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本名:長孫氏
別稱:秦國夫人、趙國夫人、秦王妃、太子妃、長孫皇后、文德皇后
字號:小字觀音婢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鮮卑裔)
出生地:長安
出生時間:公元601年3月15日(農(nóng)歷二月初六)
去世時間:公元636年7月28日
主要作品:《女則》,《春游曲》,《史論東漢明德馬后》
主要成就:輔佐唐太宗開創(chuàng)“貞觀之治”留下“千古賢后”的美名
謚號:文德皇后
追封:文德順圣皇后
父親:長孫晟
母親:高氏,高勱之女,高士廉妹妹
夫君:唐太宗(李世民)
兒子:李承乾,李泰,唐高宗李治
女兒:李麗質(zhì),城陽,李明達(dá),新城
養(yǎng)女:豫章公主
人物生平
長孫皇后于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出生,河南洛陽人。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是右驍衛(wèi)將軍,母親高氏是北齊樂安王高勱之女。長孫一族因是北魏宗室之長,在孝文帝改革時,賜姓長孫。長孫家族作為皇族宗室,從北魏至隋以來能人輩出,可謂“門傳鐘鼎,家世山河”。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有一箭雙雕的美譽(yù),且在軍事外交上也頗有建樹。長孫晟長期處理隋與突厥的關(guān)系,曾使計分化突厥,對突厥分裂有極大貢獻(xiàn)。突厥之內(nèi),對長孫晟非常敬畏,聽聞他的弓聲,認(rèn)為是霹靂,見到他騎馬,認(rèn)為是閃電。因此,長孫晟家得到霹靂堂的稱呼。長孫氏就是這樣一位出身貴族世家的名將之女。
長孫皇后是長孫晟的幼女,對于這個小女兒的婚事,長孫家族非常上心。伯父長孫熾十分欣賞當(dāng)時唐國公李淵睿智大氣的妻子竇氏。竇氏年幼時曾勸說舅父周武帝宇文邕為了北周大局優(yōu)待突厥皇后。長孫熾認(rèn)為竇氏這樣一個優(yōu)秀的女子必然會教出出色的子女,因此勸說長孫晟為年幼的長孫氏與唐國公家結(jié)下姻親。然
母儀何煒
長孫皇后生性簡約,不喜歡浪費(fèi),所需的東西,夠用就可以。對于皇子要求也很嚴(yán)格。她經(jīng)常訓(xùn)戒諸位皇子,要求他們以謙恭節(jié)儉為先。即便對于自己的親生子女也不例外。
長孫皇后的長子李承乾,自幼便被立為太子,由他的乳母遂安夫人總管東宮的日常用度。遂安夫人對于太子十分上心,覺得東宮之內(nèi)器物還不夠,于是在長孫皇后面前屢次要求增加費(fèi)用。長孫皇后雖然愛護(hù)兒子,但并不想助長東宮的奢侈之風(fēng)。她對遂安夫人說:“身為儲君,所患者德不立而名不揚(yáng),何患器物之短缺與用度之不足?。 庇谑邱g回了遂安夫人的請求。貞觀的風(fēng)氣從此處也有所體現(xiàn)。
長孫皇后御下平和,從不無故令人有冤。太宗長年行軍打仗,脾氣難免急躁。后廷之人常因小事觸怒太宗。長孫皇后深諳太宗脾性,總能讓在氣頭上的丈夫熄滅雷霆之怒。
有一次唐太宗一匹心愛的駿馬突然無病死掉了,唐太宗遷怒于養(yǎng)馬的宮人,“將殺之”,長孫皇后并沒有直接為宮人求情,而是對丈夫談起了兩人曾經(jīng)共同讀過的一個故事
鶼鰈情深
