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謝婉瑩
外文名:Xie Wanying(Bing Xin)
別名:冰心(筆名),氷心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福建省福州市長樂市橫嶺村
出生日期:1900年10月5日(庚子年)
逝世日期:1999年2月28日(己卯年)
職業(yè):詩人、作家、翻譯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
畢業(yè)院校:燕京大學,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
稱號:世紀老人,文壇祖母
冰心人物經(jīng)歷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三坊七巷謝家大宅(今鼓樓區(qū)楊橋東路17號),該宅院也是林覺民故居,是冰心祖父謝鑾恩從林覺民家屬購得。祖籍地是長樂橫嶺鄉(xiāng),現(xiàn)在叫福州市長樂區(qū)橫嶺村。冰心的曾祖父謝以達這一輩進城謀生。次年5月,全家遷至上海。
1903年,因為父親謝葆璋受命海軍訓練營營長,同時負責籌辦海軍學校,隨父遷至煙臺,在此居住的8年里度過了她幸福而多彩的童年生活。在煙臺,她開始讀書,家塾啟蒙學習期間,已接觸中國古典文學名著,7歲即讀過《三國演義》、《水滸》等。與此同時,還讀了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說部叢書”,包括英國著名作家狄更斯的《塊肉余生述》等十九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作品。
1911年(一說為1912年),進入福州女子師范學校開始了預科學習。
1913年隨父遷居北京,住在鐵獅子胡同中剪子巷,其父謝葆璋前來北京出任民國政府海軍部軍學司長。
1914年就讀于北京教會學校貝滿女中。
1918年入讀協(xié)和女子大
冰心創(chuàng)作特點
冰心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大多不用濃墨重彩,也較少精雕細刻,只用素描的筆法,淡淡數(shù)筆,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鮮靈靈地浮現(xiàn)在水面上?!读唤恪?、《冬兒姑娘》、《小桔燈》分別塑造了三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們大多心地善良,溫柔美麗,活潑大方,穩(wěn)健端莊。她們青春煥發(fā),充滿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贏得女性的尊嚴;以自身事業(yè)上的輝煌成就,獲得男人的敬重。此外還有一系列熱愛祖國的青年,慈憐溫柔的偉大母親,通情達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學風趣的老教授等眾多形象,透出了溫情。
在藝術表現(xiàn)上,冰心善于借鑒和運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時而以敘述人的口吻直接抒發(fā)情感,時而通過人物的語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動來表露作者的主觀意態(tài),使小說帶著濃重的抒情色彩。
冰心往往喜歡用第一人稱的敘事手法。以“我”作為故事的線索,滿蘊著深情,傾訴我的所見、所聞、所遭、所感、所觸,使讀者感
冰心獲獎記錄
因翻譯紀伯倫的《先知》《沙與沫》,印度泰戈爾的《吉檀迦利》《園丁集》等作品,1995年經(jīng)黎巴嫩共和國總統(tǒng)簽署授予國家級雪松勛章。
冰心個人生活
丈夫
大弟
在去美國的杰克遜總統(tǒng)號郵輪上,冰心與吳文藻相識。冰心在波士頓的威爾斯利女子大學研究院攻讀文學學位,吳文藻在達特茅斯學院攻讀社會學,他們從相互的通信中,逐漸加深了解。1925年夏天,冰心和吳文藻到康耐爾大學補習法語。1926年冰心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回國,而吳文藻則繼續(xù)留在美國的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社會學博士學位。
1929年6月15日,冰心與學成歸國的吳文藻在燕京大學臨湖軒舉行婚禮,司徒雷登主持了他們的婚禮。
冰心社會活動
社會職務
1951年回國后,積極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歷任中國作家協(xié)會第二、三屆理事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顧問,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第二至四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和副主席,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至五屆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五至七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和第八、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全國少年兒童福利基金會副會長,中國婦女聯(lián)合會常委等職。她為中國的文學事業(yè)、婦女兒童事業(yè)的發(fā)展、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都作出了貢獻。
公益慈善
1938年(抗戰(zhàn)期間),因戰(zhàn)爭前往云南昆明居住,期間在昆明呈貢簡易師范學校義務授課。
新中國成立后,又先后為家鄉(xiāng)的小學、全國的希望工程、中國農(nóng)村婦女教育與發(fā)展基金和安徽等災區(qū)人民捐出稿費十余萬元。
在響應巴金建立中國現(xiàn)代文學館的倡議時,捐出自己珍藏的大量書籍、手稿、字畫,帶頭成立了“冰心文庫”。
1998年水災時她聞訊后捐出二千元,及后知道災情嚴
冰心人物評價
“我讀冰心詩,最大的失望便是襲受了女流作家之短,而幾無女流作家之長。我從《繁星》與《春水》里認識的冰心女士,是一位冰冷到零度以下的詩人。
《繁星》《春水》這種體裁,在詩園里面,終歸不能登大雅之堂的。這樣也許是最容易做的,把捉到一個似是而非的詩意,選幾個美麗的字句調(diào)度一番,便成一首,旬積月聚便成一集。這是一種最易偷懶的詩體,一種最不該流為風尚的詩體。
冰心女士是一個散文作家,小說作家,不適于詩;《繁星·春水》不值得仿效而流為時尚。”(梁實秋)
在這里,我們覺得冰心女士所謂“人世間只有同情和愛憐,人世間只有互助和匡扶,”——這樣的“理想的人世間”,就指的文藝元素之一的“微笑”;所謂的“人生的虛無”就指“苦難的現(xiàn)實”,就意味著所謂的“淚珠”。而且她明白的說:我要謳歌“理想的”,我不愿描畫“現(xiàn)實”賺取人們的“淚珠”。(茅盾)
“有你在,燈亮著。
一代代的青年讀到冰心的書,懂得了愛:愛星星、愛大海、愛祖國,愛一
冰心后世紀念
1992年12月24日,全國性的社會學術團體冰心研究會在福州成立,著名作家巴金出任會長,此后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活動。為了宣傳冰心的文學成就和文學精神,由冰心研究會常務理事會提議,經(jīng)中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批準,在福建省文聯(lián)的直接領導下,在冰心的故鄉(xiāng)長樂建立冰心文學館。內(nèi)設大型的《冰心生平與創(chuàng)作展覽》,冰心研究中心,會議廳,會客廳等,占地面積13畝,建設面積4500平方米,1997年8月25日正式落成開館。
冰心獎于1990年由學者雷潔瓊、作家韓素音等人共同創(chuàng)立,下設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冰心藝術獎、冰心作文獎5個獎項。冰心獎每年舉辦一次,在冰心生日前后頒發(fā),創(chuàng)辦初期,冰心每屆都親自審讀獲獎作品。該獎是中國唯一的國際華人兒童文學藝術大獎,全球華文文章都可參與評比,歷屆獲獎者不僅有港、澳、臺地區(qū)的作家,還包括其他國家作家。
1992年,冰心兒童圖書獎特增設“冰心兒童圖書新作獎”,并于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