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蕭詧
別稱:蕭察、梁宣帝
字號:字理孫
所處時代:南北朝(南梁→西梁)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時間:519年
去世時間:562年
主要作品:《愍時賦》
主要成就:建立西梁
在位:555年--562年
謚號:宣皇帝
廟號:中宗
年號:大定
陵墓:平陵
人物生平
蕭詧自幼喜歡學習,善于寫文章,尤其擅長于佛教經(jīng)義。梁武帝對他特別稱贊賞識。梁普通六年(525年),封曲江縣公。中大通三年(531年),晉封岳陽郡王。先后擔任宣惠將軍、知石頭戍事、瑯琊及彭城二郡太守、東揚州刺史。
同年(531年),蕭統(tǒng)去世,梁武帝舍棄蕭詧兄弟,而立第三子蕭綱(梁簡文帝)為太子,心中常感抱愧,就寵愛蕭統(tǒng)的兒子們,由于會稽人物薈萃,物產(chǎn)豐富,為一方都會,所以用此任以撫慰蕭詧之心。蕭詧因為自己的兄弟不能立為繼承人,心中常懷不平之氣。又因為梁武帝衰老,朝政多有弊端,呈敗亡之象,就積蓄錢財,交結賓客,招募游俠,不惜降低身份來屈就他們。那些勇敢的人多來歸降,身邊多達數(shù)千人,都給豐厚的待遇。
中大同元年(546年),任持節(jié),都督雍、梁、東益、南秦、北秦五州及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隨郡諸軍事,授西中郎將,兼任寧蠻校尉、雍州刺史。蕭詧認為襄陽形勢險要,又是梁武帝開創(chuàng)基業(yè)的地方,太平時足以當作根本之地,
主要成就
蕭詧在做藩王和皇帝時,都以蔡大寶為股肱,王操為心腹,魏益德、尹正、產(chǎn)腫、薛暉、許孝敬、薛宣為爪牙,甄玄成、劉盈、岑善方、傅準、褚珪、蔡大業(yè)典掌各種事務。張綰以舊臣而處于顯要的位置上,沈重因為儒學得到很大的禮敬。其他的人多所獎拔,都能夠盡其才能。
個人作品
蕭詧十分喜好文章的內容和涵義,著有文集十五卷,佛經(jīng)《華嚴》、《般若》、《法華》、《金光明》等義疏共四十六卷,都流行于世。
人物評價
蕭詧自小就有大志,不拘小節(jié)。雖然性多猜忌,但知人善任,撫慰將士有恩,所以能得到部下拼命效力。不喜飲酒,安心于儉省樸素,侍奉母親,以孝順聞名。又不喜歡音樂女色,尤其厭惡看見婦人,即使相距數(shù)步,也能遠遠聞見婦人身上的臭味。凡是他御幸婦人時所穿的衣服,決不再穿。又討厭看見人的頭發(fā),凡言事者必須見機行事遮蔽一下。他在東揚州時十分放縱,審閱文簿時,喜歡寫下戲弄的話,因而被世人譏評。
令狐德棻《周書》:①“梁主任術好謀,知賢養(yǎng)士,蓋有英雄之志,霸王之略焉。及淮海版蕩,骨肉猜貳,擁眾自固,稱藩內款,終能據(jù)有全楚,中興頹運。雖土宇殊于舊邦,而位號同于曩日。貽厥自遠,享國數(shù)世,可不謂賢哉。”;②“幼而好學,善屬文,尤長佛義?!?/p>
親屬成員
祖父:梁武帝蕭衍。
祖母:貴嬪丁令光。
父親:昭明皇帝(昭明太子)蕭統(tǒng)。
嫡母:昭德皇后蔡氏。
生母:元太后龔氏。
大哥:豫章郡王蕭歡。
二哥:河東郡王蕭譽。
四弟:武昌郡王蕭飐。
五弟:義陽郡王蕭譼(蕭鑒)。
宣靜皇后王氏,生蕭嶚。
孝皇太妃曹氏,生蕭巋。
兒子
長子:孝惠太子蕭嶛
三子:孝明帝蕭巋。
五子:安平王蕭巖。
六子:東平王蕭岌。
八子:河間王蕭岑。
女兒
宣成公主蕭氏,嫁蔡大寶次子蔡延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