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朱升
外文名:SHENG ZHU
別名:朱允升
國籍:中國(明朝)
民族:漢
出生地:安徽休寧
出生日期:1299年
逝世日期:1370年
職業(yè):軍事家、教育家
信仰:道教
主要成就: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的決策
代表作品:《朱楓林集》
生平經(jīng)歷
朱升生于安徽省休寧縣迥溪鄉(xiāng)臺子上村一戶半教半農(nóng)的人家。因朱升出生在晨曦之初,太陽東升之際,其父取之昌盛、吉祥之意,為其命名為朱升。
朱升八歲時,拜在迥溪開館講學(xué)的江敏求老先生門下,在江敏求學(xué)館里求讀四年,十二歲后,又拜在休寧海陽開館講學(xué)的金齋諭老先生門下,在金齋諭學(xué)館里求讀了四年,后因金齋諭老先生老邁年高才離開。十七歲初拜在休寧霞瀛開館講學(xué)的陳櫟老先生門下,十九歲時,經(jīng)陳櫟推薦,在縣里考上秀才。繼而在故里開館講學(xué),伴以務(wù)農(nóng)。
朱升二十四歲時,采訪民間的好人好事、千古傳說,編寫了第一本專著《墨莊率意錄》,二十六歲時,將自己觀察、研究的星象變化、占卜的方術(shù),整理成《星卦提綱》一書,三十五歲時,將為親朋好友看風(fēng)水的實(shí)踐經(jīng)驗寫成《龍穴陰陽之訣》一書,三十九歲時,將歷年研究的戰(zhàn)國時《魏文征集》各國刑書,以及由他的老師李悝編就的《德經(jīng)》,經(jīng)過考證,輯訂為《刑統(tǒng)賦解》一書,并自刻問世。元末至正癸末年伙同契友趙
主要成就
向明太祖獻(xiàn)上三個計策: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使得朱元璋有立國之基。
為大明制定了禮樂制度,并收集后妃的故事,編修了《女誡》一書。
人物軼事
免死券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論功行賞,大封功臣。朱升在和朱元璋打交道的過程中,早就隱隱感到朱元璋猜疑刻薄,殺戮功臣是早晚的事。如果要了朱元璋所賜的爵位,十之八九會引來殺身之禍。于是就在大家還都沉浸在封公封侯的美夢之中時,朱升正式申請“告老歸鄉(xiāng)”,又顧慮兒子朱同難保平安無事,老淚縱橫地向皇帝請求賞賜“免死券”。朱元璋被朱升哭得挺感動,就送了朱升一個順?biāo)饲?,用免死券慰藉他,沒想到,后來兒子朱同剛到任禮部侍郎一個月,便被牽連進(jìn)郭桓一案,受誣入獄,最后,陳尸街頭。
人物著作
朱升一生有二十四本專著,著有《易書詩》、《周家儀禮》、《禮記》、《論語孟子》、《大學(xué)》、《中庸》、《考經(jīng)》、《小學(xué)》旁注、書傳輯正、書傳補(bǔ)正、老子孫子旁注,還有小四書小學(xué)名、數(shù)醫(yī)家諸書、葬書、內(nèi)外傳、刑統(tǒng)傳解等,傳世的有《前圖》二卷、《楓林集》十卷,《四庫總目》另有前圖二卷,傳于世。
史書記載
《明史·朱升傳》
《朱楓林集·學(xué)士朱升傳》
人物評價
朱元璋曾有七言兩句御聯(lián):“國朝謀略無雙士,翰林文章第一家?!?/p>
朱元璋稱朱升“為人老實(shí),是耆哲之英杰”。
毛澤東贊其為“九字國策定江山”。
家族成員
父親:朱秀
母親:汪氏
長子:朱異
次子:朱同
后世紀(jì)念
朱升墓
朱升墓位于鹽都區(qū)北龍港鎮(zhèn)南龍港莊東首文曲溝北側(cè),其墓已有600多年歷史,原墓為圓錐形土丘,高5.5米,底徑10.5米,其墓的北側(cè)筑有二條平行的飄帶(名為飄帶,實(shí)為二條長長的土圩,直至文革期間在條田化時被平整),每條寬二丈,長30丈,原墓身占地100多平方米。1999年6月被鹽都區(qū)人民政府列為縣級文物保護(hù)單位。2000年初由朱氏后裔集資10萬元進(jìn)行動工修造,市文博部門、鹽都區(qū)政府和朱氏后裔代表約三千人在朱升墓前舉行了隆重的揭碑儀式??⒐ず蟮闹焐?,墓高7.2米,寓意朱升享年72歲,墓地直徑13.70米,寓意朱升1370年去世,墓碑總高度為5.8米,寓意朱升在58周歲時向明太祖朱元璋進(jìn)“九言策”,墓碑主體為漢白玉,其白色寓意朱升一生淡薄名利的高貴品質(zhì)。墓碑正面刻有“明翰林院大學(xué)士朱升之墓”字樣,背面刻有朱升生平約300多字。在墓體的形式上,墓墻主體形似糧墩,寓意為九言策中的“廣積糧”,在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