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羅元發(fā)
國籍:中國
出生地:福建省龍巖縣
出生日期:1910年10月
逝世日期:2010年5月10日
職業(yè):軍人
主要成就:榮獲二級八一勛章 一級獨立自由勛章 一級解放勛章 1955年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 1988年被授予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職位: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中將
人物簡介
羅元發(fā)(1910.11.15-2010.5.10),福建省龍巖縣龍門鄉(xiāng)龍門村人。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29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歷任福建龍巖列寧青年隊隊長,紅12軍軍部特務連政治委員,紅13軍第14師機槍連政治指導員,紅14軍直屬隊黨總支書記,紅九軍團第14師42團代理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紅三軍團第五師15團政治委員,紅三軍團保衛(wèi)局執(zhí)行科科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政治委員,紅一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第二至第五次反“圍剿”作戰(zhàn)和二萬五千里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115師獨立團政治處主任,獨立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員,雁北支隊政治委員兼中共雁北地委書記,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治委員,參加了平型關戰(zhàn)役、百團大戰(zhàn)和開辟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斗爭。解放戰(zhàn)爭時期,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旅長兼政治委員,西北
人物生平
羅元發(fā)(1910—2010.5.10),福建省龍巖市人,他年僅14歲被迫離家去外地參加修公路、當挑夫為生,后回故里給人放牛。
1926年參加農民協會,大革命失敗后在村里拳術館以習武為掩護,繼續(xù)秘密從事農協工作。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參加后田鄉(xiāng)農民起義。1929年春,毛澤東、朱德率紅4軍入閩,龍巖縣境革命斗爭蓬勃發(fā)展,他家鄉(xiāng)成立農民赤衛(wèi)隊,被選為隊長,率隊參加了配合紅4軍攻打龍巖縣城的作戰(zhàn)。戰(zhàn)后編入紅4軍第4縱隊,不久調任龍巖縣列寧青年隊隊長。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
1930年入閩西紅軍學校學習后任紅12軍特務連排長、政治指導員,紅5軍團第13軍連政治指導員、軍直屬隊中共總支書記,紅9軍團第14師42團代理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紅3軍團第5師15團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qū)歷次反“圍剿”。
長征中任紅3軍團政治保衛(wèi)局執(zhí)行科科長、第12團中共總支書記,到陜北后任紅1軍團1師1團政治委員、師政
大事年表
1910年11月出生在福建省龍巖縣五區(qū)龍門村。貧苦家庭出身。14歲時開始外出打工、放牛。
1926年受共產黨員郭滴人的革命宣傳影響,參加農民協會。
1928年3月參加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1929年5月參加龍巖暴動。同年入閩西紅軍學校學習,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1930年從閩西紅軍學校畢業(yè)后,先后任閩西紅十二軍副排長、紅十二軍軍部特務連政治委員。
1930年10月至11月任紅十二軍第三十六師第一○八團第三連政治委員、軍特務連指導員。12月任紅十三軍第十四師機槍連政治指導員。
1932年任紅十四軍直屬隊黨總支書記。
1933年6月至9月任紅三軍團第五師第十三團黨總支書記。同年任第十四師第四十二團代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紅三軍團第五師第十五團代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
1934年任第十五團黨總支書記。參加中央蘇區(qū)第一至第五次反“圍剿”斗爭和長征。1934年10月至1935年2月任紅三軍團第五
人物榮譽
曾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人物逝世
羅元發(fā)同志因多臟器衰竭,醫(yī)治無效,于2010年5月10日6時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101歲。
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賀國強、周永康、王剛、王樂泉、王兆國、王岐山、劉延東、李源潮、張高麗、張德江、徐才厚、郭伯雄、薄熙來、李鵬、朱镕基、劉華清、曾慶紅、吳官正、羅干、梁光烈等,分別以不同方式對羅元發(fā)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對其親屬表示慰問。
突出貢獻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歷任龍巖縣地方赤衛(wèi)隊隊長,龍巖列寧青年隊隊長,紅十二軍軍部特務連政治指導員,紅五軍團十三軍三十四師一團機槍連政治指導員,紅十五軍直屬隊總支書記,紅三軍團第五師十五團政委,紅三軍團保衛(wèi)局執(zhí)行科科長,紅一軍團第一師一團政委,一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中央蘇區(qū)第一至五次反“圍剿”戰(zhàn)爭和長征??谷諔?zhàn)爭時期,歷任八路軍一一五師獨立團政治處主任,獨立第一師政治部主任,晉察冀軍區(qū)第一軍分區(qū)政治部主任、政委,雁北支隊政委兼中共雁北地委書記,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二旅政委。參加了平型關、大龍華、雁宿崖、黃土嶺、百團大戰(zhàn)等著名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其所在部隊因殲滅日軍名將阿部規(guī)秀,并涌現出狼牙山五壯士英雄群體,多次受到八路軍總部的通令嘉獎。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歷任陜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旅旅長兼政委,西北野戰(zhàn)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第一野戰(zhàn)軍六軍軍長兼西安警備司令部副司令員等職。在1947年3月國民黨軍對陜甘寧邊區(qū)的“重
鐵流雄鷹
羅元發(fā)1910年出生于龍巖市龍門鎮(zhèn)。他從一個放牛娃,走上革命道路,最后成長為共和國的將軍。
他參加了土地革命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和保衛(wèi)祖國領空的許多著名的戰(zhàn)役、戰(zhàn)斗,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被譽為“鐵流雄鷹”。
羅元發(fā)帶兵打仗,首先是講政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他擔任政委和政治部主任職務。他的部隊作戰(zhàn)勇敢,如“狼牙山五壯士”、營盤嶺“特等爆破英雄”曹德榮等就是杰出代表。賀龍贊揚他的部隊,“不僅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部隊,而且是一支非常遵守紀律的部隊。”
羅元發(fā)是身先士卒的表率。紅五軍團是由寧都起義部隊改編的,為了改造這支部隊,羅元發(fā)被調到該軍團34師直屬隊任黨支部書記。通過幾個月的艱苦細致的政治工作,這支部隊有了嚴格的紀律。第一次硬仗在南雄水口圩,部隊對來犯之敵發(fā)起反攻,子彈打完后,他和戰(zhàn)士們一起舉起大刀沖向敵陣,整整殺了幾個小時,打敗了敵人。在湘江邊掩護中央縱隊渡江時,他擔任紅三軍團5師15團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