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張氏
別名:溫成皇后,張皇后
所處時代:北宋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河南永安
出生日期:天圣二年(1024年)
逝世日期:皇佑六年正月八日(1054年)
謚號:溫成
封號:才人→修媛→美人→貴妃→皇后(追封)
張皇后人物生平
溫成皇后八歲時與姊妹三人俱入宮,由宮人賈氏撫養(yǎng)。及長,在一次酒宴上,溫成皇后出眾的姿容,優(yōu)美的舞姿,深深吸引了宋仁宗。溫成皇后性聰明便巧,寵冠后宮,勢動中外。仁宗因其是良家子,待遇異諸嬪御。慶歷二年五月,宋仁宗贈溫成父故石州軍事推官堯封為秘書監(jiān);溫成皇后長女安壽公主以母愛深得帝寵,其月薨,仁宗為之成服苑中,群臣奉慰殿門外。閏九月,仁宗贈溫成曾祖東頭供奉官文漸為寧州刺史,祖試校書郎穎為光祿少卿,外祖應(yīng)天府助教曹簡為秘書省著作佐郎,追贈三世,前此未有也。慶歷六年四月,仁宗進(jìn)封溫成皇后母安定郡君曹氏為清河郡夫人;七年五月,以其兄西頭供奉官、閤門祗侯張化基為密州觀察使。慶歷八年十月,溫成皇后用護(hù)駕功進(jìn)貴妃位。皇祐二年六月,仁宗贈溫成皇后母越國夫人曹氏曾祖旭為秘書丞,祖靖為祠部員外郎。
宋仁宗因溫成皇后所請想封其伯父張堯佐為宣徽南院使,結(jié)果遭到臺諫官的猛烈抨擊,包拯勸仁宗“斷以大義,稍割愛情”,不得已而
張皇后人物年表
康定元年(1040)前,累封清河郡君。
康定元年(1040),生皇三女安壽公主;十月,封才人。
慶歷元年(1041)十二月,進(jìn)封修媛。
慶歷二年(1042)五月,贈父故石州軍事推官(從八品)堯封為秘書監(jiān)(正四品),安壽公主薨;閏九月,贈曾祖東頭供奉官(從八品)文漸為寧州刺史(從五品),祖試校書郎(從八品)穎為光祿少卿(正六品),外祖應(yīng)天府助教(從九品)曹簡為秘書省著作佐郎(正八品);生皇四女寶和公主。
慶歷三年(1043)八月,寶和公主薨,降為美人;十一月初十,生皇八女幼悟。
慶歷四年(1044)三月,員外郎(正七品)、同判登聞鼓院張堯佐提點(diǎn)開封府諸縣鎮(zhèn)公事(正六品)。
慶歷五年(1045)四月,皇八女封鄧國公主,又改封齊國公主,尋薨。
慶歷六年(1046)四月,安定郡君曹氏為清河郡夫人。
慶歷七年(1047)五月,西頭供奉官(從八品)、合門祗侯張化基為密州觀察使(正五品);七月,戶部副使、祠部郎中(從六品
張皇后家族成員
外高祖父:曹曙,秘書丞(從七品)
外曾祖父:曹靖,祠部郎中(從六品)
外祖父:曹簡,祠部郎中(從六品)
父親:張堯封,中書令(正一品)、清河郡王(從一品)
母親:曹氏,安定郡君一清河國夫人一齊國夫人
伯父:張堯卿,太常少卿(正六品);張堯佐,宣徽南院使,贈太師(正一品)
兄長:張化基,安遠(yuǎn)軍節(jié)度使(從二品)
堂兄弟:張山甫,樞密副都承旨(正六品)
堂弟:張希甫,太常博士(正八品)、光祿寺丞(正八品)
堂弟:張正甫,光祿寺丞(正八品)、右侍禁(正九品)、合門祗侯
堂弟:張及甫,太常寺太祝(從八品)
侄婿:盛和仲,大理評事(正八品)
女兒:安壽公主、寶和公主、齊國公主
張皇后史書記載
《宋史·卷二百四十二·列傳第一》
張貴妃,河南永安人也。祖穎,進(jìn)士第,終建平令。父堯封,亦舉進(jìn)士,為石州推官卒。時堯封史堯佐補(bǔ)蜀官,堯封妻錢氏求挈孤幼隨之官,堯佐不收恤,以道遠(yuǎn)辭。妃幼無依,錢氏遂納于章惠皇后宮寢。長得幸,有盛寵。妃巧慧多智數(shù),善承迎,勢動中外。慶歷元年,封清河郡君,歲中為才人,遷修媛。忽被疾,曰:"妾姿薄,不勝寵名,原為美人。"許之。皇祐初,進(jìn)貴妃。后五年薨,年三十一。仁宗哀悼之,追冊為皇后,謚溫成。追封堯封清河郡王,謚景思。而堯佐因緣僥幸,致位通顯云。
《資治通鑒》
張妃(即張貴妃)怙寵上僣,欲假后蓋出游。帝使自來請,后與之,無靳色。妃喜,還以告,帝曰:“國家文物儀章,上下有秩,汝張之而出,外廷不汝置?!卞粦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