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何魯
別名:何奎垣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四川廣安
出生日期:1894年(甲午年)3月23日
逝世日期:1973年(癸丑年)9月13日
職業(yè):數(shù)學家、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法國里昂大學
主要成就:將現(xiàn)代數(shù)學引入中國的先驅(qū)者之一 曾破解世界三大數(shù)學難題之一,蜚聲海外而獲得數(shù)學大師稱號 重慶大學第五任校長
代表作品:《二次方程式評論》、《代數(shù)》、《行列式論》、《微分學》等
學生弟子:嚴濟慈、吳有訓、錢三強……
簡介
1919年,何魯回國,先后就職于國立東南大學(今南京大學)、上海中法通惠工商學校、大同大學、第四中山大學、云南大學、重慶大學,任教授、教務(wù)長、重慶大學校長。解放后,還擔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西南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四川省人民代表、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數(shù)學理事會等職。
何魯一身愛才、重才,在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任教時,發(fā)現(xiàn)家境貧寒的學生嚴濟慈才華出眾,便留在家中食宿,繼后,又鼓勵他報考官費留法,以求深造,為嚴成功道路上第一良師。在重慶大學,國民政府教育部將華羅庚寫的《堆累數(shù)之論》交何審閱、核勘,何不顧酷暑,揮汗審讀,每到精深處,拍案叫絕。一次,一個失學青年找何,從青年口中得知因家貧輟學,便讓他免費去載英中學讀書,有時還讓他免交伙食費。何魯注重學術(shù)研究,提倡“拼命三郎”精神,數(shù)十年如一日地沉醉于應用數(shù)學領(lǐng)域。著述有《二次方程式評論》、《代數(shù)》、《行列式論》、《微分學》、《愛因斯坦學說概
小傳
⊙源自:高希堯
何魯1894年誕生于四川省廣安縣。1973年9月13日在北京病逝。中央大學、安徽大學、重慶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科學出版社編輯。
1912年11月,中華民國剛剛成立不久,北京留法儉學會預備學堂赴法留學的六十來位同學,告別了仍處于風雨飄搖中的祖國,踏上了尋求前途的征程。其中,有一位年方18歲的四川學生,他姓何名魯,字奎垣,1894年出生在四川華鎣山北麓的廣安縣。父親粗通文墨,母親是位賢惠的農(nóng)家婦女。四川號稱“天府之國”,但對這個貧寒的農(nóng)家卻無幸福可言。為了節(jié)省燈油,每當夜幕降臨全家便沉浸在黑暗之中。只有神龕上的油燈,發(fā)出慘淡的熒熒之火。這時未嘗人生艱辛的孩子們正在夜色中追逐嬉戲。年幼好學的何魯卻已爬上供桌上擺的椅子,借著神龕前微弱的燈光全神貫注地讀起書來。
1904年,10歲的何魯投考初創(chuàng)的成都機器學堂。考試點名時漏掉了他的名字,何魯擠出人群,當眾質(zhì)問為何點名無他。主考官見此少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