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趙恒惕
別名:夷午(字)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
出生日期:1880
逝世日期:1971.11
職業(yè):上將、湖南軍政首領
畢業(yè)院校:日本士官學校炮科
信仰:佛教
主要成就:湘軍總司令、湖南省長、總統(tǒng)資政
性別:男
人物簡介
趙恒惕,舉人出身,湖南軍政首領、中國首任民選省長,字夷午、彝五,號炎午。1880年1月11日(清光緒五年十一月三十)生。湖北方言學堂畢業(yè)后,赴日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及陸軍士官學校第六期炮科。
趙恒惕,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山縣(衡陽市衡山縣)。1905年加入中國同盟會,1908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yè)。1909年回國后,蔡鍔邀他去廣西陸軍督練新軍。1911年任廣西新軍協(xié)統(tǒng)、廣西督練公所會辦等職。辛亥革命武昌起義,被湖北都督黎元洪任為左翼軍司令,率湘桂聯(lián)軍參加湘軍援粵。
1912年,被臨時國民政府陸軍總長黃興委任為第十六旅旅長,孫中山下野后赴北京,被袁世凱逮捕下獄。1915年被蔡鍔保釋出獄,返回湖南。次年任湖南第一師師長,旋任湖南水陸軍總司令。1920年4月,被廣東軍政府任為湘軍總司令,成立湖南制憲籌備處,發(fā)表“聯(lián)省自治”主張,組織省憲法規(guī)定起草委員會,草擬憲法;憲法起草后,另組憲法審查委員會,將
生平事跡
趙恒惕,上將,衡陽市衡山縣人,字炎午。為繼譚延闿崛起而主政湖南的第二個湖南本省人。
小時候不會讀書,屢應童子試不取,再報考國子監(jiān)生,仍名落孫山,于是心灰意懶,發(fā)誓不再進科場。后來考入湖廣總督張之洞辦的方言學堂就讀,旋被選送赴日本留學。趙恒惕在日本先學的是師范,后因國事危急才改學陸軍,就讀于日本振武學校,又入日本士官學校炮科,同期同學中有唐繼堯、閻錫山、程潛、李烈鈞等人。趙恒惕在日本加入了同盟會,并成為黃興組織的鐵血丈夫團的成員。
趙恒惕光緒末年歸國,被當時的廣西巡撫招納至廣西兵備處工作。辛亥革命前,趙升任廣西混成協(xié)協(xié)統(tǒng),革命爆發(fā)后,廣西繼湖南宣布獨立,趙恒惕率所部離桂經(jīng)湘入鄂,增援武昌起義軍,被黎元洪任命為左翼軍總司令。南北議和后,趙恒惕部開往南京,被授陸軍少將銜。等到趙恒惕率部要返回廣西時,卻因廣西都督已換上新人,不愿讓他這個不是自己親信的軍官帶領一支強大的武裝力量進入自己的地盤。趙恒惕部滯留
湖南省憲
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盛行一時的憲政思潮和聯(lián)省自治運動中,湖南是最為突出的一省。不但頒布了《湖南省憲法》,而且開始了真正的憲政實踐。時任湖南省長趙恒惕是關鍵人物。在任4年,堅守省憲,興學修路,公選縣長,勵精圖治,推動了湖南現(xiàn)代化的實質(zhì)性進展。趙恒惕意志堅定,果敢強硬。與吳佩孚稱兄道弟,但蔣介石始終對他禮遇有加。毛澤東早年更是稱譽他為“驅(qū)張將士,勞苦功高,鄉(xiāng)邦英俊”。
一、趙恒惕組織制定《湖南省憲法》,經(jīng)歷起草、審查和公民復決三個階段,程序合法嚴肅,開近代中國制憲先河。1922年1月1日,趙恒惕正式公布《湖南省憲法》。公布之日,趙恒惕命人以黃紙書寫憲法全文,張貼在一個特制的亭子中,由軍警開道,用八人大轎抬著游行市街。還開放各個衙署,任人參觀,“以示民主之意”。全省各機關團體和群眾大慶三天。各地張燈結彩,宣傳講演省憲,并向全國各地發(fā)布通電宣言。湖南造幣廠立即趕制了“湖南省憲成立紀念”的銀幣、銅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