唐太宗登基后生過一場重病,纏綿床榻累年,長孫皇后悉心照料,晝夜不離左右。唐太宗和長孫皇后自少年結(jié)發(fā),共同進(jìn)退十多年,即使武德末年生死攸關(guān)之際都互不離棄。因感念丈夫?qū)ψ约焊冻龅恼嫘膶嵰猓L孫皇后將毒藥系在腰間,準(zhǔn)備“若有不諱,亦不獨(dú)生”。
貞觀八年(634年),帝后生死相依的情景再度出現(xiàn)。在九成宮的某夜,柴紹突來告變,太宗立刻穿上盔甲,同房就寢的長孫皇后,見丈夫全副武裝準(zhǔn)備,不顧自己病體虛弱,立即緊跟太宗而出。左右竭力勸說她應(yīng)以身體為重,然而長孫皇后只顧念著丈夫,不惜自身病情加重,執(zhí)意隨從丈夫,直至此事完結(jié)。
無須誓言表白,多少次危難中的生死相隨,增進(jìn)了李世民與長孫氏在相知相守歲月中的濃情深意。無論夫妻倆身份如何改變,始終不渝。
當(dāng)太宗面對長孫皇后的遺作,悲痛欲絕,親口對侍臣說出“我豈不知道皇后之崩是天命而不得不割情?只是想到失去賢妻良佐,仍然克制不住悲傷啊”時,太宗和長孫皇后夫妻二人的情深意篤已然
死后追憶
長孫皇后出殯,李世民“親臨宵載,義追深遠(yuǎn)”,更親自為長孫皇后撰寫碑文。之后太宗又做了件前所未有之事。他認(rèn)為僅是在寢宮陵殿安奉皇后并不夠,于是命人在元宮外的棧道上修建了宅舍,令宮人居住其中,如侍奉活人一般侍奉皇后。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入葬元宮,唐高宗李治希望繼續(xù)保留棧道起舍,卻被大臣諫止,理由是,按照舊例,“只有寢宮安養(yǎng)供奉之法,而無陵上侍衛(wèi)之儀”??梢娺@種在寢宮陵殿之外再修宅舍對已逝之人供養(yǎng)如生方式,是李世民為長孫皇后獨(dú)創(chuàng)的。在李世民心里,長孫皇后永遠(yuǎn)是活著的。
第一位有獨(dú)立謚號的皇后是漢武帝皇后衛(wèi)子夫(后代漢宣帝時期追謚的),第一位一字本謚加一字從夫謚的自光烈皇后陰麗華起(光武帝先去世)兒子漢明帝劉莊時期永平年上謚。一直到唐高祖妻子竇氏,之前所有皇后只有單字本謚,在丈夫死后才可加系皇帝丈夫謚號中一字,所謂“從謚”。如唐高祖即位的時候,追謚竇皇后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謚號
軼事典故
據(jù)《唐會要》記載,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唐高祖廢五銖錢,發(fā)行開元通寶,并讓歐陽詢制詞書寫制作蠟樣。十七日又在洛,益各州設(shè)置錢監(jiān),后賜予秦王,齊王,裴寂等鑄爐,他們自己鑄錢。自此,開元通寶一直是唐朝的主流貨幣。關(guān)于開元通寶本身還有一樁趣事。據(jù)玄宗時期大臣鄭虔所作的《薈粹》記載,一開始,歐陽詢呈送蠟樣之日,時為秦王妃的長孫皇后拿著蠟樣端詳,在蠟樣上留了一抹指甲痕,不知何故,蠟樣不曾重做,這抹掏痕便留在了開元通寶之上(唐代的《譚賓錄》《唐圣運(yùn)圖》也記有此事)。
履,始自夏,商,周時期,漢代時有歧頭履。據(jù)《全宋文》所載,長孫皇后身后留下的一雙歧頭履曾傳至宋代,被收入秘庫。此履制作精細(xì)絕倫,宋代畫家米芾曾奉命為之作畫,名曰《唐文德皇后遺履圖》。據(jù)米芾跋文載,此履是高底形制,履身以丹羽織成,前后鑲有金葉,并以云紋作為裝飾,履長有一尺,底部向上翹起三寸呈兩歧頭鉤狀,中間有兩系,履首還綴有二珠,從其形容可
個人作品
