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梁漱溟
外文名:Liang Shuming
別名:煥鼎、壽銘、壽名、瘦民
國籍:中國
民族:蒙古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公元1893年10月18日
逝世日期:公元1988年6月23日
職業(yè):思想家、哲學家、國學大師
畢業(yè)院校:順天中學
信仰:佛學,儒學
主要成就:研究國學、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 有“中國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稱
代表作品:《東西文化及其哲學》《中國民族自救運動之最后覺悟》《鄉(xiāng)村建設理論》
祖籍:廣西桂林
人物生平
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梁漱溟生于北京,先祖為元世祖五子忽哥赤,故入籍河南開封。6歲,入中西小學堂。8歲后,先后就讀于公立小學堂、蒙養(yǎng)學堂。13歲,考入地安門外順天中學堂。
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年),加入同盟會京津支部,順天中學畢業(yè)后任京津同盟會《民國報》編輯兼記者。
民國元年(1912年),任《民國報》編輯兼外勤記者。總編輯孫炳文為其擬“漱溟”作筆名。同年開始讀佛典。
民國二年(1913年)正月,赴西安期間開始素食。年初,讀幸得秋水《社會主義之神髓》,年末寫出《社會主義粹言》。七月,向父兄表示志愿出家為沙門。
民國三年(1914年)二月,在《正誼》發(fā)表《談佛》。
民國四年(1916年)九月,在《東方雜志》發(fā)表《究元決疑論》。蔡元培聘請先生到北京大學任教。
民國五年(1917年),欲往衡山出家為僧,未能成志。十二月五日到北京大學任教,為哲學門三年級講授印度哲學概論。
民國六年(1918年)三月,在北大
學術成就
梁漱溟自稱“是一個有思想,又且本著他的思想而行動的人”。他把孔子、孟子、王陽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學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學”糅合在一起,把整個宇宙看成是人的生活、意欲不斷得到滿足的過程,提出以“意欲”為根本,又賦予中國傳統(tǒng)哲學中“生生”概念以本體論和近代生物進化論的意義,認為“宇宙實成于生活之上,托乎生活而存者也”,“生活就是沒盡的意欲和那不斷的滿足與不滿足罷了”(《東西文化及其哲學》)。
在東西文化觀上,把人類文化劃分為西洋、印度和中國三種類型,稱“中國文化是以意欲自為調(diào)和、持中國其根本精神的”,與向前看和向后看的西方和印度文化有別。中國文化以孔子為代表,以儒家學說為根本,以倫理為本位,它是人類文化的理想歸宿,比西洋文化要來得“高妙”,認定“世界未來的文化就是中國文化復興”,認為只有以儒家思想為基本價值取向的生活,才能使人們嘗到“人生的真味”。斷定中國是一個“職業(yè)分途”、“倫理本位”的社會,
政治主張
梁漱溟是著名的愛國民主人士。他與同時代的志士仁人一樣,為民族獨立、為國家富強積極追求探索。他曾醉心于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國的實現(xiàn),先贊成“君主立憲”,隨后又加入同盟會,投身辛亥革命,后來他轉入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尋求改造舊中國,建設新中國的“路向”。他認為中國是“倫理本位,職業(yè)分途”的特殊社會形態(tài),必須從鄉(xiāng)村入手,以教育為手段來改造社會,并積極從事鄉(xiāng)村建設的實踐。但由于他認為中國缺乏階級,不贊成用暴力革命解決中國社會問題,到頭來他雖付出“一生心血、全副肝膽”的努力,仍沒有也不可能實現(xiàn)他的宿愿。新中國建立后,他“醒悟”到自己走的是改良主義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梁漱溟堅決主張團結抗日,一致對外,提出“一多相容,透明政權”的主張。他對國民黨頑固派制造摩擦、挑起“黨爭”、破壞抗戰(zhàn),憂心如焚。為聯(lián)合中間勢力,形成政團力量,促進聯(lián)合抗日,梁先生發(fā)起參與組織“統(tǒng)一建國同志會”,又是“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人物軼事
1916年,在其時的內(nèi)閣司法部任秘書期間,梁漱溟曾經(jīng)杜門研佛三年。梁漱溟終身不坐人力車,據(jù)他自己說是因為年輕時碰見一個老人拉著人力車,內(nèi)心感到痛楚難忍。其后一年因為研究印度哲學被蔡元培延請到北大,中學畢業(yè)而榮登大學教授座席。在北大的七年時間,他發(fā)表了諸多影響深遠的專著,1919年《印度哲學概論》問世,其后兩年《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出版,此書一度再版八次。
