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孔融
別稱:孔北海、孔少府
字號:字文舉
所處時代:東漢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魯國
出生時間:153年
去世時間:208年9月26日
主要作品:《孔北海集》
主要成就:在北海六年,頗有政績
官職:北海國相、少府、太中大夫等
地位:建安七子之一
典故:孔融讓梨
人物生平
孔融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孫。他的七世祖孔霸是漢元帝的老師,官至侍中。父親孔宙,曾任太山都尉。他少年時便有突出的才能,受到名士李膺的贊許。
孔融十三歲時,孔宙去世,孔融悲痛過度,需要人扶才能站起來,州里因而稱贊他的孝行。他天性好學(xué),博覽群書。名士張儉為中常侍侯覽所記恨,密令要州郡捉拿張儉。張儉與孔融兄長孔褒是好友,于是逃到孔褒家中,孔褒卻不在。當(dāng)時孔融年僅十六歲,張儉認(rèn)為孔融年輕,并沒有告訴他自己的處境??兹诳匆姀垉€窘迫的樣子,對張儉說:“哥哥雖然在外未歸,我難道不能為您的東道主嗎?”因此留張儉住在自己家。
后來事情泄漏,自國相以下的人,都秘密的壓下此事,張儉得以逃脫,孔褒、孔融則被逮捕入獄。但不知他們二人是誰獲罪。孔融說:“收容匿藏張儉的是我,有罪歸我?!笨装f:“張儉來找我,不是弟弟的罪過,罪在我,我心甘情愿?!惫倮魡査麄兊哪赣H,母親說:“年長的人承擔(dān)家事,罪責(zé)在我?!币婚T都爭著赴死,郡縣遲疑不能
主要成就
孔融是東漢末年一代名儒,繼蔡邕為文章宗師,亦擅詩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賞孔融文辭,在他死后曾懸賞征募他的文章,把孔融與王粲、陳琳、徐干、阮瑀、應(yīng)玚、劉楨六位文學(xué)家相提并論,列為“建安七子”。說道“孔融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辭,至于雜以嘲戲。及其所善,揚(yáng)(揚(yáng)雄)、班(班固)儔也。”
據(jù)《后漢書》載,孔融有詩、頌、碑文、論議、六言、策文、表、檄、教令、書記共二十五篇。但這為數(shù)有限的遺文,后世又有所散佚,大多只是片斷流傳,其中詩歌僅存八首。
孔融的文章以議論為主,內(nèi)容大抵為伸張教化,宣揚(yáng)仁政,薦賢舉能,評論人物,多針對時政直抒己見,頗露鋒芒,個性鮮明。在藝術(shù)上,文句整飭,辭采典雅富贍,引古論今,比喻精妙,氣勢充沛?,F(xiàn)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詩,孔融散文的特色是以文筆的犀利詼諧見長。
總體來看,他的散文講究辭藻的華美和字句的對稱,具有濃重的駢儷氣息,這是孔融有別于同時其他作家的地方。同時人們指出他的
人物評價(jià)
李膺:高明必為偉器。
陳登:博聞強(qiáng)記,奇逸卓犖,吾敬孔文舉。
禰衡: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余子碌碌,莫足數(shù)也。
曹操:世人多采其虛名,少於核實(shí),見融浮艷,好作變異,眩其誑詐,不復(fù)察其亂俗也。
曹丕: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干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東平劉楨公干,斯七子者,于學(xué)無所遺,于辭無所假,咸以自騁驥騄于千里,仰齊足而并馳。以此相服,亦良難矣。
司馬彪:融在北海,自以智能優(yōu)贍,溢才命世,當(dāng)時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許大志,且欲舉軍曜甲,與群賢要功,自於海岱結(jié)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事方伯、赴期會而已。然其所任用,好奇取異,皆輕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謬為恭敬,禮之雖備,不與論國事也。高密鄭玄,稱之鄭公,執(zhí)子孫禮。及高談教令,盈溢官曹,辭氣溫雅,可玩而誦。論事考實(shí),難可悉行。但能張磔網(wǎng)羅,其自理甚疏。租賦少稽,一朝殺五部督郵。奸民污吏,猾亂朝市,亦不能治。
張璠:融在郡八年
親屬成員
孔子,孔融的二十世祖。
孔霸,孔融的七世祖,為漢元帝之師,官至侍中。
孔賢
孔宙,字季將,官至泰山都尉。
孔彪、孔立(一作孔翊)、孔麟
孔融兄弟共有七人:孔褒、孔晨、孔謙、孔昱,其余二人名不詳。
孔氏,嫁給羊衜
另有二子,名不詳。
史料記載
《后漢書·卷七十·鄭孔荀列傳第六十》
《三國志·卷二十二·魏書二十二·桓二陳徐衛(wèi)盧傳第二十二》
《東觀漢記》、《后漢紀(jì)》、《資治通鑒》等都有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