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郁達夫

    (中國作家)
    更新時間:2018-09-27 15:15

    郁達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達夫,幼名阿鳳,浙江富陽人,中國現(xiàn)代作家、革命烈士。郁達夫是新文學團體“創(chuàng)造社”的發(fā)起人之一,一位為抗日救國而殉難的愛國主義作家。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同時,還積極參加各種反帝抗日組織,先后在上海、武漢、福州等地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其文學代表作有《懷魯迅》、《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等。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八月二十九日,郁達夫被日軍殺害于蘇門答臘叢林。195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追認郁達夫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證書。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郁達夫

    別名:郁文、蔭生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富陽

    出生日期:1896年12月7日

    逝世日期:1945年9月17日

    職業(yè):作家

    畢業(yè)院校:東京帝國大學

    信仰:共產(chǎn)主義

    主要成就:文學創(chuàng)作、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

    代表作品:《沉淪》《故都的秋》《春風沉醉的晚上》《過去》《遲桂花》

    配偶:王映霞

    人物生平

    2

    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十二月七日,郁達夫出生于浙江省富陽市滿州弄(現(xiàn)更名達夫弄)的知識分子家庭。

    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郁達夫的父親去世,家庭陷入了窘迫的境地。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郁達夫進入私塾讀書。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就讀富陽縣立高等小學。

    清宣統(tǒng)二年(1910年),郁達夫與徐志摩、厲麟似一同考入杭州府中學堂,后又到嘉興府中學和美國教會學堂等校學習。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郁達夫進入蕙蘭中學讀書;在這一時期,開始創(chuàng)作舊體詩,并向報刊投稿。

    民國元年(1912年),考入浙江大學預科,卻因參與學潮被校方開除。

    民國二年(1913年),郁達夫隨長兄郁華(郁曼陀)赴日本留學。

    民國三年(1914年)七月,考入日本東京第一高等學校醫(yī)科部,并開始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

    民國五年(1916年),改讀法學部政治學科。

    民國六年(1917年)七月,畢業(yè),十一月進入東京帝國大學經(jīng)濟學部學習,留學期間,郁

    展開閱讀全文 ∨

    文學成就

    3

    文學創(chuàng)作階段特色

    中期:1933年-1938年。這個時期,是郁達夫思想的一個低潮期,由于國民黨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極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種落后的“名士”風度,留連往返于山林江湖。這就充分暴露出他作為從封建舊營壘中出來的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的弱點——軟弱性和妥協(xié)性。但是,我們還應該看到他憎惡現(xiàn)實,不愿同流合污,才逃遁的這一面。

    晚期:1938年-1945年。1938年春,郁達夫參加了政治部第三廳的抗日宣傳工作,他用筆參加戰(zhàn)斗,寫下了許多政論文章,用自己熱情的聲音來鼓舞人們戰(zhàn)斗。

    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自敘傳”色彩

    郁達夫的散文無一例外是“自我的表現(xiàn)”,而且是“自敘傳”式的自我表現(xiàn),是最為坦誠、露骨的自我表現(xiàn)。在郁達夫看來,小說帶有作家的自敘傳,“現(xiàn)代的散文,卻更是帶有自敘傳的色彩。”其作品《還鄉(xiāng)記》《還鄉(xiāng)后記》和小說《遲桂花》,都運用大量內(nèi)心獨白式的抒情、描寫、記敘,錯落有致,感情真摯,打上有很深的個人印記。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4

    中國前文聯(lián)主席夏衍:達夫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愛國是他畢生的精神支柱。

    政務活動家胡愈之:在中國文學史上,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的名字,在中國人民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紀念碑上,也將永遠銘刻著郁達夫烈士的名字。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國際知名文化研究學者李歐梵:與郭沫若所代表的叛逆、反抗、英雄式的“普羅米修斯型”浪漫主義者相比,郁達夫可說是消極感傷的“維特型”的代表,《沉淪》中的主人公,可以說正好符合這一類型人物的特質——“多情和神經(jīng)質”、“憂郁成疾和宿命論者”。

    郁達夫兒子郁飛:我的父親是一位有明顯優(yōu)點,也有明顯缺點的人,他很愛國家,對朋友也很熱心,但做人處世過于沖動,以至家庭與生活都搞得很不愉快。他不是什么圣人,只是一名文人,不要刻意美化他,也不要把他丑化。

