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當前位置:淘名人 > 名人百科 > 蔣夢麟簡介

    蔣夢麟

    更新時間:2019-03-30 22:46

    蔣夢麟(1886年-1964年),原名夢熊,字兆賢,號孟鄰,浙江余姚人,中國近現(xiàn)代著名的教育家。1886年1月20日,蔣夢麟生于浙江余姚。曾參加科舉考試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育學本科畢業(yè),隨后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杜威,并獲得哲學及教育學博士學位。曾任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行政院秘書長,也是北京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1949年隨國民黨政權去臺灣。蔣夢麟一生致力于教育工作,在任北大校長期間,他致力于“整飭紀律,發(fā)展群治,以補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張上,蔣夢麟認為教育的長遠之計在于“取中國之國粹,調(diào)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標準,立問題”,以培養(yǎng)“科學之精神”、“社會之自覺”為目標。主要著作包括自傳體作品《西潮》、《新潮》、《談學問》、《中國教育原則之研究》等。1964年6月19日,蔣夢麟因肝癌病逝于臺灣臺北,終年78歲。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蔣夢麟

    別名:夢熊,兆賢,孟鄰

    國籍:中國

    民族:漢

    出生地:浙江余姚

    出生日期:1886年1月20日

    逝世日期:1964年6月19日

    職業(yè):教育家

    畢業(yè)院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本科),哥倫比亞大學(博士)

    主要成就:國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長 北京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

    代表作品:《西潮》

    個人生平

    2

    1886年1月20日,生于浙江余姚蔣村。出生時他父親夢見一只熊來到他家,便給他起名夢熊。

    1892年入私塾。

    1898年,入紹興中西學堂,蔡元培正好是那里的“監(jiān)督”(相當于校長)。

    1899年隨家遷往上海,入天主教學校讀英文。

    1900年,因義和團運動起,舉家遷回余姚,在余姚城某校習英文、算術。

    1901年,到杭州一教會學校習英文,后因學潮全體學生離校。

    1902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學堂(前身為求是學院),因鬧學潮被列入黑名單,改名夢麟。。

    1903年入浙江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學習,次年中秀才。

    1904年考入上海南洋公學。

    1908年8月赴美留學。

    1909年2月,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先習農(nóng)學,后轉學教育。

    1912年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畢業(yè),隨后赴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師從杜威,攻讀哲學和教育學。

    1917年3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貒?,在商務印書館擔任《教育雜志》編輯和《新教育》雜志主編,并協(xié)

    展開閱讀全文 ∨

    主要作品

    3

    《西潮》(英文自傳,后譯為中文)

    《孟鄰文存》

    《談學問》

    《文化的交流與思想的演進》

    《新潮》

    《中國教育原則之研究》(博士論文)

    《高等學術為教育之基礎》

    《過渡時代之思想與教育》

    《個人之價值與教育之關系》

    《世界大戰(zhàn)后吾國教育之注重點》

    《改變?nèi)松膽B(tài)度》

    《和平與教育》

    《新舊與調(diào)和》等

    人物思想

    4

    蔣夢麟指出,教育是一門科學,但它不屬于純粹科學或基礎科學,而屬于實踐科學或應用科學。它不能離其他科學而獨立。他指出了三個方面:1、教育為全生之科學。目的在享受人生之完滿幸滿,或達到人類生活之豐富。2、教育為利群之科學。利群是達到全生目的的方法,即儒家所說:“明德新民”、“己欲立而立人”。3、教育為復雜之科學。教育以人生為主體,而人生不論個人或社會,均有繁雜的學科需加研究。

    蔣夢麟認為學術是社會進步、國家強盛的基礎,一個社會或國家之落后,其根本原因就在科學、學術不發(fā)達。要使社會進化,首先就要提倡科學和學術。他指出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三大弱點是:1、無系統(tǒng);2、太重應用;3、太重古文字,知識不易普及。因此,他提出教育要改變這種弱點的方向是:1、重視“論理學”(即邏輯學)和科學之方法;2、提倡探究學問的精神上的興趣;3、革新文學。先求言文之接近,教育方能普及。他認為,教育既為復雜之科學,必有賴于他種科學,

    展開閱讀全文 ∨

    家屬成員

    5

    原配:孫玉書(兩人有三子一女)

    第二任妻子:陶曾谷(亡友高仁山遺孀)

    第三任妻子:徐賢樂

    長子:蔣仁宇

    次子:蔣仁淵

    三子:蔣仁浩

    女兒:蔣燕華

    人物軼事

    6

    1916年陳獨秀擔任北大文學院長,極力推動文學革命。蔣夢麟與陳獨秀盡管政治主張不同,相處得倒也不錯。他倆都是前清的秀才。秀才有兩種:一種是考八股時進的秀才,稱為八股秀才;八股廢掉后改考策論,稱為策論秀才,好像也沒有八股秀才值錢了。蔣夢麟在回憶文章中寫道:有一次陳獨秀問我:“唉!你這個秀才是什么秀才?”“我這個秀才是策論秀才。”他說:“那你這個秀才不值錢,我是考八股時進的八股秀才?!蔽揖拖蛩髁艘粋€揖,說:“失敬,失敬。你是前輩老先生,的確你這個八股秀才比我這個策論秀才值錢。”在蔣夢麟看來,陳獨秀“為人爽直,待朋友很好”,這一點很對蔣夢麟的脾氣:“我們兩個人,有一個相似的習慣,在參加筵席宴會的時候,一坐下來,我們總愛把冷盤或第一、二道菜盡量地吃,等到好菜來時,我們已經(jīng)吃飽了。所以大家說笑話,稱我們這兩個急性子,‘同病相憐’?!?/p>

