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武元衡
字號:字伯蒼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河南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
出生時間:758年
去世時間:815年
主要作品:《臨淮集》,《春興》,《贈道者》
主要成就:致力于削弱藩鎮(zhèn)割據(jù)
官職: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追贈:司徒
謚號:忠愍
人物生平
武元衡,字伯蒼,河南緱氏人。曾祖父武載德,是武則天的堂兄弟,官吏是湖州刺史。祖父武平一,善于寫文章,死時官吏是考功員外郎、修文館學(xué)士,事跡記載在《逸人傳》。
武元衡少時天資聰穎,才華橫溢。建中四年(公元784年),參加科舉考試,因詩賦文佳,金榜題名,位列進士榜首,后任華原縣令。德宗李適曾召見元衡,很欣賞他的才能,賜他擔(dān)任中央官吏中的要職——比部員外郎。因工作出色,一年內(nèi)連升三級,官至左司郎中,可參政議事,發(fā)布號令。貞元二十年(公元804年),武元衡遷升御史中丞,掌監(jiān)察執(zhí)法、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之事,常與德宗咨議國事,德宗稱贊:“這人真是有宰相的才能??!”
永貞元年(公元805年)正月,順宗即位。社會矛盾尖銳、政治出現(xiàn)危機。改革派(二王、劉、柳)王叔文派人游說元衡加入朋黨,他婉言謝絕。安葬德宗時,元衡擔(dān)任山陵儀仗使。監(jiān)察御史劉禹錫(革新派主要人物)請求充當(dāng)儀仗判官,因元衡與叔文不和,拒不答應(yīng)。王叔
人物軼事
武元衡與白居易早就有過二人以詩相唱和的經(jīng)歷。武元衡在西川時曾經(jīng)游玩前任西川節(jié)度使韋令公的舊宅園,園中池邊有一只很漂亮的孔雀,武元衡遂即興作詩一首,名為《孔雀》,詩曰: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動搖金翠尾,飛舞碧梧陰。上客徹瑤瑟,美人傷蕙心。會因南國使,得放海云深。此詩字里行間表達了詩人的同情之心,充滿了言外之思,感嘆人生的變遷。武元衡對自己的這首五律還算是比較得意,所以回到長安后他將此詩示于朝中大臣,于是引來了眾多詩人的唱和。白居易讀罷此詩覺得此詩對孔雀的描述不盡人如意,形象也不夠鮮明靈活,且情感不夠深沉透徹。因此白居易以詩相和,詩名為《和武相公感韋令公舊池孔雀(同用深字)》,詩曰:“索莫少顏色,池邊無主禽。難收帶泥翅,易結(jié)著人心。頂毳落殘碧,尾花銷暗金。放歸飛不得,云海故巢深。”韓愈、王建也以詩相和。韓愈作《奉和武相公鎮(zhèn)蜀時詠使宅韋太尉所養(yǎng)孔雀》:“穆穆鸞鳳友,何年來止茲。飄零失故態(tài),隔絕抱
文學(xué)作品
《春興》
《贈道者》
《山居》
《送崔判官使太原》
《贈歌人》
《康昌觀玉蕊花》
《秋夜寄江南舊游》
《秋思》
《塞下曲》
《春暮郊居寄朱舍人》
《送柳郎中裴起居》
《題故蔡國公主九華觀上池院》
文學(xué)成就
武元衡精于寫詩,是中唐有名的詩人,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詩人宰相。《舊唐書》記載,武元衡工于五言詩,很多人都傳抄他詩篇,配上樂曲傳唱。他一生寫了很多詩,原有《武元衡集》(又名《臨淮詩集》)十卷,《全唐詩》編入武元衡詩兩卷、191首?!度圃娡饩帯贰ⅰ度圃娎m(xù)拾》各補其一首?!短圃姸⒓摇贰ⅰ短莆迨以娂贰短迫税偌以姟返?,都收編有他的詩篇。武元衡的詩,以藻麗綺麗、琢名精妙著稱。
家庭成員
曾祖父:武載德,湖州刺史,武則天的堂兄弟。
祖父:武甄,又名武平一,文人學(xué)士,曾任考功員外郎。
父親:武就,殿中侍御史,追贈吏部侍郎。
從弟:武儒衡,兵部侍郎。
兒子:武翊黃,唐朝元和狀元。
人物評價
魏泰在《臨漢隱居詩話》中指出:“武元衡律詩勝古,五字句又勝七字?!?/p>
晚唐詩人張為在其所著的《詩人主客圖》中稱武元衡與白居易齊名,劉禹錫尚在其下。評論詩人的流派,以白居易、孟云卿、李益、孟郊、鮑容、武元衡6人為主,其余為客,每人名下摘句舉例,各有標(biāo)目,分附入室、升堂、及門等,把武元衡奉為“瑰奇美麗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