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妇高清免费毛片|久久99中文字幕|精品国产91免费在线|最新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 <abbr id="gugae"></abbr><menu id="gugae"><acronym id="gugae"></acronym></menu>
  • <dl id="gugae"><small id="gugae"></small></dl>
  • 梁佩蘭

    (清代詩人)
    更新時間:2016-11-17 16:37

    梁佩蘭(1629 ~1705)清初詩人。字芝五,號藥亭、柴翁、二楞居士,晚號郁洲,廣東南海人。年近六十方中進士,授翰林院庶吉士。未一年,遽乞假歸,結社南湖,詩酒自酬。其詩歌意境開闊,功力雄健俊逸,為各大詩派一致推崇,被時人尊為“嶺南三大家”與“嶺南七子”之一。 著有《六瑩堂前后集》等。

    目錄

    基本資料

    1

    中文名:梁佩蘭

    別名:字芝五,號藥亭、柴翁、二楞居士

    國籍:中國

    出生地:廣東省南海

    出生日期:1629年

    逝世日期:1705年

    職業(yè):詩人

    代表作品:《六瑩堂前后集》

    人物簡介

    2

    梁佩蘭生于明崇禎二年(1629)年臘月,少年時從學于陳邦彥,攻讀經(jīng)史百家之學,他聰敏過人,記憶力強,能“日記數(shù)千言”,素有才名。順治十四年(1657)鄉(xiāng)試第一,此后三十年間斷斷續(xù)續(xù)6次赴京會試,均落第,自號漫溪叟,潛心治學,一時風雅稱盛。梁佩蘭每有所作,均被人們爭相抄傳。梁詩在當時名氣極大,名公巨卿、達官貴人,都以獲得他的題詠為榮。

    康熙二十年(1681)冬,與朱竹垞等結詩社??滴醵吣辏?688)徐乾學主持會試,使用“通榜法”錄取大批名士,梁佩蘭第七次赴考,金榜題名得中進士,但這時他已是60歲的花甲之年了。朝廷任他為知縣,他以年老而不赴任,被選授翰林院庶吉士,梁以留京寫詩為樂,士大夫爭相延請品題吟哦。其間,他與中原的名詩人交往唱和甚多,詩作頗受好評,被公認為詩壇宗匠,名士王公多與其交往。滿清貴胄、著名的詞人納蘭性德,因慕其名,特修書邀他共同選編宋、元詞集。納蘭性德死前七日,還與他和姜宸英、

    展開閱讀全文 ∨

    個人成就

    3

    梁佩蘭詩,多酬贈和吟詠景物之作,也有發(fā)泄功名失意的怨辭,間亦雜有興亡之感。較有意義的作品是某些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章,如《養(yǎng)馬行》、《采珠歌》、《采茶歌》、《雀飛多》、《樵父詞》等。這類詩,內容清新,語言通俗,感情自然,不失為佳作,但不多見。他的大多數(shù)詩仿古的習氣過重,筆調較為平淡直致??傮w來看其詩成就還不能與屈、陳并論?!肚迨妨袀鳌返鹊浼爱敃r的名人如何鞏道、近人徐世昌等則盛贊其詩。

    梁佩蘭兼擅書畫,畫善山水、蘭花,但并不多見;書法則以行書見長,為清初嶺南書壇的佼佼者?!秶瘯嫾夜P錄》稱其書法受王羲之影響,近人麥華三、馬國權等則稱其書法由蘇、米上溯李北海、鐘繇、王羲之等,并形成自己風格。據(jù)《廣東傳世書跡知見錄》稱,梁佩蘭傳世主要書跡大致約37件,《壯陶閣書畫錄》與《風滿樓書畫錄》均有記載。其書法以《行書七言聯(lián)》(廣東省博物館藏)為代表。該作品書文為“偶值放衙閑嘯詠,何妨拄笏對云山”,很有一種厭

    展開閱讀全文 ∨

    名號由來

    4

    梁佩蘭之所以名列“嶺南三大家”,而且名列首位,說來不為無因,原來是在康熙三十一年(1692),有番禺詩僧王隼(自號蒲衣,嘗入丹霞為僧,后返初服。及卒,私謚清逸先生),編選梁佩蘭及屈大均、陳恭尹之詩,命名為《嶺南三大家詩錄》。按當時梁、屈、陳3人都是在世,而且彼此均有過從唱和。如果就主題思想傾向、題材價值等社會效果而言,梁詩在現(xiàn)實性、人民性的深度、廣度顯然不及屈、陳。但屈、陳兩人終生以布衣終老,不事新朝,抗清的民族意識較強。而梁佩蘭畢竟是功名中人,而且名馳京華,結識公卿。也許由于這些因素,梁佩蘭由是位列兩者之前,而且收入詩作最多。又據(jù)近人鄧之誠在《清詩紀事初編》里的考證,王隼之所以選定這3人,并命名為“嶺南三大家”,其目的“隱以抗‘江左三家’(即當時清初的江蘇詩人錢牧齋、吳梅村、安徽詩人龔鼎攣)”。但不管編選者主觀意圖如何,“嶺南三大家”的稱號一直為人們所公認,流傳至今,仍有其強大的藝術生命力

    展開閱讀全文 ∨

    人物墓葬

    5

    梁佩蘭墓位于市東北郊白云山柯子嶺南麓,已公布為廣州市文物保護單位,保存尚好。墳面用灰沙構筑,分有墳頭(山圈)、山手和前臺。南向,全長約13.4米。地面鋪灰沙,分3級,墳頭最高,山手、前臺依次而下。墳頭用版筑的灰沙墻繞成半圓筒狀,直徑2.7、正中處最高為1.2米,當中有碑龕,石碑早被挖去,根據(jù)留下的痕跡得知,原碑高98、寬45厘米。龕前有灰沙拜桌,高出地面。兩出手之間橫寬約5米。墓志石2塊,分嵌于兩邊平肩的灰沙壁中(掛榜),碑石黑色,風化嚴董,志文多已剝落。前臺向兩側擴展,寬約8米。因墓址所在的山坡較陡,在墳頭后面依陡坡再圈筑兩重擋土灰沙墻(會嶺),里面的一重灰沙墻頭有浮雕式祥云涌月裝飾,墻中嵌一灰黑色碑召,高60、寬38厘米,正中并排刻:“賜進士出身征仕郎翰林院庶吉士顯考藥亭梁公府君敕封孺人顯妣梁門何氏太夫人之墓”。下款由“康熙五十年歲次辛卯十二月十九日癸酉之吉孝男僧宮”以及孫、曾孫共14人

    展開閱讀全文 ∨

    代表詩作

    6

    【舟發(fā)閶水至饒陽道中作八首(其四)】

    小雨濕自好,秋花鮮向人。

    秋花照江水,一片江南春。

    白露節(jié)未降,白云懷已新。

    扁舟語舟子:花下且垂綸。

    【秋夜宿陳元孝獨漉堂讀其先大司馬遺集感賦(其一)】

    大節(jié)平生事,文章復不刊。

    墨痕尤似漬,碧血幾曾干。

    自得乾坤正,誰知世事艱。

    草堂燈一點,霜氣迫人寒。

    【粵曲二首】

    春風試上粵王臺,錦繡山河四面開。

    今古興亡猶在眼,大江潮去復潮來。

    琵琶洲頭洲水清,琵琶洲尾洲水平。

    一聲欸乃一聲槳,共唱漁歌對月明。