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dāng)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甘肅省名人 > 甘肅省名人 > 李晟簡介

    李晟

    (唐代中期名將)
    更新時間:2019-02-17 16:30

    李晟(727年-793年),字良器,洮州臨潭(今屬甘肅)人,唐朝宰相、軍事家。李晟原為邊鎮(zhèn)裨將,以戰(zhàn)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zhèn)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后來,李晟入朝任右神策軍都將。建中二年(781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zhèn)。建中四年(783年),涇原兵變,李晟前往奉天勤王,加尚書左仆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京畿、渭北、鄜坊、商華兵馬副元帥。興元元年(784年),李晟收復(fù)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zhèn)節(jié)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貞元三年(787年),李晟被罷去兵權(quán),改封太尉。貞元九年(793年),李晟去世,追贈太師,謚號忠武。

    目錄

    基本資料

    1

    本名:李晟

    別稱:李西平

    字號:字良器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人

    出生地:洮州臨潭

    出生時間:727年

    去世時間:793年

    主要成就:討伐河朔三鎮(zhèn),平定朱泚之亂

    官職:太尉、中書令、三鎮(zhèn)節(jié)度使

    爵位:合川郡王→西平郡王

    謚號:忠武

    人物生平

    2

    李晟出身軍伍世家,十八歲便投身軍旅,隨河西節(jié)度使王忠嗣征討吐蕃。他身高六尺,勇武絕倫,善于騎射,曾一箭射殺吐蕃猛將,名揚軍中。

    廣德元年(763年),李晟被鳳翔節(jié)度使高升召入鳳翔軍,補任為列將。他平定疊州羌、宕州連狂羌叛亂,累功升至左羽林大將軍。后來,李晟又討平黨項羌,因功加授特進(jìn)、光祿卿,不久又改授太常卿。

    大歷四年(769年),吐蕃進(jìn)犯靈州(治今寧夏靈武西南)。李晟時為鳳翔右軍都將,率一千士卒兵出大震關(guān)(在今陜西隴縣西),直奔臨洮。他屠滅吐蕃定秦堡(在今甘肅臨潭),生擒堡帥慕容谷鐘,迫使吐蕃解除靈州之圍,被授為開府儀同三司、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涇原四鎮(zhèn)北庭都知兵馬使。

    大歷八年(773年),鳳翔節(jié)度使馬璘被吐蕃軍圍困于鹽倉(在今甘肅涇川西北)。李晟率部橫擊吐蕃,在亂軍之中救出馬璘,因功獲封合川郡王。他威名遠(yuǎn)振,引起馬璘的忌憚,被遣入京中為宿衛(wèi),擔(dān)任右神策軍都將。

    大歷十四年(779年),唐德宗繼位,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3

    李晟性疾惡,臨下明,善知部下之長;敢犯言直諫,盡大臣之節(jié);治軍嚴(yán)明,賞罰必信。在作戰(zhàn)指揮上,不畏強敵,善激勵士氣,團(tuán)結(jié)友軍,謀定后戰(zhàn),身先士卒,臨敵應(yīng)變,政治攻心與軍事打擊并用,因而能克復(fù)長安,立不世之功。史書稱他“器偉雄才”,“長于應(yīng)變”,為維護(hù)唐王朝的統(tǒng)一做出了重大貢獻(xiàn)。

    唐德宗李適在詔書多次對李晟大加贊揚:

    功與時并,才為代生,茍?zhí)N其材,遇其時,尊主庇人,何代不有?在中宗則桓彥范等著匡戴之績,在玄宗則劉幽求等申翼奉之勛,在肅宗、代宗則郭子儀等掃殄氛祲。今則李晟等保寧朕躬,咸盡力肆勤,光復(fù)宗祏,繼之前烈,夫豈多謝。(《畫中宗以后功臣於凌煙閣詔》)

    天祚我邦,是生才杰,稟陰陽之粹氣,實山岳之降靈。宏濟(jì)患難,保佑王室;掃蕩氛蹋,廓清上京。忠誠感于人神,功業(yè)施于社稷,匡時定亂,實賴元勛。(《答李晟遺表手詔》)

