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dāng)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朱培德簡介

    朱培德

    (民國時期將領(lǐng))
    更新時間:2019-03-21 18:58

    朱培德(1888—1937年),字益之,祖籍安寧,出生于祿豐元永井(現(xiàn)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祿豐縣一平浪鹽礦元永井礦區(qū))。 國民革命軍南京中央軍校校務(wù)委員,國民政府軍訓(xùn)總監(jiān)部總監(jiān),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朱培德在云南講武堂時期就和朱德并稱模范二朱,歷經(jīng)護國戰(zhàn)爭,護法戰(zhàn)爭始終追隨孫中山先生,后作為第三軍軍長參加北伐戰(zhàn)爭、戰(zhàn)功卓著,官至江西省主席,參謀總長,代理總司令、軍委辦公廳主任。1937年2月17日,因注射引起血液中毒,在鼓樓醫(yī)院死亡,終年四十九歲?!靖攀鰣D片來源】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朱培德

    別名:字益之

    國籍:中華民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祿豐元永井

    出生日期:1888年

    逝世日期:1937年2月17日

    職業(yè):江西省主席,參謀總長,代理總司令、軍委辦公廳主任

    畢業(yè)院校:云南講武堂

    信仰: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云南辛亥革命“重九起義” 討袁護法護國戰(zhàn)爭 襄助孫中山回師廣東重建政權(quán) 中國國民黨改組 國民革命軍北伐戰(zhàn)爭

    黨籍:中國國民黨

    軍隊:國民革命軍

    人物生平

    2

    1888年,朱培德出生于仕宦之家,書香之門。其先祖朱化孚為明朝湖廣按察使,其父朱秉堃系清朝舉人。其父出任廣通(今屬祿豐縣)猴鹽井山長時,攜全家同往。

    1892年,父親去世,朱培德時為4歲,與長兄朱潤德、幼弟朱樹德一道被叔父朱秉鑒接回安寧,從此朱培德由祖母撫養(yǎng),先入私塾,后上高小。少年時讀書之余,又喜歡弓馬騎射。

    1907年,朱培德進入云南昆明陸軍第十九鎮(zhèn)營部武備學(xué)堂學(xué)習(xí)。

    1909年8月,云南陸軍講武堂成立,將該營部武備學(xué)堂合并,朱培德11月入學(xué),就學(xué)于云南武備學(xué)堂第一期步兵科丙班,與朱德、范石生、金漢鼎、唐淮源等同學(xué),接受嚴格的軍事訓(xùn)練,同盟會云南支部在講武堂和云南新軍中甚為活躍,朱培德受到革命思潮的影響,常秘密閱讀革命書籍,傾向反清革命。

    1910年,并入新建的云南陸軍講武堂,同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11年8月,朱培德畢業(yè),任滇(新)軍第十九鎮(zhèn)(統(tǒng)制鐘麟)三十七協(xié)(統(tǒng)領(lǐng)蔡鍔)七十三標(biāo)(統(tǒng)帶丁錦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功績

    3

    1911年,同盟會云南支部在講武堂和云南新軍中甚為活躍,他秘密閱讀革命刊物,傾向反清革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fā),10月30日,他隨部參加昆明“重九起義”。12月,任西征軍第二師(李根源部)一等副官,隨軍進駐騰沖一帶,后改任步兵隊中隊長,駐防大理城。

    1915年初,滇督唐繼堯為排除大總統(tǒng)袁世凱安插在自己身邊的密探,以利討袁準(zhǔn)備,將中央特使即援勛專員何國華派到滇南擔(dān)任思普督辦,特選朱培德護送,以作內(nèi)部監(jiān)視。朱培德奉命以從,不負所托,控制了何與外界的秘密聯(lián)系,為順利發(fā)動護國起義作出了特殊貢獻,12月12日袁世凱正式發(fā)表接受皇帝位的申令,13日在中南海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賀。12月25日,蔡鍔、唐繼堯等在云南宣布武裝討袁,朱培德回昆明任云南護國軍第二軍(總司令李烈鈞)第二梯團第一支隊隊長,參加討袁護國戰(zhàn)爭。

    孫中山在廣州組建護法軍政府時,朱培德加入中華革命黨,升任滇軍第四師師長。1917年9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4

    在混亂的年代里,辦事謹慎,進退得體,顧全大局,不喜殺伐,不計名位,性格寬仁,政治上也比較成熟。

    蔣介石:“朱上將努力革命,效力黨國……贊襄勤勞,持躬廉謹,洞明大體,不慕虛榮,尤為全國軍人同心欽敬,綜其一生,功在國家,實應(yīng)國葬。惟每值國葬,糜費公帑,為數(shù)甚巨。朱上將生前淡泊明志,精忠為國,決不愿虛耗國力?!?/p>

    陳紅民:他不是非常強勢與具有統(tǒng)治欲的軍人。他處世謹慎細心,善于審時度勢,所以雖非國民黨傳統(tǒng)的武裝,卻能立足并發(fā)展。

    汪精衛(wèi):“益之在世行年四十有九,從軍三十有一啊,悲哉壯哉!痛哉惜哉!”;“從昆明出師以來,寸寸關(guān)山留戰(zhàn)績;自羊城訂交以后,心心相印獨公多?!?/p>

    陳碧君:“朱不國葬,誰也不配國葬!”

    國民政府明令頒布褒揚令:“陸軍上將軍事委員會常務(wù)委員兼辦公廳主任朱培德,精嫻韜略,智能兼賅。早歲追隨總理,效力革命,迭膺軍機重任,北伐之役,總領(lǐng)師干,膚功克奏。厥后出綰疆符,入襄樞政,勤勞懋著,勛望益隆。近年

    展開閱讀全文 ∨

    軼事典故

    5

    歷史如果可以假設(shè),或許井岡山歷史就真的會被改寫。譬如在井岡山時期,若不是朱培德在江西主政,極有可能就沒有朱毛紅軍。因為朱培德不在江西,朱德也許就不會去南昌,即便去了南昌,也少了掛靠。那么,南昌起義分兵時,三河壩指揮員就不會是朱德,也許是其他人也未可知,然而有誰的堅定性和忍辱負重程度能比得上朱德?若然,南昌起義的這點余脈就可能不復(fù)存在,也就不會有湘南起義和井岡山會師,紅四軍如何發(fā)展就很難講了,因為只憑湘贛邊界秋義部隊,要在這一特定的歷史夾縫中生存和發(fā)展壯大就很吃力了。有人認為這是天意,其實從朱德和朱培德的關(guān)系里或許可以認為是朱培德的有意為之。歷史上,比朱德小兩歲、名字只多一個字的朱培德并不那么反動,甚至他“在舊軍人中是個比較老實的人,他所部第三軍同我們比較接近”——朱德曾如是評價過他的師弟、密友兼上司。

    1926年中山艦事件發(fā)生后,第三軍軍校教育長熊式輝曾想步蔣介石后塵,包圍第三軍政治部,清除中

    展開閱讀全文 ∨

    親屬成員

    6

    朱化孚,為明朝湖廣按察使。

    朱秉堃,清朝舉人。

    兄長:朱潤德

    弟弟:朱樹德

    后世紀念

    7

    1937年3月13日,國民政府明令國葬朱培德,生平事跡存?zhèn)湫秶佛^,被葬于南京小行鳳凰山。

    2001年4月,因南京市須在鳳凰山興建地鐵站,朱培德墓被遷至普覺寺公墓。

    藝術(shù)形象

    8

    2007年《井岡山》(李大強飾朱培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