    盡管這對“同病相憐”的朋友,后來在政治道路上南轅北轍越走越遠,但當陳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評價

    7

    “話說民國二十年一月,蔣夢麟先生受了政府的新任命,回到北大來做校長。他有中興北大的決心,又得到了中華教育文化基金董事會的研究合作費國幣一百萬元的援助,所以他能放手做去。向全國去挑選教授與研究人才。他是一個理想的校長,有魄力、有擔當,他對我們?nèi)齻€院長說:辭退舊人,我去做;選聘新人,你們?nèi)プ??!保êm)

    “我的朋友中,脾氣好的人也不少,但對于仆役等最客氣,而且從來不發(fā)脾氣的,我想只有夢鄰一個人。記得我們初到長沙去組織臨時大學的時候,我們合用一個寶慶的老兵,因為語言關系,往往詞不達意,我是一個性急的人,孟鄰先生看見那位寶慶的同胞做錯了事,或者是所做的剛好與我們的意愿相反的時候,他的反應總是發(fā)笑,我卻在著急。純厚,同情,寬容是他的本性?!保ㄈ~公超)

    “學問比不上孑民(蔡元培)先生,辦事卻比蔡先生高明”。(傅斯年)

    “孟鄰先生去世了,他留給我們的不僅是哀思,更是一個典范,一個現(xiàn)代中國人的典范?!保ㄅ_灣《中央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爭議

    8

    對北京大學校史素有研究的北大教授陳平原說:“在歷史學家筆下,蔡元培的意義被無限夸大,以至于無意中壓抑了其他同樣功不可沒的校長。最明顯的例子,莫過于蔡元培早年的學生蔣夢麟。”

    1988年北大90周年校慶,曾出版過一本《北大校長與中國文化》,希望“以此來紀念北京大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特殊地位和貢獻”,但其中沒有收入蔣夢麟。1998年,北大百年校慶時,此書重新修訂出版,加入了有關蔣夢麟的文章。不過,有研究者仍在報怨:“前兩年北大校慶,居然很少見到蔣夢麟的名字?!?/p>

    陳平原也表示遺憾:“很可惜,在大量有關北大的出版物上,蔣校長的地位相當尷尬……校方組織撰寫的校史中,稱蔣夢麟為‘典型的國民黨新官僚’,‘在北大是不得人心的’?!?/p>

    蔡元培曾坦承:“綜計我居北京大學校長的名義,十年有半;而實際在校辦事,不過五年有半?!辈绦iL在職而不在校期間,代為處理行政事務的,經(jīng)常是蔣夢麟。除了長期擔任總務長,他更三度代行校長職權,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紀念

    9

    故居

    蔣夢麟故居位于浙江省余姚市黃家埠鎮(zhèn)華家村后蔣自然村,坐北朝南,原由門廳、正屋、兩側廂房及后灶屋組成,現(xiàn)僅存正屋五間。當?shù)卣?010年10月開始對蔣夢麟故居進行修繕,同時重建了東西廂房、圍墻、庭院等建筑。修繕后的蔣夢麟故居還原了他在《西潮》中描述的“故居環(huán)境幽雅,小橋、流水、修竹、河埠”的場景。

    人物影響

    10

    作為北京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蔣夢麟把一生的大部精力投之于中國現(xiàn)代高等教育和北大的建設。他把營造學術中心,作為治理北大的理想目標,長期堅持“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方針,維護北大的基本傳統(tǒng),在上世紀的20-40年代,鑄就了北大和“西南聯(lián)大”的幾度輝煌,并在國內(nèi)外發(fā)生重大影響。

    蔣夢麟發(fā)展了教授治校的原則。他吸取美國一些大學的管理經(jīng)驗,強調(diào)層層分工,各司其職。他提出“教授治學,學生求學,職員治事,校長治?!钡墓芾矸结?。原屬各學院的教務和事務等工作,改由學校秘書處和課業(yè)處負責,改變了過去教授兼任各種事務的現(xiàn)象,使教授得以專心治學與教學。同時,他嚴格限制教師在校外兼課,使教授有充分時間研究和積蓄學問。此外,北大在蔣夢麟的具體實施中于1920年便首倡了評議會(司立法)和行政會議(司行政),使眾多教授在教學、學術研究和學校大改方針上發(fā)表意見,發(fā)揮積極作用,以利于更好地貫徹教授治校的原則。

    從20年代

    展開閱讀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