰(zhàn)爭年代的倒下,“砰”的一聲結束,那是慢性折磨,妻離子散,眾叛親離,那份苦澀真是作孽?。⊥斛棻戎麄?,當然要幸運得多。雖然她在生命列車上還要走上一段,結局云云尚言之過早,但從年過花甲的她來說,如果和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人一樣容忍和寬厚的話,她就沒有什么可抱怨的,提早把結局說成大團圓也是可以的。
那場偉大的“文化大革命”的后期,王鷹結束了她燈泡廠工人的生活。雖說她賭神罰咒不再說書,但畢竟拗不過評彈團的美意。那個年代,因為太多冷酷的事和委曲,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