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趙壽山
別名:趙生齡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陜西戶縣
出生日期:1894年(甲午年)11月21日(農歷)
逝世日期:1965年(乙巳年)6月20日
職業(yè):司令、省長
畢業(yè)院校:陜西陸軍測量學校
信仰:三民主義、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中條山血戰(zhàn)日寇
逝世地點: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生平
趙壽山(1894年—1965年)原名趙生齡,字杜亭,戶縣定舟村人。出生貧農家庭,幼年喪父,靠母撫養(yǎng)。16歲便立志報國,考入陜西陸軍小學。辛亥革命后,轉入陸軍測量學校,于1915年畢業(yè)。先在馮玉祥部任地形教官、少校參謀;后到楊虎城部任排長、軍事教官、營長等職。
1926年1月,趙壽山隨楊虎城將軍堅守西安八個月,打退北洋軍閥吳佩孚部劉鎮(zhèn)華的圍攻。楊虎城部改編,趙任第二混成團團長。1930年5月,蔣(介石)、馮(玉祥)、閻(錫山)中原大戰(zhàn),楊部參加對馮、閻作戰(zhàn),趙升任旅長,年底任綏靖司令。趙到陜南,擊潰收編了盤據地方的軍閥部隊,消滅了土匪王山春,但也殺害了當地一些共產黨人。
1935年秋,紅四方面軍由鄂豫皖蘇區(qū)轉移川陜,趙旅被其擊潰,趙壽山遂與四方面軍密定了互不侵犯協定。1936年春,蔣介石調趙部到陜北進攻紅軍,趙壽山非??鄲?,以到外地看病為名,觀察形勢。他到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目睹“一二·九”救亡
大事年表
1894年11月12日生于陜西戶縣北鄉(xiāng)定舟村。
1909年考入陜西陸軍小學。
1911年入西北大學預科,后轉入陜西陸軍測量學校學習。
1917年秋在陜西靖國軍司令部任科員。
1919年到北京,在馮玉祥部第十六混成旅任上尉參謀。
1921年任少校參謀、教官。
1924年春,趙壽山加入楊虎城部隊。西安事變時,趙壽山參與指揮第十七路軍的軍事行動,事變后任第十七師師長。第十七師駐防三原期間,趙壽山給紅軍支援了大量武器彈藥和其他物資。
1926年11月在國民軍聯軍第十軍二師混成團任團長。
1929年11月任國民黨軍第十七路軍十七師五十一旅旅長。
1930年12月所部進駐漢中。
1932年10月后與紅四方面軍建立聯系,訂立互不侵犯的秘密協定,維護與紅軍合作的局面。
1935年10月起,先后到北平、南京、上海,結識進步人士,逐步接受中國共產黨關于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的主張。
1936年,曾向楊虎城建議聯共反蔣抗日。西安事變時,他
人物事跡
70年前,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發(fā)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趙壽山作為17路軍的核心人物參加了這一偉大事件。
1935年10月,時任17路軍17師51旅旅長的趙壽山借看病之名向楊虎城請假離開部隊,先后到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觀察形勢。期間,他經常接觸楊明軒、趙葆華、楊曉初、李馥清、韓述之等進步人士。通過學習閱讀進步書籍和與他們交流,思想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明確了反蔣聯共抗日的救國方向和辦法。
1936年10月,趙壽山回到陜西。他在西安事變前與楊虎城最后的一次談話中,提出了捉蔣的大膽想法。
1936年12月11日晚9時許,楊虎城派小車將趙壽山接到綏靖公署住所。趙壽山剛進門,見到楊的秘書王居仁和警務二旅旅長孔從洲,就問楊找他有何事,王成仁說:“主任要親自對你講。”此時,趙已知道有行動,他見孔從洲在一旁低頭沉思,就說:“從洲,請你給我找一張西安市的地圖來?!笨渍f:“我這里帶的有?!彪S手從衣袋里掏出一張圖。趙壽
公祭大會
1965年6月23日,首都各界在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公祭大會。朱德等主持公祭,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劉寧一在悼詞中說,1936年,趙壽山將軍響應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zhàn)線政策的號召,在迫使蔣介石聯共抗日的西安事變中,起了積極的作用。1988年5月1日,在陜西省戶縣定舟村5000名群眾敲鑼打鼓慶祝趙壽山將軍創(chuàng)辦的善慧小學成立52周年大會上,中國對外友好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83歲的溫朋久托人送來了“功在邦國、惠在桑梓”的題詞及賀電,以真情來紀念趙壽山這位戰(zhàn)友。
手札面世
在全國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之際,西安收藏家王懷章先生拿出一份珍藏多年的戰(zhàn)地手札,系抗日名將趙壽山將軍在血戰(zhàn)娘子關前夕所寫。將軍當年為阻日軍鐵蹄于娘子關前而不惜一夜白頭,中條山拒敵使日軍鐵蹄難進半步,所以這封戰(zhàn)地手札具有極其珍貴的史料價值。
八行箋手札抬頭上印有“陸軍第十七師司令部公用箋”共有三頁,毛筆行書四百余字。將軍此札不僅筆力蒼勁雄健,行文慷慨激昂,極具書法價值和珍貴的收藏價值,更重要所寫內容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獻史料價值:比如許多研究抗日戰(zhàn)爭史的文史資料和著作都是寫趙壽山率十七師8月2日才到保定,而此信明確署為“八月二日於晉縣防次”,還有從渭南率軍出征的日期及行程也與眾多的介紹文章“7月21日”有區(qū)別。而此手札乃將軍當時所寫,可訂正歷史訛傳和各種回憶錄因年代久遠的記憶之誤。此札所致“允翁”可能是指當時《大公報》總編張季鸞,有待專家進一步考證?!?/p>
致“允翁尊兄”的手札信件是趙壽山將軍1937
家庭情況:
夫人:黃居仁;
子女:女兒趙銘錦、兒子趙元介。
孫輩:大孫女趙望原、二孫女趙滎原、小孫女趙琳原、長孫趙陸原、次孫趙武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