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崔瑗
國籍:中國
出生地:河北省安平縣
出生日期:公元77年
逝世日期:公元142年
職業(yè):書法家、文學家、學者
信仰:儒家
代表作品:《南陽文學官志》《座右銘》
家族成員:父親:崔骃 兒子:崔寔
交游:馬融、張衡
人物生平
崔瑗,字子玉,東漢安平(今河北省安平縣)人。生于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卒于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年六十六歲。他是東漢著名學者崔骃的中子。早孤,銳志好學。崔瑗年四十余,始為郡吏,后因事觸法被囚于東郡發(fā)干縣(今山東冠縣縣境東部)獄中。當時的獄管,精通禮學,每次提訊時,崔瑗都順便請教一二。不久獲釋,為度遼將軍鄧遵所征召。稍后,鄧遵因案被誅,崔瑗因此被免職。之后車騎將軍閻顯征召崔瑗,當時閻太后臨朝稱制,先是令安帝廢太子(即后來的漢順帝劉保)為濟陰王,以北鄉(xiāng)侯嗣,崔瑗深知此舉不合正道法度,預料到閻顯終究會招來禍害,想加以勸阻。哪知閻顯日日沉醉,不得面見,便請陳禪代為轉告,陳禪猶豫不敢說,沒多久北鄉(xiāng)侯死,順帝即位,閻顯兄弟伏誅,崔瑗連坐遭到斥退,于是辭歸,從此不應州郡征辟。大將軍梁商征召崔瑗,崔瑗以疾懇辭。當年年中被舉為茂才,遷汲縣令,視事七年,為當?shù)亻_稻田數(shù)百頃,長老用歌頌贊:“上天降神
主要成就
崔瑗工書,尤善章草,師承杜度,書史上并稱“崔杜”,梁·袁昂《古今書評》中說:“崔子玉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絕望之意”。他對后代草書的影響最大,張芝即取法崔,杜而成為漢代草書的集大成者。
崔瑗的《草書勢》是我們迄今可以見到的第一篇專論書法藝術的文章。它的出現(xiàn),表明書法進入了一個自覺時期,書法脫離了作為學術與文字附庸的地位,而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這種自覺是隨著草書的成熟而出現(xiàn)的,由于草書的筆畫和形態(tài)比較自由,較之篆,隸,草書更富于飛動變化的形態(tài)美,也更易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主觀因素,因而中國書論的開端不在討論篆,隸,而正是圍繞著對草書的評價而的?!恫輹鴦荨吩瓡沿弧稌x書-衛(wèi)恒傳》引衛(wèi)恒《四體書勢》中保留了《草書勢》的全文,其中雖然很可能有經(jīng)衛(wèi)恒修潤的地方,然其基本思想和主要詞句顯出崔瑗之手。
人物評價
《文心雕龍·哀吊》:“崔瑗哀辭,始變前式。然履突鬼門,怪而不辭,駕龍乘云,化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頗似歌謠,亦仿佛乎漢武也?!?/p>
《文心雕龍·頌贊》:“崔瑗《文學》,蔡邕《樊渠》,并致美于序,而簡約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