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納蘭性德
別名:納蘭成德
字:容若
號:楞伽山人
所處時代:清朝
民族族群:滿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655年1月19日
逝世日期:1685年7月1日
主要作品:《通志堂經(jīng)解》、《側(cè)帽集》、《飲水集》、《淥水亭雜識》等
主要成就:清詞三大家之一
旗籍:滿洲正黃旗
納蘭性德人物生平
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十二日,納蘭性德生于京師,自幼飽讀詩書,文武兼修,十七歲入國子監(jiān),被祭酒徐文元賞識,推薦給內(nèi)閣學士徐乾學。十八歲參加順天府鄉(xiāng)試,考中舉人。十九歲參加會試中第,成為貢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錯過殿試??滴跏迥辏?676年)補殿試,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賜進士出身。這一時期的納蘭性德發(fā)奮苦讀,拜徐乾學為師。在名師指導下,他于兩年中主持編纂了一部儒學匯編——《通志堂經(jīng)解》,深受皇帝賞識,為今后發(fā)展奠定基礎(chǔ)。他還把自己熟讀經(jīng)史的見聞感悟整理成文,編成四卷《淥水亭雜識》,當中包含歷史、地理、天文、歷算、佛學、音樂、文學、考證等等知識,表現(xiàn)出相當廣博的學識和愛好。
納蘭性德成為進士時年僅二十二歲,康熙愛其才,又因納蘭出身顯赫,家族與皇室沾親帶故(納蘭的母親出身愛新覺羅皇族;納蘭的曾祖父金臺吉是葉赫部貝勒,其妹孟古格格即是皇太極生母),故被康熙留在身邊授三等侍衛(wèi),不久后晉
納蘭性德主要影響
納蘭性德詞作現(xiàn)存348首(一說342首),內(nèi)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guān)于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jīng)歷,他的詞作數(shù)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贝送猓脑~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納蘭詞》在納蘭容若生前即產(chǎn)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身后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清家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王國維贊其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
納蘭性德歷史評價
納蘭性德雖然只有短短三十年生命,但他卻是清代享有盛名的大詞人之一。在當時詞壇中興的局面下,他與陽羨派代表陳維崧、浙西派掌門朱彝尊鼎足而立,并稱“清詞三大家”。
顧貞觀:容若天資超逸,悠然塵外,所為樂府小令,婉麗凄清,使讀者哀樂不知所主,如聽中宵梵唄,先凄惋而后喜悅。容若詞一種凄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
陳維嵩:飲水詞哀感頑艷,得南唐二主之遺。
周之琦:納蘭容若,南唐李重光后身也。予謂重光天籟也,恐非人力所能及。容若長調(diào)多不協(xié)律,小令則格高韻遠,極纏綿婉約之致,能使殘?zhí)茐嬀w,絕而復續(xù),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亞乎?
況周頤:容若承平少年,烏衣公子,天分絕高。適承元、明詞敝,甚欲推尊斯道,一洗雕蟲篆刻之譏。獨惜享年不永,力量未充,未能勝起衰之任。其所為詞,純?nèi)涡造`,纖塵不染,甘受和,白受采,進于沉著渾至何難矣。
王國維:納蘭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故能真切
納蘭性德軼事典故
納蘭與紅樓夢
轟轟烈烈的“紅學”研究已經(jīng)進行百載有余。其中有不少文宿巨匠參與研究,取得不少成果和進展。不但毛澤東對《紅樓夢》研究有評述,就是前溯百載,清代的皇帝、公子王孫也側(cè)身其中。但凡研究“紅學”的人對納蘭明珠和納蘭性德都會有所了解。
乾隆算得上是第一位紅學家。當和珅進呈《紅樓夢》,乾隆讀后即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一句話,把《紅樓夢》與納蘭家聯(lián)系起來。且不說此推論是否確鑿,天子首開一家之言,根據(jù)他的閱歷提示了兩事物間的聯(lián)系可能。納蘭家族和曹家都是清初到中期“康乾盛世”中人,相繼前后。他們的家世與經(jīng)歷,有許多共同之處,是那個時期的政治、文化現(xiàn)象的集中反映。
納蘭與曹雪芹
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祖父曹寅同入值宮禁,均為大內(nèi)侍衛(wèi)。據(jù)考,這種同事關(guān)系可能還非同一般。他們都極富文采,一個是滿洲貴族通過發(fā)奮勤學,成功加入到中原主流文化的行列。另一個是祖代家風,把成熟漢學帶入滿清皇朝。從兩個不同角度達到同工之妙
納蘭性德主要作品
市面上的納蘭詞集
《納蘭詞箋注》北京出版社 張秉戍箋注
《納蘭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草紉箋注
《納蘭性德詞新釋輯評》中國書店 葉嘉瑩主編 張秉戍箋注
《納蘭性德詞選》上海古籍出版社 張草紉箋注
《納蘭性德詞》上海古籍出版社
《納蘭詞》上海古籍出版社(書韻樓叢刊)
《納蘭的詞》華僑出版社 何雅苓箋注
《飲水詞箋?!愤|寧教育出版社 馮統(tǒng)一 趙秀亭箋校
《納蘭詞》燕山出版社
《納蘭詞》上海古籍出版社(書韻樓叢刊單行本)
《納蘭詞》浙江古籍出版社
《納蘭詞箋注(修訂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西風吹夢》(納蘭性德 項鴻祚 蔣春霖合集) 岳麓書社2002年
納蘭性德后世紀念
納蘭性德祖父尼雅漢從龍入關(guān),因征戰(zhàn)有功,被授予騎都尉世職,在京師西北皂甲屯一帶有圈地。皂甲屯原名皂角,以皂角樹而得名,附近曾出土金代石虎。元時期是皇家行營,史稱“皂角捺缽”。明設(shè)軍屯,稱皂角屯。皂甲屯西北角,有一處長方形莊院,名思源莊。皂角屯故老相傳,思源莊是明珠家的晾銀場,實際是鄉(xiāng)下收取租銀的莊園。順治三年(1646年)尼雅漢病故,其子鄭庫襲職,撫養(yǎng)年僅12歲的明珠長大成人。順治八年(1651年),明珠17歲進入鑾儀衛(wèi),同年,和被賜死的英親王阿濟格的五格格成婚。順治十一年(1655年)冬天,生下納蘭性德。思源莊一直是明珠和家人的一處鄉(xiāng)下郊園。20世紀70年代,思源莊還遺有圍墻殘跡和古井。
明珠在皂甲屯修建祖墳。思源莊成為停靈落腳的丙舍。思源莊西墻外是一條小河,河上有橋名思源橋,靈柩入葬都要經(jīng)過思源橋,才能進入墓地。思源莊既成丙舍,明珠就在墓地南面隔河重建新的莊園,當?shù)厝朔Q明府花園。明府花園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