信佛的梁漱溟卻也有自己的規(guī)矩,后來在抗戰(zhàn)時梁漱溟曾帶著學生深入前線,他寫信給兒子梁培寬稱“時人說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此行蓋踐之以?!?/p>
盡管對佛學鉆研很深,但1918年其父親梁濟沉潭自盡后,梁漱溟開始折入儒學,多年以后有人稱梁漱溟是新儒家的代表人物。梁瀨溟曾對學生說,他與哲學無緣。他不懂什么叫哲學。他就是這樣,誤打誤撞地進了哲學的門。
梁漱溟認為,東西方教育存在根本的差異,中國人傳統(tǒng)的教育側重“情意”教育,例如孝悌之教;而西方人側重“知識”教育,例如
個人評價
《毛澤東選集》第五卷《批判梁漱溟的反動思想》:①為什么他又能當上政協(xié)全國委員會的委員呢?中共為什么提他做這個委員呢?就是因為他還能欺騙一部分人,還有一點欺騙的作用。他就是憑這個騙人的資格,他就是有這個騙人的資格。②在梁漱溟看來,點頭承認他是正確的,這就叫有“雅量”;不承認他是正確的,那就叫沒有“雅量”。那樣的“雅量”,我們大概不會有。但是,我們這一點“雅量”還是有的:你梁漱溟的政協(xié)委員還可以繼續(xù)當下去?!?/p>
美國五星上將馬歇爾:在梁漱溟身上看見了甘地。
著名學者林毓生認為:梁漱溟與魯迅是20世紀中國最有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家。梁漱溟領導的鄉(xiāng)村建設運動,是構思宏大的社會改造試驗,嘗試將西方現(xiàn)代化的優(yōu)點與中國文化的優(yōu)點融合起來,為此進行了積極而可貴的探索。
著名學者許紀霖:①現(xiàn)在的絕大部分知識分子,都是學者專家,為稻粱謀,有專業(yè)精神,但不再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擔當。中國社會仍然處在轉型期,我們還需要梁漱溟式的人物。
個人著述
專著
《究元決疑論》初刊于1916年《東方雜志》,并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單行本。后收入《梁漱溟全集》第一卷。《印度哲學概論》1918年11月由北京大學出版部出版,轉年12月始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后收入《全集》第一卷?!段ㄗR述義》(第一冊)1920年1月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印刷,北京大學出版部發(fā)行。后收入《全集》第一卷。《東西文化及其哲學》1921年10月由北京財政部印刷局初版,1922年1月起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后收入《全集》第一卷?!多l(xiāng)村建設大意》1936年1月由山東鄒平鄉(xiāng)村書店初版。后收入《全集》第一卷?!多l(xiāng)村建設理論》1937年3月由山東鄒平鄉(xiāng)村書店初版。后收入《全集》第二卷?!洞疣l(xiāng)村建設批判》寫成于1940年8月,1941年2月由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出版。后收入《全集》第二卷?!吨袊幕x》寫作于1942年至1949年。1949年11月由成都路明書店初版。1987年6月由上海學林出版社重印。后收
家庭成員
梁漱溟遠祖為元朝宗室,父梁濟(巨川)(1858-1918年),內(nèi)閣侍讀,著有《桂林梁先生遺書》。母張氏,大理人,白族。曾在北京女學傳習所任教。兄煥鼐,日本明治大學商科畢業(yè);妹煥詰、煥紳,均畢業(yè)于京師女子師范學堂。
梁漱溟原配夫人黃靖賢(1893—1935年),1921年與梁漱溟結婚。育有長子:梁培寬,次子:梁培恕。第二任妻子陳樹芬。
人物紀念
山東梁漱溟紀念館
梁漱溟紀念館,始建于1993年梁先生誕辰100周年之際,由山東鄒平縣一中、縣政協(xié)、梁漱溟在京家屬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費孝通題寫?zhàn)^名。2013年,為紀念梁先生誕辰120周年,鄒平一中又對紀念館進行了擴建。該館為全國唯一的梁漱溟紀念館。新館位于鄒平一中務本樓七樓,建筑面積600平米,建有“生平館”“鄉(xiāng)建館”“書畫館”三個展廳,共展出展板200多塊,圖片1000多幅,梁先生生前遺物、各種版本的圖書、手稿、書畫900多件。
重慶漱溟館
重慶勉仁中學位于嘉陵江畔縉云山下的金剛碑五指山11號。漱溟館位于學校門口左邊的一角,由梁漱溟半身雕像和一道扇型的回廊組成,石雕像的基座上有費孝通題寫的“漱溟館”三個大字,回廊里陳設著梁漱溟生平簡介、在重慶時期的主要活動照片和各個時期的書法復印件。
北京小銅井一號
梁漱溟在北京所居多處,但以西城積水潭畔小銅井一號居住最久。小銅井一號,原為其父梁濟(字巨川)
影視形象
2003年電視劇《延安頌》:由立平飾演梁漱溟;
2011年電影《建黨偉業(yè)》:趙寧宇飾演梁漱溟;
2016年電視劇《東方戰(zhàn)場》:施大生飾演梁漱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