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安徽省名人 > 徐樹錚簡介

    徐樹錚

    更新時間:2019-03-12 20:35

    徐樹錚(1880年—1925年),中國近代史上的政治、軍事人物,北洋軍閥皖系名將。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江蘇蕭縣(今屬安徽)人,因區(qū)別于同時期的另一政治人物徐世昌,人稱“小徐”。徐樹錚早年考中秀才,1901年從家鄉(xiāng)赴山東投奔袁世凱,開啟了軍旅生涯。1905年至1910年東渡日本學習軍事。他是段祺瑞的心腹謀士,在辛亥革命、洪憲帝制、張勛復辟時輔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又在與馮國璋的斗爭中引張作霖奉軍入關,以鞏固皖系權(quán)力,并主持“武力統(tǒng)一”。他還成立安福俱樂部,操縱國會選舉,活躍于民初政治舞臺。后因南征失利及軍閥間的不和,徐樹錚轉(zhuǎn)向西北籌邊。他以武力為后盾,于1919年11月迫使外蒙古無條件撤銷自治,回歸中國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之下,并以西北籌邊使身份坐鎮(zhèn)外蒙,加以經(jīng)營。1920年夏返回北京,參與直皖戰(zhàn)爭,敗北后逃亡日本。后來他試圖扶植段祺瑞東山再起,聯(lián)絡孫中山、張作霖形成反直系三角同盟,曾攻入福建,組織建國軍政制置府,但很快失敗。1924年以后出國游歷,1925年冬回國,欲聯(lián)合孫傳芳和張作霖反對馮玉祥。因徐樹錚曾暗殺馮玉祥的舅父陸建章,故馮玉祥對他更加仇視,命張之江在1925年12月30日徐樹錚乘火車離京經(jīng)廊坊時將其劫持并槍殺。徐樹錚文武雙全,才華橫溢,著有闡述他政治思想的《建國銓真》及文學作品《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徐樹錚

    別名:字又錚,號鐵珊,又號則林,人稱小徐,綽號小扇子軍師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蕭縣(今屬安徽)

    出生日期:1880年11月11日

    逝世日期:1925年12月30日

    職業(yè):軍人

    畢業(yè)院校: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主要成就:輔佐段祺瑞三造共和,執(zhí)掌政權(quán) 迫使外蒙古撤銷自治,經(jīng)營外蒙 創(chuàng)辦正志中學

    代表作品:《建國銓真》《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

    派系:皖系軍閥

    軍銜:陸軍上將

    稱號:遠威將軍

    人物生平

    2

    1880年11月11日(光緒六年十月九日),徐樹錚出生于清朝江蘇省徐州府蕭縣(今屬安徽省)醴泉村。在此之前,他的父親徐忠清(又名徐世道)和母親岳氏已經(jīng)生育兩個兒子和四個女兒。當時,徐忠清已有四十七歲,而岳氏也有四十五歲,徐樹錚的出生對他們來說可謂老來得子,因此對徐樹錚格外疼愛,正如徐樹錚所回憶的那樣:“樹錚于昆弟序最幼,先考妣撫愛規(guī)教,倍切于兄姊”。

    徐樹錚出身于一個耕讀之家,他的祖父徐蘭因躲避太平天國之亂而逃到了徐州城外的醴泉村定居。他的父親徐忠清原本是一個鄉(xiāng)村塾師,1873年被選為拔貢生;母親岳氏為徐忠清之繼室,其家族自稱岳飛后裔。徐樹錚的外祖父岳封叔是個看相先生,因看中徐忠清有富貴之相而將女兒嫁給他。徐樹錚從小生長在這樣一個鄉(xiāng)村知識分子的家庭環(huán)境中,自幼深受儒家熏陶,并且聰明伶俐,鄉(xiāng)里爭傳他“七歲能詩”,譽為神童。十三歲那年(1892年)考中秀才,四年后以歲試第一等第一名的成績補廩生,可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成就

    3

    徐樹錚于1919年6月13日被任命為西北籌邊使,1920年7月4日免職,期間三次赴外蒙,第一次是1919年10月23日至1919年11月24日,其中在庫倫逗留22天,主要解決撤治問題,全盤推翻了庫倫辦事大員陳毅的《外蒙善后條例》63條,將有條件撤治變?yōu)闊o條件撤治,以雷厲風行的手段迫使外蒙僧俗統(tǒng)治集團向大總統(tǒng)徐世昌遞交請求撤治的呈文;第二次是1919年12月27日至1920年1月24日,主要辦理撤治諸項事宜,冊封哲布尊丹巴及女佛,并巡視外蒙邊務;第三次是從1920年5月10日離京,到6月15日被段祺瑞從庫倫召回,這次是真正著手經(jīng)營外蒙。每次往返,都是在張家口更換汽車與火車,在外蒙古的時間一共還不到3個月。