唐朝皇室歷來擅長書法丹青,長孫皇后的兒子李泰與李治亦善書法,只不過李泰工于草書、隸書,李治除了工于草、行、隸書外還與父親一樣,工于飛白體。
李世民親自撫養(yǎng)的晉陽公主李明達(dá)也是寫的一手好飛白,臨摹父親的手書甚至周圍的人都分辨不出哪個才是真跡。
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墓志記載其“(公主)散玉軸于縹帙,懸鏡慚明;耀銀書于彩箋,春葩掩麗?!狈g成白話文就是:“公主所作的畫卷,懸掛的明鏡就顯得黯淡無光;展示公主所寫的書法,就連春天的花朵也被掩去麗色。”
在這樣的情況下,盡管長孫皇后的書法墨寶因為年久失傳,但看過長孫皇后墨寶的古人,都將其與吳采鸞、胡惠齋、張妙凈、朱淑真、管道升等諸位女書法家相提并論,甚至稱贊說“皆具有俊才,出其柔翰,俱各精妍”,可見長孫皇后的書法水平亦是不容小覷。
有些人認(rèn)為女則的內(nèi)容與后來的《女誡》等倡導(dǎo)三從四德的書籍相同,事實則不然,明朝仁孝皇后徐氏作品,“以教宮壸”的《內(nèi)訓(xùn)》白底黑字提到:“有所
歷代評價
(唐)宋璟:文德皇后奏降中使致謝于征。此則乾坤輔佐之間,綽有余裕。豈若韋庶人父追加王位,擅作酆陵,禍不旋踵,為天下笑。則犯顏逆耳,阿意順旨,不可同日而言也。
劉昫《舊唐書》贊曰:坤德既軌,彤管有煒。韋、武喪邦,毒侔蛇虺。陰教斯僻,嬪風(fēng)浸毀。賢哉長孫,母儀何偉。
周召《雙橋隨筆》:三代以來,皇后之有賢徳者,唐長孫氏為最。.......其賢徳節(jié)節(jié)如此,又非宋髙、曹、向、孟諸皇后之所能及。
真德秀《大學(xué)衍義》:臣按:文徳長孫后之賢,其行事皆可為后世法。方太宗之怒魏徵也,非后從容開捄,則徵不得免矣!其為君徳之累可勝計耶?一言而全直臣於將死之際,立太宗於無過之地,雖古之賢后何以逾此?吁可仰哉!吁可仰哉!
唐吳兢撰、元戈直集論《貞觀政要》:若后之徳,雖漢之隂、馬,亦不能及,可謂無愧周之任、姒、邑姜者矣!正家而天下定,后之謂歟?
唐吳兢撰、元戈直集論《貞觀政要》:三代興王之主,無不內(nèi)有賢助,以協(xié)成至治。任、姒、邑姜
家庭成員
祖系
高祖父長孫稚→曾祖父長孫?!娓搁L孫光祖母叱干氏
父母系
父親:長孫晟,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
母親:續(xù)弦高氏,北齊樂安王、隋揚(yáng)州刺史高勱之女,高士廉妹妹。
伯父:長孫伯謩,官至勛州刺史。
伯父:長孫熾,字仲光,上黨文宣王長孫稚曾孫,長孫覽從子,長孫晟之兄,隋朝將領(lǐng)。
兄弟
同胞兄長:長孫無忌,字輔機(jī),唐朝開國功臣,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有十二個兒子。
同父異母兄:長孫無乃,字行布(又作恒布,為庶長子),在隋朝任漢王府庫真,在唐朝官至右監(jiān)門將軍。
同父異母兄:長孫無憲,字安業(yè)。長孫晟第三子,曾在父親過世后,將長孫無忌兄妹及其母趕出家門。官至兵部尚書,封薛國公。
同父異母兄弟:長孫無逸,官至云麾將軍,封郫縣公。
嫡親堂兄:長孫安世,名仁,字安世,長孫熾的嫡長子,仕王世充為內(nèi)史令,唐平世充后卒于獄中。
嫡親堂兄:長孫無傲,字義莊,父長孫敞,長孫無忌堂弟,在隋朝任鷹揚(yáng)郎將,在唐朝官至左監(jiān)門將軍,封清都郡公。
姐妹
長孫氏,同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