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項英
別名:原名德隆,化名江俊、江鈞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北武昌縣(今武漢市江夏區(qū))
出生日期:1898年5月
逝世日期:1941年3月14日
職業(yè):軍人
畢業(yè)院校:武昌涵三宮的日新預備學堂
信仰:馬克思主義
主要成就: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兼政委
人物生平
項英(1898.5─1941.3.14),原名項德隆。化名江俊、江鈞、張成。湖北武昌縣(今武漢市江夏區(qū))人。192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中共三大、六大上分別被選為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1926-1930年期間,曾任湖北省總工會黨團書記、全國總工會執(zhí)行委員兼上??偣h團書記。1931年后,任蘇區(qū)中央局代理書記、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副主席等職。紅軍主力長征后,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書記,中央蘇區(qū)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在贛粵邊堅持游擊戰(zhàn)爭??谷諔?zhàn)爭時期,任中共中央東南局書記、新四軍副軍長兼政委。1941年1月,在國民黨反動派發(fā)動的皖南事變中,被叛徒殺害。
項英同志主要著述有《三年來堅持的游擊戰(zhàn)爭》、《南方三年游擊戰(zhàn)爭經驗對于當前抗戰(zhàn)的教訓》(1937)、《項英將軍言論集》(1939)等。
項英在武昌涵三宮的日新預備學堂讀完初中后,15歲便進入武昌模范大工廠當工人。他白天做工,晚上還堅持讀
人物評價
1941年皖南事變后,由于歷史原因,項英的業(yè)績多被抹煞,名字很快在黨史、軍史資料中消失;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不久,史學界和新四軍的老同志就提出重新評價項英的問題。
上世紀80年代初,根據鄧小平同志指示,中美雙方達成翻譯出版《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協(xié)議后,由我方重新撰寫我黨我軍歷史和人物條目。
有一天,胡繩同志主持開會討論編寫中的一些問題。這時,中央檔案館剛剛公開出版了有關皖南事變的電報。李維民在會上提出,這些電報充分證明了當年把新四軍在皖南事變中遭受損失的全部責任推到項英身上是不公正的,請示在項英條目中應當如何表述。當時重新評價項英的條件尚不成熟,富有經驗的胡繩同志表態(tài)說:“既然是簡明百科全書,字數不能太長,皖南事變的事就不要寫了?!边@是第一次在正式出版的關于項英的條目中,沒有提他在皖南事變中的責任。1982年,開始編寫《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王輔一負責撰寫項英條目。對于皖南事變問題如何表述,經
人物遺跡
項英是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著名的工人運動活動家、黨和紅軍早期的領導人之一,新四軍的創(chuàng)建人和主要領導人之一,抗日名將項英同志誕辰116周年。2014年5月14日,武漢資深藏家姜小平向記者展示了一份82年前的《文化日報》,上面刊載的文章《項英記》記錄了項英的出生、相貌、經歷等內容。著名軍史專家、《項英傳》作者、原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部副部長王輔一少將表示,這篇《項英記》是目前發(fā)現最早的關于項英的傳記。
珍貴:迄今發(fā)現最早項英傳記
姜小平介紹,《文化日報》創(chuàng)刊于1932年6月,社址在上海成都路,每期出4版。關于項英的文章在第32期,于1932年7月22日出版刊載。
記者看到,《項英記》一文,以“特別報告”形式刊發(fā)在該期第三版顯著位置,全文約1100字,分“毫無名氣”、“貌不驚人”、“窮小子的出身”、“從工會組織員做起”4個小節(jié)。
王輔一在看過文章后表示,1932年國民黨正在對各革命根據地進行“圍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