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袁宏
別名:袁虎
國籍:中國
出生地: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
出生日期:約328年
逝世日期:約376年
職業(yè):文學家,史學家
代表作品:《后漢紀》
父親:臨汝令袁勖
人物生平
袁宏,晉成帝咸和三年(328年)出生于一個世族家庭。七世祖袁滂曾任東漢靈帝時的司徒,六世祖袁渙任過曹魏的郎中令,其后“袁氏子孫世有名位”。然而在袁宏年少的時候,其父臨汝令袁勖去世,家道因之中衰。袁宏詠史詩受到謝尚的賞識,謝尚任安西將軍、豫州刺史時,特聘其參議軍事,從此踏上仕途。桓溫北伐,袁宏奉命作露布,倚馬疾書,頃刻間即成七紙。但是袁宏不滿意桓溫的專橫跋扈和圖謀篡逆,因而于著文或談論中,多次冒犯桓溫,故“榮任不至”。直到桓溫死后,袁宏才由吏部郎出任東陽郡太守。不久,即于晉孝武帝太元元年(376年)病死在任所,時年四十九歲。
文史成就
袁宏一生寫下詩賦誄表等計三百余篇,其中膾炙人口的則有北征賦和三國名臣序贊。當時,王珣發(fā)出“當今文章之美,故當共推此生”的感慨。所以袁宏是以“一時文宗”而著稱于世的。唐代撰修晉書時,仍將他列入文苑傳。但是袁宏的主要成就并不表現(xiàn)在文學方面,而是反映在他的史書編撰中。除了久已散佚的竹林名士傳外,后漢紀是他流傳至今的唯一精心史作。后漢紀仿荀悅漢紀而寫,是一部出色的編年體斷代史。其書共三十卷,約二十一萬多字。所載起自王莽末年的農(nóng)民大起義,迄于曹丕代漢,劉備稱帝,記述了東漢二百余年的興衰史。后漢紀的成書要早于范曄《后漢書》五十余年,是現(xiàn)存有關東漢史史籍二大部中的一部。正如當年袁宏往往被人視作文章家而不是史學家一樣,后漢紀長期以來一直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不能不令人為之惋惜。
袁宏原有集20卷,已佚。有《后漢紀》三十卷,《正始名士傳》三卷,《竹林名士傳》三卷,《中朝名士傳》若干卷,《集》二十卷?!逗鬂h紀》的撰
歷史評價
劉勰:“袁宏發(fā)軫以高驤,故卓出而多偏?!?/p>
成語典故
桓溫領兵北征時,命令袁宏靠著馬擬公文,一會兒他就寫成了七張紙,而且做得很好。后人因以“倚馬”或“倚馬千言”來比喻文思敏捷。出自《世說新語·文學》,原文為“桓宣武北征,袁虎時從,被責免官,會須露布文,喚袁倚馬前令作,手不輟筆,俄得七紙,殊可觀”。唐朝詩人吳融《靈池縣見早梅》詩引用此典故,曰“棲身未識登龍地,落筆原非倚馬才。”
袁宏出任東陽太守時,謝安曾以一扇相贈,袁宏答謝道:“輒當奉揚仁風,慰彼黎庶?!焙笕艘蛞浴皳P風仁政”來比喻為官清廉仁厚。
相關文獻
袁宏字彥伯,侍中猷之孫也。父勖,臨汝令。宏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少孤貧,以運租自業(yè)。謝尚時鎮(zhèn)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遂駐聽久之,遣問焉。答云:“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傾率有勝致,即迎升舟,與之譚論,申旦不寐,自此名譽日茂。
尚為安西將軍、豫州刺史,引宏參其軍事。累遷大司馬桓溫府記室。溫重其文筆,專綜書記。后為東征賦,賦末列稱過江諸名德,而獨不載桓彝。時伏滔先在溫府,又與宏善,苦諫之。宏笑而不答。溫知之甚忿,而憚宏一時文宗,不欲令人顯問。后游青山飲歸,命宏同載,眾為之懼。行數(shù)里,問宏云:“聞君作東征賦,多稱先賢,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稱謂非下官敢專,既未遑啟,不敢顯之耳?!睖匾刹粚崳嗽唬骸熬麨楹无o?”宏即答云:“風鑒散朗,或搜或引,身雖可亡,道不可隕,宣城之節(jié),信義為允也?!睖劂欢埂:曩x又不及陶侃,
詩作選摘
采菊詩
息足回阿。圓坐長林。披榛即澗。藉草依陰。
從征行方頭山詩
峩峩太行。凌虛抗勢。天嶺交氣。窈然無際。
澄流入神。玄谷應契。四象悟心。幽人來憇
擬古詩
高館百余仞。迢遞虛中亭。文幌曜瓊扇。碧疏映綺欞。
詠史詩二首
其一
周昌梗槩臣。辭達不為訥。汲黯社稷器。棟梁表天骨。
陸賈厭解紛。時與酒梼杌。婉轉(zhuǎn)將相門。一言和平勃。
趨舍各有之。俱令道不沒。
其二
無名困螻蟻。有名世所疑。中庸難為體??襻患皶r。
楊惲非忌貴。知及有余辭。躬耕南山下。蕪穢不遑治。
趙瑟奏哀音。秦聲歌新詩。吐音非凡唱。負此欲何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