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江蘇省名人 > 鹽城市名人 > 喬冠華簡介

    喬冠華

    更新時間:2019-03-06 09:52

    喬冠華(1913年3月28日—1983年9月22日),江蘇省鹽城市人,早年留學德國,獲哲學博士學位??谷諔?zhàn)爭時期,主要從事新聞工作,撰寫國際評論文章。1939年經廖承志等人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秋到重慶《新華日報》主持《國際專欄》,直至抗戰(zhàn)勝利。1946年初隨周恩來到上海,參加中共代表團的工作,同年底赴香港,擔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歷任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員會副主任、外交部部長助理、外交部副部長、外交部部長等職。1976年后,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喬冠華在新中國的外交活動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參加板門店朝鮮停戰(zhàn)談判、出席日內瓦會議、草擬中美聯合公報,特別在1971年11月,喬冠華率領中國代表團第一次出現在聯合國會議大廳,正式參加第26屆聯大會議并在大會上發(fā)表講話,標識著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文革開始,喬冠華被列為外交部的“打倒”對象。1973年經毛澤東提議,喬冠華恢復了工作。1973年底,參加了四人幫發(fā)起的對周恩來的批判?!八娜藥汀钡古_后不久,喬冠華被隔離審查,后重新工作,擔任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顧問。1983年9月22日上午10時40分病逝,享年70歲。主要著作有:《國際述評集》、《從慕尼黑到敦刻爾克》等。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喬冠華

    別名:于兆力;喬木;南洋華僑;喬老爺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省建湖縣慶豐鎮(zhèn)東喬村

    出生日期:1913年3月28日

    逝世日期:1983年9月22日

    職業(yè):外交部部長

    畢業(yè)院校:清華大學、德國圖賓根大學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1971年率團參加26屆聯大

    代表作品:《國際述評集》,《從慕尼黑到敦刻爾克》

    人物生平

    2

    1913年3月8日,喬冠華出生于江蘇省鹽城縣東喬莊(現江蘇省建湖縣慶豐鎮(zhèn)東喬村)的一個地主兼工商業(yè)者家庭,父親算是開明士紳。他幼年天資聰穎,有過目成誦之譽。1919年,父親讓他進私塾學習,老師就是叔父喬守清。1925年,在鹽城第二高等小學畢業(yè)。以后輾轉宋村亭湖中學、鹽城淮關中學上學,由于學習成績優(yōu)秀,他在初中高中時幾次跳級插班。1929年,高中畢業(yè)即考入清華大學哲學系,成為大學同屆中最年幼的學生。在大學期間,他廣泛涉獵各種進步書籍,上清華那年他只有16歲,清華的四年是他后來一生道路的起點。

    1933年他在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繼續(xù)攻讀哲學,并參加革命活動,由于他的進步活動為日本反動派所不容,不久被驅逐出境。1935年喬冠華又赴德國圖賓根大學留學,一年多后,即在23歲那年,他以優(yōu)異成績獲得德國哲學博士學位。喬冠華在德國留學期間,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夕,國際風云變幻,局勢日趨緊張,各帝國主義國家爭奪激烈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論著

    3

    主要著作

    1937年至1946年:《爭民主的浪潮——1939年的國際》《形勢比人強》《向著寬闊光明的地方》《從戰(zhàn)爭到和平》《從慕尼黑到敦刻爾克》出版。

    主要文章

    《歷史的報復》《報復的歷史》《斯大林的大手筆》《站在勝利的門前》《沉寂不是和平》《時代終究是變了》《馬德里的陷落》《論生活態(tài)度與現實主義》《方生末死之間》《法國的崩潰》。

    家庭關系

    4

    父親:喬守恒

    叔父:喬守清

    妻子:龔澎,喬冠華的第一任妻子,1970年病逝,曾任新中國外交部新聞司司長(中國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長)、部長助理。

    章含之,是喬冠華第二個妻子,章士釗的養(yǎng)女、毛澤東英文教師,晚年撰寫回憶錄,享年七十三歲。

    兒子:喬宗淮。

    女兒:喬松都,喬松都是喬冠華與龔澎之女。

    人物軼事

    5

    毛澤東為“二喬”斷名

    1945年,日本投降后國共第一次開始和談期間,毛澤東親到重慶參加談判,胡喬木是隨員之一,胡喬木的同鄉(xiāng)、同學喬冠華也在八路軍重慶辦事處。老友相見甚歡,但喬冠華也是“筆桿子”,發(fā)表文章署筆名“喬木”,而胡喬木當時用名“喬木”——兩個“喬木”聚在同一幢樓里,同在一家報紙《新華日報》上發(fā)文章,叫人分不清是哪一個“喬木”!不過,也曾鬧過小小的笑話:正在白區(qū)工作的胡喬木妹妹方銘,看到香港報紙刊登“喬木”文章,于是以為哥哥在香港,寫了信去,落到喬冠華手中。

    眼下,“北喬”南下,跟“南喬”相聚于重慶,這就“麻煩”了!由于“喬木”出典于《詩經》,又寓意“高大、挺直”,兩“喬”都喜歡這一名字,不愿改動:“南喬”以為,他本姓喬,用“喬木”筆名,順理成章;“北喬”呢,他連妻子的名字谷羽都出自同一典故,豈肯再改用原名胡鼎新呢?

    兩位喬木聚在一塊,許多人弄不清楚,尤其是發(fā)表一篇署名“喬木”的文章,更使人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6

    毛主席:“喬冠華的文章可以頂得上幾個坦克師。”

    惠特曼說:“他是一個和藹、友好的人,我來了以后從來沒有見過他皺眉頭。”

    茅盾:“三個半國際問題專家”中的一個(其余兩個半是金仲華、張鐵生和張友漁)。

    徐遲:“他是我們時代的最杰出的人物,豈僅是一般的新聞記者、社論記者,他實在、終究將是這個世界的新聞人物、政治風云里的鳳毛麟角,山鷹中之山鷹。”

    “老喬以俊逸的文筆,寫出透徹的見識,閃耀于讀者之前,而使我震懾,為之叫絕。之后他天天都有一篇社論,使南天的讀者,目明耳聰,茅塞頓開。我個人則是如同從沉睡中被他喚醒一樣,覺醒了過來。從此追隨真理不舍了,我感到他的文筆之優(yōu)美,論點之鮮明,不僅是一般的精彩,而竟是非常非常精彩?!?/p>

    美國國務院:把“于兆力”(喬冠華筆名)的重要文章編印成藍皮書。

    馮亦代:“我每天讀著《時事晚報》,老喬用‘喬木’這一筆名寫的政論。每讀一文,心頭如飲一瓢清泉,不僅徹涼,而且眼睛也跟著亮起來。“;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故居

    7

    喬冠華故居位于建湖縣慶豐鎮(zhèn)東喬村,1984年,慶豐鎮(zhèn)政府對其進行修繕,1997年,慶豐鎮(zhèn)政府派專人赴京運回喬冠華同志生前用過的辦公桌、衣櫥、沙發(fā)等用物及文稿,布置陳列于室內,供人參觀。喬冠華故居主屋坐北朝南,明三(間)暗四(間),東廚西廂,為清代所建。喬冠華就在這里度過了人的童年和少年時代,院子門額上方鐫刻著“喬冠華故居”五個遒勁有力的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