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謝冰瑩
別名:謝鳴崗
國籍:中國
出生地:湖南省新化縣
出生日期:1906.9.5
逝世日期:2000.1.5
職業(yè):作家
代表作品:《女兵自傳》
從小生活
在家鄉(xiāng)冷水江市鐸山度過了她的金色童年,謝冰瑩最早就讀于龍?zhí)钝羽^。在就讀之前,已有40多位男生在此讀書,且都是謝姓。其父姓蘇,因外祖父姓謝,是先生的堂兄,住在塾館旁邊,且資財富足,塾館先生礙于外祖的面子,就收下家父這位異族弟子。塾館不收女生,由于小冰瑩的執(zhí)著,塾館先生不得不破例。自此,這兩名特殊學生開始了他們一年的同學生涯。
謝冰瑩中年照片
謝冰瑩10歲時候開始上學,長得俊俏,穿著整潔,是大家閨秀模樣。小冰瑩和男生分開而坐,當時塾館授課,和現(xiàn)代完全不同,是先生點名“某某生”,學生即捧著書站到先生桌前,先生指著課本斷句、解釋,然后,學生回座位高聲朗讀課文,讀熟了,又捧書站到先生桌前背書。她很少高聲朗讀,默讀兩遍即能背了。小冰瑩沒事做的時候,就靜靜地聽先生點書,聽同學背書,居然將同學們的功課也都記下了。
先生高度近視,鼻子貼著書本,說話聲音很大,情急時還有點打結,口里不時濺著唾沫星子,穿著也不講究,但對
個人生活
1926年,北伐軍進駐武昌,創(chuàng)辦一所軍事政治學校,在長沙湖南一女師附近設立了一個招生處,男女兼收。在軍校招收女生,這在當時是極為罕見的。女生們望而生畏,不敢前往。謝冰瑩卻義無反顧,毅然報名。在校長徐特立和二哥謝煥文的大力支持下,謝冰瑩來到武昌,第一次正式使用“謝冰瑩”這個名字,進入雨湖書院的中央軍校女生部,毅然脫去心愛的紅裝,穿上灰色戎裝,開始陌生而緊張的軍事生涯。
北伐戰(zhàn)爭失敗后,軍校解散,女生隊也隨之解散。謝冰瑩的未婚夫蕭明也常常來母親處打聽未婚妻的消息。終于見到自己的女兒安然無恙地回到自己身邊,母親悲喜交加,摸著同樣淚流滿面的女兒說:“孩兒呀,為了你的平安,我和你的婆家日夜在為你祈禱呀!終于菩薩顯靈,保佑你平安無事,回到了娘的身邊。從此,你可再也不要出去啦!過幾天,你就和蕭明成婚吧!你有個家心有個歸宿,自然就不會往外奔波了。
母親不知道謝冰瑩心里已經(jīng)有其他人了,于是母女兩人發(fā)生了爭執(zhí),但最
個人故居
謝冰瑩故居位于湖南婁底冷水江市鐸山鎮(zhèn)龍?zhí)洞?,分新“守園”和舊“花灼堂”兩部分?!笆貓@”是謝冰瑩四次逃婚前的住所,“花灼堂”則為出生地,故居建筑極具湘中民俗特色。經(jīng)婁底市僑聯(lián)和冷水江市僑聯(lián)極力爭取,2008年,謝冰瑩故居被作為重點涉僑文化遺產(chǎn)上報。
婁底市涉僑文化遺產(chǎn)豐富,還有曾國藩故居、陳天華故居、楊小燕故居等。婁底市僑聯(lián)表示,將以此次授牌為契機,開展一次涉僑文物大調(diào)研,將依法依規(guī)申報和保護好涉僑文化遺產(chǎn)。
湖南省人大代表、湖南美麗傳說健康產(chǎn)業(yè)公司董事長陳皓建議說,謝冰瑩被稱為“中國女性的精神之光”與“湖南人的精神代表”。她的作品在臺灣、馬來西亞及美國影響深遠,具有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冷水江市的謝冰瑩故居現(xiàn)已進入國務院第七批“國?!眴挝缓蜻x名單。這是湖南省重要的涉僑與涉臺文化旅游資源,必須倍加珍惜這一資源,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護、建設好謝冰瑩故居,興建“謝冰瑩故居文化園”。
個人著作
著作名稱
類別
年代
出版社
前路
短篇小說集
1930
光明出版社
中學生小說
長篇小說
1930
上海中學生書局
青年王國才
長篇小說
1933
中和印刷公司
青年書信
散文集
1930
北新
一個女兵的自傳
1936
良友
血流
短篇小說集
1933
光華
偉大的女性
短篇小說集
1933
光華
戰(zhàn)爭的手
短篇小說集
1942
獨立出版社
姊妹
短篇小說集
1942
建國書店
寫給青年作家的信
書信
1942
西安大東書局
女兵十年
小說
1946
漢口自費書行
紅豆
長篇小說
1954
臺灣虹橋出版社
圣潔的靈魂
短篇小說集
1954
亞洲出版社
霧
短篇小說集
1955
臺北大方出版社
碧瑤之戀
長篇小說
1959
臺北力行書局
空谷幽蘭
短篇小說集
1961
臺北廣文書局
林琳
兒童文學
1962
臺北教育廳
秦良玉
通俗小說
1961
臺北正中書局
梅子姑娘
短篇小說集
1967
西安新中國文化出版社
綠窗寄語
書信體散文
1955
臺北力行書局
我的少年時代
散文集
1955
臺北正中
冰瑩游記
散文集
1956
臺北上海書局
故鄉(xiāng)
散文集
1957
臺北力行
人物評價
因為歷史原因,加在她諸多作品中,多有不隨潮流的言論,因而她的許多作品難以在大陸與廣大讀者見面,實在很遺憾。
謝冰瑩是一位成就卓著的多產(chǎn)作家,正像一位辛勤的農(nóng)夫,謝冰瑩灑下的汗滴已在金色的秋天結出了豐碩的果實。到了晚年,雖然有視力衰退、兩耳重聽、記憶力不好、牙疼等老年病折磨謝冰瑩,但謝冰瑩還是孜孜不倦地學習和寫作,因此被人稱為“不老的女兵”。謝冰瑩說:“我只希望做一個平凡的渺小的人,只愿用整個的心力貢獻給文學,讀者的眼淚便是我的收獲!讀者的同情,就是我的財產(chǎn)——我的無價之寶!”“文如其人”一說,并不適用于所有的作家,但用它來形容謝冰瑩卻是合適的。謝冰瑩的文風,一如其人,熱情而奔放。
謝冰瑩自己在《平凡的半生》里也說:“‘文如其人’這句話,我想大概是對的。我為人處世只有三個‘直’、‘真’、‘誠’,寫文章也是如此。”有人說:“謝冰瑩的散文沒有一處是矯揉造作咬文嚼字的,也沒有一處是吮筆儒墨刻意經(jīng)營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