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顏真卿簡介

    顏真卿

    (唐朝名臣、書法家)
    更新時間:2018-08-05 20:32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陜西西安)人,祖籍瑯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jiān)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歷任監(jiān)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后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謚號“文忠”。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后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chuàng)“顏體”楷書,對后世影響很大。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并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又善詩文,有《韻海鏡源》、《禮樂集》、《吳興集》、《廬陵集》、《臨川集》,均佚。宋人輯有《顏魯公集》。(概述內(nèi)圖片來源:南熏殿舊藏《唐代名臣像冊》)

    目錄

    基本資料

    1

    本名:顏真卿

    別稱:顏魯公、顏文忠、顏平原、羨門子、顏太保

    字號:字清臣 別號應方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

    出生時間:709年

    去世時間:784年8月23日

    主要作品:《多寶塔碑》《勸學詩》《顏勤禮碑》《祭侄文稿》等

    主要成就: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創(chuàng)顏體書,與柳公權并稱“顏筋柳骨”

    官職:光祿大夫、守太子太師、上柱國

    爵位:丹陽縣子→魯郡公

    追贈:司徒

    謚號:文忠

    祖籍:瑯玡臨沂

    地位:楷書四大家之一

    人物生平

    2

    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顏真卿生于京兆府萬年縣敦化坊。顏氏家族本籍瑯玡臨沂,但自顏真卿的五世祖顏之推起,顏氏家族已徙居京兆長安。

    顏真卿三歲時喪父,由母親殷夫人親自教育。他長大后,學問淵博,擅長寫文章,對母親殷夫人非常孝順。開元九年(721年),七月,顏真卿隨殷夫人南下,寄居蘇州外祖父家。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他就讀于京師長安的福山寺。十月,到尚書省吏部應試。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二月,顏真卿中進士甲科。開元二十四年(736年),經(jīng)吏部詮選,任校書郎。

    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顏真卿因殷夫人病逝,赴洛陽丁憂三年。

    天寶元年(742年),顏真卿回到長安,并中博學文詞秀逸科(制舉考試的一種)。十月,被任命為醴泉縣尉。天寶五載(746年),三月,遷長安縣尉。據(jù)《云溪友議》所載,顏真卿又曾任臨川內(nèi)史,使“澆風莫競,文政大行”,頗受贊譽。經(jīng)兩次提升,任監(jiān)察御史,奉命巡查河東、隴州。他在巡視過程中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成就

    3

    成就、地位

    顏真卿的書法初學褚遂良,后又得筆法于張旭,還與懷素一起探討書法。他對二王、褚遂良等書法都進行深入研究,吸取其長處,徹底擺脫了初唐的風范,創(chuàng)造了新的時代書風。顏真卿的書體被稱為“顏體”,與柳公權并稱“顏柳”,有“顏筋柳骨”之譽。

    比較端莊遒勁還有《顏勤禮碑》也是他的作品,但筆畫細瘦和其他碑刻不大一樣。《顏氏家廟碑》,書法筋力豐厚,也是他晚年的得意作品,與其早年時期的作品相比更加渾厚大氣,乃晚年之代表作。

    顏真卿在書學史上以“顏體”締造了一個獨特的書學境界。他的書法既以卓越的靈性系之,境界自然瑰麗;既以其堅強的魂魄鑄之,境界自然雄健;又以其豐富的人生育之,境界自然闊大。在吐露風華的青年時代,顏真卿就向張旭請教“如何齊于古人”的問題。這是顏氏的書學心聲,亦是顏氏高懸的鵠的。這位從小以黃土帚掃墻習字的顏氏苗裔,幾乎在一開始就站到一個高聳的書學起點上。而在書學上鯤鵬展翅,則經(jīng)過了幾乎長達三四十年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4

    顏真卿是唐代中期杰出的政治家、書法家。他創(chuàng)立的“顏體”楷書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并稱“楷書四大家”,和柳公權并稱“顏筋柳骨”。他秉性正直,篤實純厚,不阿于權貴,不屈意媚上,剛正有氣節(jié),以義烈聞名于時,最終以死明志。

    李隆基: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ā杜f唐書》引)

    李萼:聞公義烈,首唱大順,河朔諸郡恃公為長城。(《舊唐書》引)

    李亨:立德踐行,當四科之首。懿文碩學,為百氏之宗。忠讜罄於臣節(jié),貞規(guī)存乎上范。述職中外,服勞社稷。靜專由其直方,動用謂之懸解。山公啟事,清彼品流;叔孫制禮,光我王度。惟是一有,實貞萬國,力乃稽古,則思其人。(《授顏真卿太子少師敕》)

    盧杞:顏真卿四方所信,使諭之,可不勞師旅。(《舊唐書》引)

    令狐峘:①有唐名臣贈司徒魯郡文忠公顏公,奉大順為元功,建大節(jié)為至忠,以安橫流,以紐頹綱,秉是一心,祗事四朝。(《顏真卿墓志銘》)②自登朝及作藩牧,常以安君厚俗為務,獎善伐惡為志

    展開閱讀全文 ∨

    史料記載

    5

    《舊唐書·卷一百二十八·列傳第七十八》

    《新唐書·卷一百五十三·列傳第七十八》

    《書史會要·卷五》

    《堯山堂外紀·卷二十七》

    《六藝之一錄·卷三百二十九》

    《欽定續(xù)通志·卷二百五十一·列傳五十一》

    卒年爭議

    6

    關于顏真卿的卒年日期,史書大體有兩種觀點:

    1、興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持此說的有《顏真卿墓志銘》、《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及《欽定續(xù)通志》、《陔余叢考》。其中司馬光在《資治通鑒考異》中說明了采用此觀點的原因:“《實錄》及《舊(闕)》(應指《舊唐書·顏真卿傳》)云(八月)三日,今從之?!?/p>

    2、貞元元年八月二十四日(785年10月1日):持此說的主要是唐人殷亮所撰的《顏魯公行狀》,《行狀》除記載“……其年八月二十四日,又使景臻等害於龍興寺幽辱之所,凡享年七十七”外,還引用嗣曹王李皋的上言稱“臣見蔡州歸順腳力張希璨、王仕禺等說,去年八月二十四日(顏真卿遇害)……臣聽之未畢,涕泗交流。三軍對臣,亦苦嗚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