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弘 仁
別名:漸江 梅花古衲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610年
逝世日期:1664年
職業(yè):畫僧
主要成就:山水
出生地:安徽歙縣
代表作品:《枯槎短荻圖》《西巖松雪圖》《黃海松石圖》
人物簡介
弘仁,少年孤貧性癖,事母以孝聞。自小就喜歡文學(xué),繪畫一生從不間斷。他是明末秀才,明亡后,有志抗清,離歙赴閩,入武夷山為僧,師從古航禪師。云游各地后回歙縣,住西郊太平興國寺和五明寺,經(jīng)常往來于黃山、白岳之間。弘仁是“新安畫派”的奠基人。他和查士標(biāo)、孫逸、汪立瑞等四人被稱為清初“新安四大家”,也稱“海陽四大家”。張庚在《國朝畫征錄》中說:“新安畫多宗清(倪瓚)者,蓋漸師道先路也,”畫史上稱弘仁、髡殘、石濤、八大為畫壇“四僧”。代表革新的一派。清順治十三年(1656)由閩返歙,往西干五明寺。畫從宋元各家入手,萬崇倪瓚畫法,為新安畫派奠基人。畫師古人。更師造化。返歙后每歲必游黃山,以“江南真山水為稿本”,曾作黃山真景50幅,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之感。其《黃山松石圖》亦偉俊有致,不落陳規(guī)。所作《曉江風(fēng)便圖》寫浦口景色,筆墨賀勁,兼用側(cè)鋒,是其晚年代表作。行書法顏真卿,楷書學(xué)倪云林,得
生平概述
1610年明萬歷三十八年(庚戌)1歲俗姓江,名韜,字六奇;又名舫,字鷗盟。
1634年明崇禎七年(甲戌)25歲秋,為靈運詞壇畫扇,猶用黃公望法。此扇現(xiàn)藏上海汪氏家。上題:“甲戌秋寫為靈運詞壇。江韜。”
1639年明崇禎十二年(己卯)30歲3月,新安人李白四十壽辰,與李永昌、孫逸、汪度、劉上延五人聯(lián)畫《岡陵圖》卷為之祝壽。其《岡陵松屋》,自題“己卯春日為生白社兄壽,江韜”,鈐印“六奇”。從諸跋知此圖作于己卯年3月,作者皆新安人,故知此時已從杭郡遷回新安,而此前曾為杭郡諸生。
1645年清順治二年(乙酉)36歲徽州人金聲及其學(xué)生江天一集士民抗擊清兵,保衛(wèi)績溪、黃山諸地,分兵扼六嶺。至9月,御史黃澍降于清,引清兵入,徽遂破,金聲及江天一被俘而亡。金聲起兵抗清,徽州士民皆群起響應(yīng),參加戰(zhàn)斗,時亦在其中?;罩菔睾螅祀S師入閩,臨離歙時,與好友程守哭別于相公潭上,然后經(jīng)水路過杭州,到達福州。
1646年清順治
繪畫風(fēng)格
弘仁早年從學(xué)孫無修,中年師從蕭云從,從宋元各家入手,后來師法“元代四家”,尤崇倪瓚畫法,今所見作品如《清溪雨霽》、《秋林圖》、《古槎短荻圖》等,取景清新,都有云林遺意。就題畫詩中,也充分表露了他對倪瓚的崇拜,“迂翁筆墨予家寶,歲歲焚香供作師”。他在構(gòu)圖上洗練簡逸,筆墨蒼勁整潔,善用折帶皴和干筆渴墨,由于他從黃山、武夷諸名山勝景中汲取營養(yǎng),重視師法自然,因此,作品格調(diào)不同于倪瓚,少荒涼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直師造化,而別開生面,真實地傳達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他作的黃山諸景都不受倪瓚畫法約束,而深得寫生傳神之妙,富有生活氣息。如故宮博物院藏《西巖松雪圖軸》,筆法尖峭簡潔,意境偉峻秀逸,反映了他的自身風(fēng)貌。弘仁以畫黃山著名,“得黃山之真性情”,深得傳神和寫生之妙,筆墨蒼勁整潔,富有秀逸之氣,給人以清新的感受。與石濤、梅清成為“黃山畫派”中的代表人物。查士標(biāo)在題弘仁山水畫云:“漸公畫入武夷而一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