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dāng)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李煜簡介

    李煜

    (南唐末代君主、詩人)
    更新時間:2018-08-31 15:44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蓮峰居士,漢族,生于金陵(今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qū)),南唐最后一位國君。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煜繼位,尊宋為正統(tǒng),歲貢以保平安。開寶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滅南漢,李煜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以示尊奉宋廷。開寶八年(975年),李煜兵敗降宋,被俘至汴京(今河南開封),授右千牛衛(wèi)上將軍,封違命侯。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死于汴京,追贈太師,追封吳王。世稱南唐后主、李后主。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tǒng),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fēng)格鮮明,其亡國后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后世詞壇影響深遠(yuǎn)。(概述圖李煜像來源:《三才圖會》)

    目錄

    基本資料

    1

    本名:李煜

    別稱:南唐后主,李后主,詞帝

    字號:字重光 號鐘隱、蓮峰居士

    所處時代:五代十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金陵

    出生時間:937年8月15日

    去世時間:978年8月13日

    主要作品:《南唐二主詞》

    主要成就:詩詞、書法

    在位時間:961年—975年

    在位年數(shù):15年

    籍貫:彭城

    人物生平

    2

    李煜,原名李從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生于南唐升元元年(937年)七夕,初封安定郡公,累遷諸衛(wèi)大將軍、副元帥,封鄭王。李煜善詩文、工書畫,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遭長兄太子李弘冀猜忌。李煜為避禍,醉心經(jīng)籍、不問政事,自號“鐘隱”、“鐘峰隱者”、“蓮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無意爭位。

    顯德六年(959年),太子弘冀病逝,鐘謨以李煜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請立紀(jì)國公李從善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鐘謨至饒州,封李煜為吳王,以尚書令參與政事,入住東宮。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洪州(今南昌),立李煜為太子監(jiān)國,留守金陵(今南京)。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煜在金陵登基,更名為李煜,尊母親鐘氏為圣尊后,立妃周氏為皇后(大周后),封諸弟為王;并派中書侍郎馮延魯入宋進貢,上表(《即位上宋太祖表》)陳述南唐變故。宋太祖回賜詔書,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賀李煜襲位。九月,宋昭憲太后病逝

    展開閱讀全文 ∨

    為政舉措

    3

    尊奉宋廷

    李煜繼位后,寄希望于向宋納貢以保全基業(yè),在位期間,殷勤侍奉宋朝,除了歲貢外,每逢宋廷用兵或有重大活動,也進禮以示支持和祝賀,并多次派遣使者陳說臣服之意。

    禮儀方面,李煜登基后,沿用北宋年號,每次會見北宋使者都換龍袍為紫袍(官服),變更李璟臣服后周時,只除帝號,其他禮儀不變的舊制;開寶四年(971年),李煜下令去除唐號,改稱江南國主;次年,又下令貶損儀制,撤去金陵臺殿鴟吻,并先后多次上表宋廷,請求直呼其名,以示尊奉宋朝。

    官吏任免

    李煜即位之初,由于淮南戰(zhàn)敗和中主的去世,南唐朝野充斥著一種悲觀頹喪的氣氛,為重振人心、確立威信,李煜重用舊臣,穩(wěn)定高層重心。何敬洙軍功累累,被授予“右衛(wèi)上將軍”之銜,封芮國公,及其去世,李煜下令廢朝三日,以示哀悼。對于在淮南戰(zhàn)事中棄揚州化裝逃跑的馮延魯,李煜也重新給予禮遇。同時,啟用在楊吳時代就投奔江南的韓熙載、閩將林仁肇、皇甫赟之子皇甫繼勛等人。

    科舉方面,李煜重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成就

    4

    李煜多才多藝,工書善畫,能詩擅詞,通音曉律,尤以詞的成就為最大。李煜的詞,存世共有三十余首,在內(nèi)容上,可以亡國降宋為界分為前后兩期:前期詞主要反映宮廷生活和男女情愛,風(fēng)格綺麗柔靡,雖不脫花間派習(xí)氣,但在人物、場景的描寫上較花間詞人有較大的藝術(shù)概括力量,在部分詞里也流露出了沉重的哀愁(如《清平樂·別來春半》);后期詞反映亡國之痛,哀婉凄涼,意境深遠(yuǎn),極富藝術(shù)感染力。

    李煜在詞史上的地位,更多地決定于其詞的藝術(shù)成就,李煜對詞的發(fā)展主要有四方面貢獻:

    ①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領(lǐng)域。在李煜之前,詞以艷情為主,即使寄寓抱負(fù)也大都用比興手法,隱而不露,而李煜詞中多數(shù)作品則直抒胸臆,傾吐身世家國之感,情真語摯,使詞擺脫了長期在花間尊前曼聲吟唱中所形成的傳統(tǒng)風(fēng)格,成為詩人們可以多方面言懷述志的新詩體,藝術(shù)手法上對后來豪放派詞有影響。

    ②詞境優(yōu)美,感情純真,因純情而缺少理性節(jié)制。南唐亡國后,李煜被俘入宋,“日夕以淚洗面”,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5

    歷史上建都金陵的亡國之君,多遭到后世非議。三國吳后主孫皓,“一片降幡出石頭”,白棺素服,自縛出降;南朝梁武帝崇信佛,終起侯景之亂,被囚餓死于景陽樓;陳朝后主陳叔寶,金陵城破時,同寵妃張麗華藏于胭脂井中,后被隋將吊出處死。這三位末代君王,亡國起因各不相同,但卻都亡于虎踞龍盤的金陵石頭城。李煜也是亡于金陵的末代君王,難免要遭到后世的斥責(zé)非議。

    但是,李煜亡國的原因應(yīng)該具體分析,就南唐國來講,其不亡是不可能的。理論上,當(dāng)時整個中國的形勢和歷史發(fā)展趨勢要求南唐滅亡,北宋統(tǒng)一;事實上,南唐國勢已敗,李煜即使有能力也無力回天,更何況國策早有失誤,在李煜繼位的前一年,其父李璟已經(jīng)因國勢衰危而稱臣于宋,減制納貢了。宋朝滅南唐的形勢已定,李煜繼位,也只能采取消極守業(yè)的政策。但是,盡管李煜時的南唐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其畢竟維持政權(quán)達15年之久,而且在他被俘的日子中始終時時不忘故國,心系故土,從未心歸宋朝,終至客

    展開閱讀全文 ∨

    親屬成員

    6

    父親

    李璟

    南唐中主,元宗

    母親

    鐘皇后

    光穆皇后,李煜繼位后,尊為圣尊后。

    李煜繼位封鄭王,后改南楚國公。開寶四年出使北宋,被扣開封,任泰寧軍節(jié)度使。

    李煜繼位后封宜春王,后改為鄂國公。曾出使北宋,不辱使命。國亡后,臥疾而卒。

    李芳儀

    永寧公主,遼圣宗的妃嬪(宋代野史載為李璟之女)

    小字娥皇,南唐司徒周宗長女,李煜第一任皇后,育二子:李仲寓和李仲宣。

    史料記載

    7

    卷三·后主本紀(jì)第三

    卷十八·浮圖、契丹、高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