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楊廷鑒
所處時代:明朝
出生地:南直隸武進(今江蘇武進)
出生日期:1603年
逝世日期:1665年
主要成就:擅長書法,為后世留有扇面等不朽佳作。
字號:字冰如,號靖山
人物介紹
(1603—1665)字冰如,號靜山,生于明萬歷癸卯(即1603年)10月27日辰時,卒于清康熙乙巳(即1665年)正月28日,享年62歲。是關西夫子東漢太尉楊震之后,楊震33世孫楊士英于南宋紹定年間自江西臨川移居前黃,世代耕讀傳家,他“自幼習勤苦,不好鮮衣紈綺”,1630年參加鄉(xiāng)試,這時楊廷鑒已以才品為常州公認第一,聲名日噪。他跟隨著名政治家、禮部尚書孫慎行和副都御史張清惠學習經(jīng)史,刻苦鉆研,尤以樹立品節(jié)敦勵廉恥為第一義,1642年楊廷鑒公車北上參加會試,正值張清惠特召入京,于是師生乘船并進,張對楊說“科名君自有之,吾輩相期更有遠大于此者”。1643年是明朝的最后一次會試,相傳楊赴京時繞道河南拜謁父親的好友、理學名家孫奇峰,遇到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于是被迫留在軍中為農(nóng)民軍寫“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均田免糧”等標語。后來楊廷鑒尋機脫身。8月參加廷試,楊廷鑒在太和殿回答皇帝提問時有“
先賢祠
明萬歷年間,常州府曾建“先賢祠”,定常州先賢自季札以下69人,后增至泰伯以下至百人,原有“布衣高璣,謝應芳,朱昱”三人被撤,蘇軾、楊時等外籍人士入選,這百賢包含常州府屬8縣賢人,但獨孤及,蕭統(tǒng)未能入祠,大學者李兆洛曾建議蕭統(tǒng)入祠。清同治年間曾重修“先賢祠”,祠設在今局前街小學東南角,原龍城書院故址,楊廷鑒位于第97位。過去常州的一些文人對楊廷鑒入先賢祠持譏諷態(tài)度,無錫人作詩嘲曰“賢字須教認得真,忠臣兩字寫分明,自從靜老歸祠后,不寫忠臣寫又臣?!爆F(xiàn)在常州的一些文史學者就據(jù)此認為先賢祠在無錫,這是很荒廖的,常州是府,無錫是縣,這先賢祠當然在常州,怎么會跑到無錫去呢?常州文史學者吳之光先生對先賢祠作過專門的調(diào)查研究。我們要客觀地評價楊廷鑒,楊生活在一個特殊的年代,有著特殊的經(jīng)歷,況且還有待考證這些經(jīng)歷的真實性,楊廷鑒在李自成農(nóng)民政權做過事,他的心靈受到農(nóng)民軍的洗禮,這是一件好事,他在清初短期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