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王建安
別名:王見安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北黃安縣(今紅安)桃花沙河村
出生日期:1907年11月8日
逝世日期:1980年7月25日
職業(yè):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
畢業(yè)院校:抗日軍政大學
信仰:共產主義
主要成就:參與指揮濟南戰(zhàn)役、淮海戰(zhàn)役
人物生平
1908年10月12日生于湖北省黃安(今紅安)縣桃花區(qū)朱家垅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少年時曾給地主打短工,并偷偷學會寫字、背誦三字經。1924年離家到武漢,在直系軍閥吳佩孚部隊當兵。
1927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11月參加黃麻起義,率先登上黃安西北城墻的云梯。
1928年在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31師當班長,參加創(chuàng)建鄂豫邊蘇區(qū)的斗爭。1930年4月任紅1軍1師3團排長、連長,參加楊家寨、楊平口、花園、四姑墩、新洲等戰(zhàn)斗和鄂豫皖蘇區(qū)第一次反“圍剿”。
1931年1月紅1軍和紅15軍合編組成紅4軍后,任第10師營長,參加雙橋鎮(zhèn)戰(zhàn)斗和鄂豫皖蘇區(qū)第二次反“圍剿”。
1931年11月紅四方面軍成立后,任第10師28團副團長,參加黃安、商潢、蘇家埠、潢光等戰(zhàn)役和鄂豫皖蘇區(qū)第四次反“圍剿”。
1932年10月隨紅四方面軍主力轉移,1932年12月任第10師30團政治委員,參加創(chuàng)建以通江、南江、巴中地區(qū)為中心的
榮譽成就
1956年1月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和一級解放勛章。
任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是第二、第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
人物軼事
1979年3月25日上午9點20分,方毅團長、王建安等副團長和43名團員及隨員,乘三叉戟專機離北京西郊機場前往昆明慰問對越自衛(wèi)反擊作戰(zhàn)部隊。韋國清、烏蘭夫、余秋里、胡耀邦、宋任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機場歡送。專機在飛行途中,方毅收到從昆明報來的請示,云南省委為歡迎中央慰問團準備了午宴。方毅征求了王建安的意見后表示:“代表團一律乘面包車;不準宴請,如吃‘便飯’時,代表團上街找飯館吃;每餐四個菜一個湯,絕對不能超過標準。”在云南慰問期間,中央慰問團自始至終乘面包車、每餐四菜一湯,從未超過標準。
1979年4月4日,王建安要聽取省紀委和軍區(qū)紀委的工作匯報。接下來的日子里,王建安在廣州、福州、上海、杭州分別聽取了廣東省紀委和廣州軍區(qū)紀委,福建省紀委和福州軍區(qū)紀委,上海市紀委,浙江省紀委的工作匯報。王建安與省市紀委和軍區(qū)紀委的領導同志座談時每次都強調要認真汲取“文化大革命”期間林彪、“四人幫”一伙撤銷黨的
人物評價
人民日報讀者
人民日報讀者來信評價王建安深入細致搞調查研究,實事求是地分析和解決問題,“老八路作風和黨的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回來了!”“使不少人的心靈又萌起了對真理的信念”,“說出了群眾的心里話,引起了人們的共鳴”,“使不少人又感到了黨的政策精神,黨的正確路線的溫暖”。
解放軍報評論員
解放軍隊伍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建設事業(yè)中,為黨和人民做了許多工作,不少同志還作出了重要貢獻。他們逝世后,本著既嚴肅莊重、又儉樸的原則,適當舉行悼念活動,包括開個追悼會,用以寄托我們的哀思,學習死者的美德,這是完全應該的。對領導干部,對每一個做了有益的工作的人,我們大家都應當紀念他、學習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