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司馬昭
別稱:晉文帝、晉太祖、司馬文王
字號:字子上
所處時代:三國(曹魏)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河內(nèi)溫縣
出生時間:211年
去世時間:265年9月6日
主要成就:專攬國政,攻滅蜀漢;奠定西晉基礎(chǔ)
爵位:晉王
廟號:太祖
謚號:文王→文皇帝
陵墓:崇陽陵
典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生平經(jīng)歷
司馬昭是司馬懿與張春華的次子,司馬師的弟弟,景初三年(239年),司馬昭被封為新城鄉(xiāng)侯。
正始元年(240年),司馬昭任洛陽典農(nóng)中郎將。當(dāng)時正值魏明帝大興奢侈之風(fēng)以后,司馬昭免除苛捐雜稅,不誤農(nóng)時,百姓大為喜悅。后轉(zhuǎn)為散騎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將軍曹爽伐蜀時,以司馬昭為征蜀將軍,作為夏侯玄的副手,率軍出駱谷,駐扎在興勢。蜀將王林夜間偷襲司馬昭軍營,司馬昭堅持按兵不動。王林終于退走。事后,司馬昭對夏侯玄說:“費祎占據(jù)險要之地而固守,我軍前進(jìn)得不到作戰(zhàn)的機(jī)會,攻堅而不能下,應(yīng)趕快撤退,以后再作打算?!辈芩纫姵吠?,費祎果然率兵急奔三嶺,截其歸路,魏軍奪得險道才得通過?;氐骄┒?,拜為議郎。
嘉平元年(249年),司馬懿殺曹爽,開始專權(quán)國政,司馬昭率眾保衛(wèi)二宮,因功增加封邑一千戶。蜀將姜維侵?jǐn)_隴右一帶,征西將軍郭淮從長安出發(fā)抗拒蜀軍,司馬昭晉位為安西將軍、持節(jié),屯兵關(guān)中,調(diào)度諸軍。郭淮在麴攻打
歷史評價
毌丘儉、文欽:忠肅寬明,樂善好士,有高世君子之度,忠誠為國。
王經(jīng):朝廷四方皆為之效死。
曹髦:司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
羊祜:先帝順天應(yīng)時,西平巴、蜀,南和吳會,海內(nèi)得以休息,兆庶有樂安之心。而吳復(fù)背信,使邊事更興。夫期運雖天所授,而功業(yè)必由人而成,不一大舉掃滅,則役無時得安。亦所以隆先帝之勛,成無為之化也。
張悌:摧堅敵如折枯,蕩異同如反掌,任賢使能,各盡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
習(xí)鑿齒:自是天下畏威懷德矣。君子謂司馬大將軍於是役也,可謂能以德攻矣。夫建業(yè)者異矣,各有所尚,而不能兼并也。故窮武之雄斃于不仁,存義之國喪于懦退,今一征而禽三叛,大虜吳眾,席卷淮浦,俘馘十萬,可謂壯矣。而未及安坐,種惠吳人,結(jié)異類之情,寵鴦葬欽,忘疇昔之隙,不咎誕眾,使揚土懷愧,功高而人樂其成,業(yè)廣而敵懷其德,武昭既敷,文算又洽,推是道也,天下其孰能當(dāng)之哉!
虞世南:克寧禍亂,南定淮海,西平庸蜀,役不逾時,厥功為重。及
家庭成員
父親:晉宣帝司馬懿
母親:宣穆皇后張春華
長兄:晉景帝司馬師(同母兄)
三弟:平原王司馬干(同母弟)
四弟:汝南文成王司馬亮
五弟:瑯邪武王司馬伷
六弟:清惠亭侯司馬京
七弟:扶風(fēng)武王司馬駿
八弟:梁孝王司馬肜
九弟:趙王司馬倫
妻
文明皇后王元姬
妾
修華李琰
修容王宣
修儀徐琰
婕妤吳淑
充華趙延
兒子
晉武帝司馬炎,文明皇后所生
齊獻(xiàn)王司馬攸,文明皇后所生
城陽哀王司馬兆,文明皇后所生
遼東悼惠王司馬定國,文明皇后所生
廣漢殤王司馬廣德,文明皇后所生
樂安平王司馬鑒,母不詳
燕王司馬機(jī),母不詳,出繼叔父清惠亭侯司馬京
司馬永祚,母不詳,早亡
樂平王司馬延祚,母不詳
女兒
京兆公主,文明皇后所生
常山公主,嫁王濟(jì)
史籍記載
《三國志·魏書·高貴鄉(xiāng)公傳》(注引《漢晉春秋》、《魏氏春秋》等)
《晉書·帝紀(jì)第二·景帝文帝紀(jì)》
藝術(shù)形象
成語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小說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司馬昭生平與正史大體相同。早年隨父司馬懿抵御諸葛亮伐魏,多有軍識。司馬師死后,司馬昭為大將軍。手握兵權(quán),專攬國政,并陰謀代魏。甘露五年,殺魏帝曹髦,另立曹奐為帝。景元四年,司馬昭分兵伐蜀。蜀滅亡后,鐘會陰謀造反,司馬昭率領(lǐng)大軍親討。未至,鐘會業(yè)已敗亡?;爻笞苑Q晉公,后加晉王。立子炎為世子。司馬昭戲責(zé)阿斗,阿斗樂蜀不動情。咸熙二年,司馬昭中風(fēng)猝死。數(shù)月后,子司馬炎代魏稱帝。建晉朝。追尊司馬昭為文帝,廟號太祖。
邊鋒《三國殺》:司馬昭
日本KOEI(現(xiàn)KOEITECMO)公司《真·三國無雙》系列:司馬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