    郁達夫的好友、藝術大師劉海粟:達夫感情飽滿細膩,觀察深切,才思敏捷,古典文學、西洋文學根基都雄厚。從氣質上來講,他是個杰出的抒情詩人,散文和小說不過是詩歌的

    展開閱讀全文 ∨

    軼事典故

    5

    生死迷局

    由于郁達夫的失蹤太過詭秘,關于他的生死至今仍像謎一般沒有解開。

    較為流行的一種說法緣于1946年8月8日,邵宗漢先生從棉蘭蘇門答臘聯(lián)軍總部情報處所獲取的消息。該消息證實,聯(lián)軍當局在日本戰(zhàn)犯口中得知郁達夫于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憲兵槍殺,同時被害者尚有歐洲人數(shù)名,遺骸埋在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然而,這一說法卻有個重大的疑點難以解釋,即有研究者曾翻閱棉蘭法庭的審訊記錄,卻完全尋覓不到有關郁達夫(趙廉)的蛛絲馬跡。如果此說成立,那么郁達夫和同時遇害的幾位歐洲人的被埋地點也應該很清楚,可是,郁達夫的遺骸在整個東南亞都找不到,所以這種說法的可靠性未能得到證實。

    戀愛經(jīng)歷

    文學與戀愛,在郁達夫是互為表里的。戀愛的激情,本來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觀其一生,無時不在飛揚著由戀愛所激發(fā)的才情,然后表現(xiàn)到文學的創(chuàng)作之上,寫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同樣,他的戀愛經(jīng)歷也如同他的文學名篇一樣,煥發(fā)著迷人的光彩

    展開閱讀全文 ∨

    親屬成員

    6

    母親

    郁達夫母親陸氏的娘家,在浙江富陽城西十多里的宵井栗園里村,那一帶不但有著郁家的祖墳和墳山,還有些先人的世交故友,她嫁到富陽街上的郁家也是有著久遠的淵源的。郁達夫幼年喪父,與兩兄一姐全賴母親陸氏撫養(yǎng)。

    妻子

    郁達夫結過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別是:孫荃、王映霞、何麗有。此外,在新加坡時,還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

    子女

    孫氏生育4人:郁龍兒、郁天民、郁黎民、郁正民。

    王氏生育5人:郁飛、郁靜子、郁云、郁亮、郁荀。

    何氏生育2人:郁大亞、郁美蘭。

    郁達夫詩詞

    7

    1、藝術家是美的事物的創(chuàng)造者。

    2、只有這大自然,這終古常新的蒼空皎月,這晚夏的微風,這初秋的清氣,還是你的朋友,還是你的慈母,還是你的情人,你也不必再到世上去與那些輕薄的男女共處去,你就在這大自然的懷里,這純樸的鄉(xiāng)間終老了吧。 出處:春風沉醉的晚上

    3、一個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渾渾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點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出處:故都的秋

    4、在艱苦奮斗的環(huán)境中鍛煉出來的文人,總比生長在溫暖逸樂的環(huán)境中的人,要堅強偉大。

    5、一江秋水,依舊是澄藍澈底。兩岸的秋山,依舊在裊娜迎人。蒼江幾曲,就有幾簇葦叢,幾彎村落,在那里點綴。你坐在輪船艙里,只須抬一抬頭,劈面就有江岸烏桕樹的紅葉和去天不遠的青山向你招呼。 出處:煙影

    6、人的情感,人的理智,這兩重靈性的發(fā)達與天賦,不一定是平均的。有些人,是理智勝于情感,有些人是情感溢于理智。

    7、知識我不要,名譽我也不要,我只要一顆安慰我、體諒我的心 出處:沉淪

    8、我愿把壽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換得一個三分之一的零頭。 出處:故都的秋

    9、半痕新月,斜掛在西天角上,卻似仙女的蛾眉,未加翠黛的樣子 出處:沉淪

    10、象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種落蕊,早晨起來,會鋪得滿地。腳踏上去,聲音也沒有,氣味也沒有,只能感出一點點極微細極柔軟的觸覺。掃街的在樹影下一陣掃后,灰土上留下來的一條條掃帚的絲紋,看起來既覺得細膩,又覺得清閑,潛意識下并且還覺得有點兒落寞,古人所說的梧桐一葉而天下知秋的遙想,大約也就在這些深沈的地方。 出處:故都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