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謝彬
外文名:曉鐘
國籍:中國衡陽)
民族:漢族
出生地:衡陽市衡陽縣
出生日期:1887年5月
逝世日期:1948年9月
職業(yè):經濟學家、教育家、旅行家
畢業(yè)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學
信仰:三民主義
主要成就:廣州革命政府經濟顧問 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秘書長 國民革命軍第八軍秘書長 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 湖南省政府秘書長 衡陽船山中學(衡陽市一中)校長
代表作品:
人物簡介
謝彬(1887.5.6~1948.9.20)名作法,字蘭桂,號曉鐘,衡永郴桂道衡州府清泉縣東陽石橋(今衡陽市蒸湘區(qū)雨母山鄉(xiāng)群益村),生于衡陽市西渡區(qū)金蘭鎮(zhèn),為辛亥革命元老、中國著名愛國學者、教育家、旅行家、著作家。
早年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中華革命黨,參加辛亥革命。
1916年畢業(yè)于日本早稻田大學,旋即回國參加護國討袁,協(xié)助孫中山從事第一次國共合作。1923年任廣州革命政府經濟顧問。
1926年參加北伐戰(zhàn)爭,先后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秘書長、第八軍秘書長和湖南省政府秘書長,并任陸??哲姄嵝粑瘑T會中將委員,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代行院務。大革命失敗后,主要從事著述和教育,尋求救國救民之道。
1947年任衡陽船山中學(今衡陽市一中)校長,翌年病故,享年61歲,葬于故里。畢生著述20種,近300萬言,出版14種,所著內容豐富,涉及廣泛,具有獨到之處,是。
孫中山曾為其《新疆游記》作序,稱他為“有志之士”,是一
人物生平
謝彬,號曉鐘,衡陽市蒸湘區(qū)雨母山鄉(xiāng)群益村人。出身貧寒,八歲入私塾啟蒙,喜讀王船山《遺著》,畢生著述達30余種,近千萬言,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愛國學者。
1887年,出生于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陽縣金蘭寺(今衡陽市西渡區(qū)金蘭鎮(zhèn))。自小受王船山民族主義思想影響,逐步樹立救國救民的大志。謝彬先后畢業(yè)于清泉縣(今衡南縣)高等小學堂和衡州府中學堂。
1905年,加入同盟會,次年參加了劉道一、黎尚雯等在衡山組織的武裝暴動。以后,寫文著書宣傳民族大義,痛斥清廷喪權辱國、殘酷壓迫人民的罪行。
武昌起義時,與衡陽同盟會員積極響應,參加游行示威,同前來鎮(zhèn)壓的軍警進行英勇搏斗,手臂負傷仍戰(zhàn)斗到底。
1912年,由湘省府遴選,資送留美,因袁世凱竊權突變,遂改東渡東瀛,入早稻田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留日期間,結識孫中山,獻身革命,意志猶決,常撰文捍衛(wèi)共和,反帝討袁。
1914年,參加中華革命黨,為闡發(fā)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捍衛(wèi)共和、反對帝制
著書立說
1916年,謝彬前往新疆考察,歷時15月,就考察所得,寫成《新疆游記》,凡30余萬言,是介紹西北邊疆知識的專著。孫中山親筆為序,稱贊他為“有識之士”,是一個“不立志做大官,而立志做大事”的“大丈夫”,還說讀了此書,“其興起吾國前途之希望,實無窮也。”
謝彬參加過“五四”運動,在上海主編過《民心周報》,任過中華書局特約編輯,與當時名流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胡適之等人均有交往。在此期間寫成《中國關稅史》、《中俄劃界痛史》。
1921年,回到衡陽,講學于湖南三師,著有《記載文范》、《周秦諸子研究》、《民國政黨》、《蒙古問題》等書。
1923年,專程赴云南考察,歸來后,寫成《云南游記》、《中國喪地史》、《全國一周》等書。
1924年,寫出《中國郵電航空史》、《西藏交涉史》、《國防與外交》、《西藏問題》等書。
20世紀30年代以后,主要精力著書立說,著有《中國鐵道史》、《短篇游記》、《經濟學新論》、《家庭經濟
人物評價
孫中山稱贊謝彬為“有志之士”,是一個“不立心做大官,而立心做大事”的大丈夫。
周恩來稱謝彬“是位博學多才的人,是一本活字典”。
程潛的悼詞是“清風如是”。
唐生智的挽詞是“殲我民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