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薛禮
別稱:薛仁貴
字號:字仁貴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河?xùn)|道絳州龍門縣
出生時間:614年
去世時間:683年3月24日
主要作品:《周易新注本義》
主要成就:大破九姓鐵勒,降服高句麗,云州大捷
官職:右領(lǐng)軍衛(wèi)將軍、檢校代州都督
爵位:平陽郡公
追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
人物生平
薛仁貴名禮,字仁貴,以字行于世。他生于隋煬帝大業(yè)九年(614年),出身于河?xùn)|薛氏南祖房,是南北朝時期劉宋、北魏名將薛安都的后代。其曾祖父薛榮、祖父薛衍、父親薛軌,相繼在北魏、北周、隋朝任官。
薛家因薛軌早逝而家道中落。薛仁貴少年時家境貧寒、地位卑微,以種田為業(yè)。他準備遷葬先輩的墳?zāi)?,其妻柳氏說:“有出眾的才干,要等到機遇才能發(fā)揮。如今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遼東,招募驍勇的將領(lǐng),這是難得的時機,您何不爭取立功揚名?富貴之后回家,再遷葬也不算遲。”薛仁貴應(yīng)允,于是去見將軍張士貴應(yīng)征,自此步入軍旅。
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李世民命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張亮、遼東道行軍大總管李勣分別率領(lǐng)水、陸兩軍,進攻高句麗。次年二月,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三月,在遼東安地戰(zhàn)場上,郎將劉君邛被高句麗軍團團圍困,無法脫身。在此危難時刻,薛仁貴單槍匹馬、挺身而出,直取高句麗一將領(lǐng)人頭,將其首級懸掛于馬上。高句麗軍觀之膽寒,
主要成就
薛仁貴自唐太宗貞觀(627年—649年)末年投軍,在安市城擊破高句麗。顯慶三年(658年),于貴端城(位于今遼寧渾河一帶)再次擊敗高句麗軍。次年,與高句麗大將溫沙門戰(zhàn)于橫山、石城等地。十二月,在黑山擊敗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龍朔元年(661年),大敗九姓鐵勒。乾封元年(666年),參與滅亡高句麗。永淳元年(682年),又于云州之戰(zhàn)擊破突厥。
人物評價
李世民:朕舊將并老,不堪受閫外之寄,每欲抽擢驍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卿也。(《舊唐書》引)
李治:①卿身先士卒,奮不顧命,左沖右擊,所向無前,諸軍賈勇,致斯克捷。(《舊唐書》引)②往九成宮遭水,無卿已為魚矣。卿又北伐九姓,東擊高麗,漢北、遼東咸遵聲教者,并卿之力也。卿雖有過,豈可相忘?有人云卿烏海城下自不擊賊,致使失利,朕所恨者,唯此事耳。(《舊唐書》引)
賈言忠:薛仁貴勇冠三軍,名可振敵。(《舊唐書》引)
王棨:丑虜侵塞,將軍耀威。弓一彎而天山未定,箭三發(fā)而鐵勒知歸。驍騎來時,疊利鏃以連中;宮人祭處,收黃塵而不飛。始夫寇犯朔方,檄傳邊壤。高宗乃將鉞斯授,仁貴而君恩是仗。初持漢節(jié),鷹揚貔虎之威;爰臂燕弧,肉視豺狼之黨。軍壓亭障,營臨塞垣。九姓猶憑其桀驁,六鈞亦昧於戎蕃。既而胡兵鳥集,賊騎云屯。將軍於是勇氣潛發(fā),雄心自論。拈白羽以初抽,手中雪耀;攀雕鞍而乍逐,磧里星奔。由是控彼烏號,伸茲猿
家庭成員
據(jù)《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記載,河?xùn)|薛氏為蜀漢蜀郡太守薛永之后,薛永之子薛齊因蜀亡而遷至河?xùn)|汾陰。薛齊長子薛懿生有三子,分為三房,其中次子薛雕號“南祖”。薛雕的四世孫為北魏河?xùn)|王薛安都。薛安都的六世孫即為薛仁貴。
薛衍(北周御伯中大夫)
表格參考資料:
柳氏,民間稱柳金花、柳銀環(huán)、柳英環(huán)或柳迎春,或出身于“河?xùn)|柳氏”。
墓葬遺址
參見:薛仁貴墓
薛仁貴墓位于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城東北蔭山與橫交界的平山口之北,墓地已無墳跡可尋,現(xiàn)僅存石坊一座,東向而立。
石坊由三塊整石建成,兩邊石柱為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只。坊額為一條石橫穿石柱,正面鐫刻"重修唐朝名將薛仁貴之墓",背面有小楷鐫刻“山東兗州濟寧州嘉祥縣奉巡兗西道并撫兩院明文知縣王懷德、典史劉熙詔、儒學(xué)教諭彭允芳,訓(xùn)導(dǎo)曲遷梧、張燕翼,大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歲次丁未夏六月上旬吉日立”等字。據(jù)當(dāng)?shù)厝罕姺从?,石坊?0米處,曾有墓石露出,后被覆埋。
此坊為明萬歷三十五年(1579年)建,全坊由三塊整石構(gòu)成,兩邊石柱呈方形,柱頂各雕石獅一只,坊額為一條石,橫穿兩柱正面攜刻“重修唐朝名臣薛仁貴之墓”;背面寫著重修、人和年代。舊縣志有載。但不知前人以何據(jù)謂此墓為薛仁貴墓,待考。1985年濟寧市人民政府公布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