    外蒙古在清朝時對中央的向心力就不如內(nèi)蒙古,經(jīng)過“獨立”以后更加疏遠中國,所以徐樹錚認為治蒙的當務之急是加強外蒙古官民對中國的向心力。他說:“空言統(tǒng)攝,難期久遠,一切要政,不及時措施,終恐此地非

    展開閱讀全文 ∨

    軼事典故

    4

    1901年,徐樹錚從家鄉(xiāng)蕭縣跋山涉水來到濟南,欲投效袁世凱的北洋新軍,卻在袁世凱派來考察他的朱鐘琪面前吃了閉門羹。此后一段時間,他滯留濟南,借酒澆愁,卻意外遇到了袁世凱麾下的“北洋之虎”段祺瑞。這一年十一月,段祺瑞到一家旅館拜客。徐樹錚剛好在這家客棧的廳堂寫楹聯(lián),段祺瑞走過廳堂時,徐樹錚氣宇軒昂的神態(tài)和遒勁有力的字體引起了段祺瑞的好奇。于是,段祺瑞就主動詢問徐樹錚的情況,徐樹錚告訴段祺瑞他來投奔朋友,結(jié)果沒有找到,現(xiàn)在在客棧等待家里寄錢過來。段祺瑞覺得眼前的這個青年是一個可造之材,便希望將其留在自己身邊,詢問徐樹錚是否愿意在他手下做事。徐樹錚沒有馬上就滿口應承,而是不卑不亢地回答說:“值得就則可就?!毙鞓溴P的反應出乎段祺瑞的意料,也讓他對這個青年的印象越發(fā)深刻了。段祺瑞與徐樹錚約了時間長談一次,感到情投意合,相見恨晚,徐樹錚遂留在了段祺瑞身邊,一跟就是二十多年,成為段祺瑞最信賴的謀士與愛將。

    展開閱讀全文 ∨

    個人作品

    5

    徐樹錚著有反映他個人政治思想的《建國銓真》與文學作品《視昔軒文稿》《兜香閣詩集》《碧夢庵詞》等。經(jīng)其子徐道鄰整理為《徐樹錚先生文集年譜合刊》,于1962年由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89年其女徐櫻又推出增刊。

    人物評價

    6

    徐樹錚是北洋軍閥中少有的文武雙全的人才,一方面,他出身秀才,飽讀詩書,袁世凱曾形容徐樹錚“一臉的書氣”,在民初武人中可謂鶴立雞群;另一方面,他勤習武藝,曉暢軍事,雖有直皖戰(zhàn)爭之敗,但他所擬的戰(zhàn)爭草案卻得到時人高度贊許,皖系的另一人物曾毓雋還認為皖系戰(zhàn)敗不應歸咎于徐樹錚,反而是因為各路將領沒能好好履行徐樹錚所擬的戰(zhàn)爭草案。徐樹錚的活動是緊緊依托段祺瑞的,他與靳云鵬、吳光新、傅良佐并稱皖系的“四大金剛”,而他無疑是最受段祺瑞信賴和倚重的謀臣,因他如諸葛亮揮動羽扇一般為段祺瑞出謀劃策,故人稱“小扇子軍師”。徐樹錚對段祺瑞始終忠誠不貳,魚水情深,在皖系軍閥當權(quán)的1916年至1920年間,干出了許多大事,如再造共和、扶段倒黎、引奉入關、武力南征、對日簽約、籌建安福俱樂部、操縱國會選舉、收復外蒙古等等。徐樹錚在活躍于政治舞臺期間,為人專橫跋扈、鋒芒畢露,學者稱“徐樹錚做事,往往獨斷獨行,亢直自愛,有時令

    展開閱讀全文 ∨

    親屬成員

    7

    注:第三代、第四代如今大多生活在海外。

    影視形象

    8

    類型

    名稱

    出品地區(qū)

    上映時間

    徐樹錚飾演者

    初升的晨曦

    蒙古

    1987年

    鐵木爾巴特爾(Ц.Т?м?рбаатар)

    國徽之恕

    1999年

    待查

    中國1921

    中國

    2011年

    陸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