    李晟希代特生,乘時間出,高明稟忠厚之楨,□故得擁是旄幢,徇於封略,旋師中冀,討孽上京。一鼓而

    展開閱讀全文 ∨

    后世地位

    4

    公元789年(貞元五年),唐德宗命人將李晟的畫像掛在凌煙閣上。

    公元1123年(北宋宣和五年),宋室依照唐代慣例,為古代名將設(shè)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晟。

    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李晟亦位列其中。

    1388年(洪武二十一年),明太祖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李晟。

    個人作品

    5

    《全唐文》收錄有李晟的奏疏兩篇:《諫赦李懷光疏》、《誅田希鑒獻(xiàn)狀》。

    軼事典故

    6

    李晟隨王忠嗣征討吐蕃,遇到一吐蕃猛將守城抵抗,殺傷大批唐軍。王忠嗣大怒,招募軍中善射士卒。李晟應(yīng)召而去,一箭射死蕃將,三軍振奮。王忠嗣厚加賞賜,撫著李晟的背,夸贊道:“真是個萬人敵啊?!?/p>

    李晟與馬燧、李抱真合并攻打田悅。李抱真聽聞朱滔、王武俊倒戈圍困趙州,分兵兩千去戍守邢州(時為昭義軍所轄,治今河北邢臺)。馬燧大怒,欲引兵返回河?xùn)|。李晟勸解道:“我們?nèi)朔钤t討賊,邢州與趙州相鄰,現(xiàn)在叛軍攻打趙州,邢州也不得安寧。李公雖然分兵守衛(wèi),但其麾下精兵驍將都留在這里,于戰(zhàn)局并沒有多少影響。您急著退兵,又將國事置于何地?”馬燧豁然醒悟,主動前往李抱真營中,與其拋棄前嫌。

    李晟每次作戰(zhàn)都要身穿錦制皮衣、戴繡花彩帽,在陣前指揮。李懷光告誡李晟道:“身為將帥應(yīng)當(dāng)行事慎重,你穿的這么招眼,不是會成為敵人攻擊的目標(biāo)嗎?”李晟卻道:“我長期在涇原前線,得軍中將士畏服。我就是想讓他們認(rèn)出我來,讓他們感到害怕。”

    李晟在鳳翔

    展開閱讀全文 ∨

    家庭成員

    7

    高祖:李芝,贈隴州刺史。

    曾祖:李嵩,贈澤州刺史。

    祖父:李思恭,隴右軍裨將,贈幽州大都督。

    父親:李欽,隴右軍裨將,贈太子太保。

    母親:王氏,贈代國夫人。

    兒子

    李晟共有十五個兒子,其中出名的有李愿、李憲、李愬、李聽。

    李愿,檢校司空,兼河中尹,河中節(jié)度使。

    李聰,早卒。

    李總,早卒。

    李愻,左神武軍大將軍。

    李憑,歷任諸衛(wèi)大將軍。

    李恕,太子洗馬、少卿監(jiān)。

    李憲,檢校左散騎常侍、嶺南節(jié)度使。

    李愬,鳳翔、隴右節(jié)度使,上柱國,涼國公,檢校左仆射。

    李懿,渭南尉。

    李聽,檢校司徒、涼國公。

    李惎,右龍武大將軍。

    李殷,嵐州刺史。

    李侗,早逝。

    李伷,早逝。

    李偕,早逝。

    女兒

    李晟至少有兩個女兒:

    李氏,嫁工部侍郎張彧。

    李氏,嫁刑部侍郎崔樞。

    墓葬紀(jì)念

    8

    主詞條:李晟墓

    李晟墓在今陜西省高陵縣白象村渭水橋北端偏東處,即當(dāng)年平定朱泚時駐軍之地。冢為圓錐形夯土堆,高5米,直徑15米,現(xiàn)距渭水僅25米,部分墓道已陷落渭水中。墓前原有石碑一通,裴度撰文,柳公權(quán)書字,俗稱“三絕碑”。明代為防止碑身掉于渭水中,已遷碑于冢西北約200米處,迄今完整。墓前尚有明清時修墓冢碑三通,另有明刻石獅一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