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姚溱
別名:曾用名姚靜,筆名秦上校,丁靜
國籍:中國
出生地:江蘇南通縣
出生日期:1921年3月20日
逝世日期:1966年7月23日
職業(yè):中共中央宣傳部原副部長
畢業(yè)院校:上海大同大學,南通中學
信仰:共產主義
筆名:于兆力(與喬冠華、王力合作)
化名:姚澄波
個人簡介
姚溱,曾名姚靜。筆名秦上校、丁靜。江蘇南通人。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華通訊社華中二分社社長、華中總分社副編輯主任。1945年后,在中共上海中央局文化工作委員會參加領導工作,并在《上海周報》、《時代日報》、《文萃》、《展望》等上海進步刊物上撰寫時事分析、軍事評論和政治性論文。建國后,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宣傳部副科長,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處長、副部長,中共中央宣傳部處長、副部長,中國拉丁美洲友好協(xié)會副會長,第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
人物生平
姚溱,中國新聞記者、編輯、軍事評論家。筆名丁靜、秦上校、馬里寧等。1921年3月20日出生于江蘇南通縣金沙鎮(zhèn)。上中學時即投入抗日宣傳活動。1938年(民國27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38年在中共江北特為領導下,參加黨的機關刊物《大眾》周刊的編輯工作。
1940年在上海大同大學讀書,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42年(民國31年)在上海大同大學中文系肄業(yè),同年赴淮南抗日民主根據(jù)地,參加籌建新四軍江淮大學。后從事新聞工作,歷任新華通訊社華中二分社記者、新華通訊社華中總分社編輯部副主任。
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參加中共中央上海局地下黨文化工作委員會領導工作,并以姚澄波的化名在《中國建設》雜志任編輯,同時主編《消息》三日刊,后又負責聯(lián)系《文萃》周刊(后改名為《文萃叢刊》),并以丁靜、秦佐的筆名撰寫軍事評論文章。
1947年初至1948年中期,先后用秦上校、薩利根,馬可寧等筆名在《時代日報》、《時代》周刊上連續(xù)發(fā)表“
人物經歷
1938年中共江北特區(qū)委員會吸收第一批黨員,姚溱建黨的頭號對象,但此時卻發(fā)現(xiàn)他還不夠規(guī)定的18歲入黨年齡。為此向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長沙文漢作了匯報,經過沙文漢的批準,姚溱才算正式入黨?! ∫︿陔m然只有17歲,但在當?shù)?,卻已頗有文名了,他在南通中學讀書期間,南通報刊已經發(fā)表了他的不少文章。北平“一二·九”學生運動爆發(fā)后,他就積極組織當?shù)貙W生的救亡運動;盧溝橋事變前夕,還邀集進步同學搞了個“友聲社”,共同閱讀和討論進步書刊和積極宣傳抗日。南通城本來不大,姚溱名聲友不小,他的所作所為,學校當局當然是知道的。只是礙于他父親的聲望,不敢找他麻煩?! ∫︿诘母赣H姚味香,是地方上著名士紳,老國民黨員,曾在南京資源委員會工作過,宦海浮沉多年,,表面世故,心里明白,對兒子的進步活動實際上是默許的?! ∵@樣的家庭環(huán)境,對姚溱自然是有影響的,不滿18歲的毛頭小伙子,但交談、舉止已十分老練,完全是一副“大人”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