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中文名:陳衍
別名:石遺老人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福建侯官(今福州市)
出生日期:1856年
逝世日期:1937年
職業(yè):民國時期詩人
代表作品:《石遺室叢書》
人物成就
陳衍通經史訓詁之學,特長于詩,與鄭孝胥同為閩派詩的首領人物。光緒十二年(1886)在京時,與鄭孝胥標榜“同光體”。他提倡“三元”之說,即“上元開元,中元元和,下元元祐”。他認為這是古近體詩的三個演變階段,第一個高峰在唐玄宗開元年間,第二個高峰在唐憲宗元和年間,第三個高峰在宋哲宗元祐年間。而繼承“三元”的就是清代同治、光緒間的“同光體”,也即他所倡導的詩風。他自己作詩,著重在學習王安石、楊萬里的曲折用筆,骨力清健,與陳三立、鄭孝胥、沈曾植、陳寶琛等,風格都不同。他一生宣揚“同光體”成就,對近代舊詩壇,發(fā)生過廣泛影響。
主要作品
民國4年(1915年),李厚基聘沈瑜慶、陳衍為《福建通志》正、副總纂,陳衍與沈家為姻親,其姐陳仲容為沈瑜慶長兄沈瑋慶的繼室。受聘之后,沈瑜慶仍留居上海。一切皆由副總纂陳衍負責,
著有《石遺室叢書》,收書18種,116卷,其中除輯錄校補者8種外,自著10種,包括《石遺室文集》12卷,《石遺室詩集》6卷,《石遺室詩集補遺》1卷,《說文舉列》7卷,《朱絲詞》2卷等。有家刻本?!秴矔吠?,又有《石遺室詩話》32卷、《續(xù)編》6卷,《遼詩紀事》12卷、《金詩紀事》16卷、《元詩紀事》24卷,都有商務印書館排印本。《石遺室論文》5卷、《史漢文學研究法》1冊,都有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排印本。又選有《近代詩鈔》24冊,《宋詩精華錄》4卷,皆為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個人經歷
陳衍自幼隨祖父讀書寫字誦詩,10歲時已讀完《書》、《詩》、《禮》、《易》等國學經典,能將“六朝人文長篇若兩都若哀江南諸賦皆背誦如流”,且“終年為詩,日課一首”,還對唐、元、明人筆記、小說廣有涉獵。但他在考場上并不如意,屢試屢敗,好不容易在光緒八年(1882年)才中舉,當時二十七歲,同榜者中還有后來的外國名著翻譯家林紓。
1886年曾入臺灣巡撫劉銘傳幕府,隨軍招撫當地土著。1886年在北京時,與鄭孝胥共同標榜“同光體”,并成為“同光體”閩派的代表人物,其評論著作有《石遺室詩話》。1895年三、四月間,陳衍到京會試,時值甲午中日戰(zhàn)爭后期,清政府派李鴻章為全權代表赴日求和簽署《馬關條約》,舉國嘩然。陳衍起草、并與林紓等人聯(lián)名上書都察院,反對割讓遼東半島、臺灣等領土。1897年夏,陳衍被公推為《求是報》主筆,在其主事期間,《求是報》的內容包括社論、諭旨恭錄、中外新聞、中外法律法規(guī)、譯文和逸聞、理論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